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走好你的学术之路,过来人的100个建议

口述历史 2024年08月26日 09:12

来自“巴别塔BOOKS”微信公众号


缓解学术焦虑指南《如何走好你的学术之路》


学术压力之下,

你是否时常陷入学术焦虑之中?

在知名期刊论文发表困难重重?

在开展科研的进程中,内驱力严重不足?

无法很好地平衡教学与科研工作?

这本书将很好地帮助你

远离学术焦虑,赋予你学术能量!



《如何走好你的学术之路:资深学者的100个建议》是一本开创性学术指南,由领学东方与北京日报出版社合作出版主要讨论了如何增强学术研究者的研究潜能,产出更高的学术成就。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经济学讲席教授唐·J. 韦伯以专家的视角,汇编众多优秀学者的心得体会,结合自身经历,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了100条实用建议,旨在解决学术研究者的常见问题,指导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升社会研究成果的质量。




作者简介


唐·J. 韦伯

Don J. Webber


个人简介

知名经济学家,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经济学讲席教授。他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等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已撰写了超过100篇经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领导或合作开展了约230万英镑的外部资助研究。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国际劳工组织、尼日利亚中央银行、英国威尔士政府都曾讨论过他的研究成果。


讲述初衷听作者


韦伯教授根据自己在多个国家和院校的多年经历,提供了一套十分易懂的建议,让学术之旅不再令人生畏,而是更加轻松愉悦。



本书对于博士生、青年教师来说,可指点迷津,助力确定研究方向、顺利发表论文、缓解学术压力;对于陷入瓶颈的资深研究者来说,可助力提高产出速度,让研究重回正轨。总结来说,本书是一本不管是“学术新人”还是“学术老人”都必备的案头学术指南。


点击图片链接可直接购买


《如何走好你的学术之路》

作者:唐·J. 韦伯(Don J. Webber)

定价79.00元

出版发行:领学东方教育



本书对于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本重要的学术写作指南;对于大学管理者和学科带头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培训手册。如何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进行同行协作?如何提升高校对外部的影响?研究者个人和研究机构都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 孙华,北京大学教授,《学术写作与表达》通识核心课主持人



这本书击中了当前青年学者与研究生的痛点——学术焦虑。虽然有志于学术,但是治学之路绝非坦途,不是所有人都能摸着石头成功过河的。作者所列的建议,既有在认知上提升对于学术工作的认识,也有在实践上建构共同体的卓见,更有在情感上保护学术热情的高招。我相信,这本书的读者如果能够知行合一,是可以在学术上走出一条光明大道的。


—— 郑伟平,厦门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手把手地引导学者成长,充分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特征与魅力。无论对于学术研究的初学者,还是拥有一定经验的年轻学者以及学术带头人、研究机构的管理者来说,本书都可谓难得一遇的“指南车”。我愿向所有有志于学术之路的读者推荐这本文不甚深、词不甚俗、常读常新的方法书。


—— 杨果,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写作与交流课程教研室主任



从读研究生开始算起,我在学术道路上整整摸爬二十年了。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感,潜意识中也时常有一个声音,“如果能早点儿领悟到这本书中的奥妙,这二十年的路可以走得更好、更快些”。现在,我愿意把它推荐给我的学生和年轻的同事,然后跟他们一起大步快跑。


—— 黄伟,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计量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向下👇滑动,查收100个实用建议



前言:我们该如何加强研究?

第一部分要点

1. 大量阅读!

2.每天写点东西

3. 放弃项目

4. 交谈、讨论和辩论

5. 不停地展示

6. 反复试错

7. 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

8. 接受和提供建议

9. 腾出时间做研究

10. 了解你的读者/受众

第二部分你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找到灵感

11. 好研究是偶然出现的

12. 定期做研究,但是不要筋疲力尽

13. 做研究要经常休息(每45分钟一次)

14. 锻炼

15. 了解自己在合作研究中的优势

16. 问不平常的问题,才能发现不平常的事物

17. 读、写、重读、重写

18. 在不同的经历中茁壮成长

19. 打磨论文需要很长时间

20. 学会从研究中抽出时间

第三部分扩充你的方法工具箱

21. 计量经济学

22. 统计学

23. 问卷

24. 访谈

25. 焦点小组

26. 让学生了解你对项目的看法

27. 人类学

28. 睁大眼睛!

29. 放宽假设

30. 跟大众交谈,试图理解他们的看法

第四部分额外培训能扩展思维

31. 计量经济学和其他定量研究方法培训

32. 定性研究方法培训

33. 开展培训,拓展他人的思维

34. 教师培训

35. 参加会议也算培训

36. 审查博士/硕士生论文

37. 开展大胆的研究

38. 参加不同主题的讲座和演讲

39. 跨学科和多学科互动

40. 学会排除干扰

第五部分同行与协作

41. 不同的人会为科研团队带来不同的要素

42. 跟学习榜样合作

43. 跟你可以教导的人合作

44. 跟你乐意合作的人合作

45. 请人阅读你的论文

46. 阅读并探讨彼此的论文

47. 了解时事

48. 积极参加员工研讨会

49. 组织院系的员工研讨会

50. 组织研讨会

第六部分会议

51. 规划会议出席情况

52. 适当聆听听众的提问

53. 尽量多参加会议

54. 参加社交活动的重要性

55. 做真实的自己,享受会议的乐趣

56. 在领域内确立名声

57. 全面展示自己的贡献,但不要言过其实

58. 在其他员工研讨会上展示自己的论文

59. 成为参谋能强化网络联系

60. 主动提出组织相关会议

第七部分期刊循环:审核并提交论文

61. 尽量不拒绝评审邀请

62. 评审时要有批判性,严格要求,但也要保持谦恭

63. 厚着脸皮问难题

64. 勿在无法胜任的情况下接受评审邀请

65. 从自己评审的论文中学习

66. 让相关期刊的编辑团队认识自己

67. 要理解每份期刊都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68. 注意论证连贯性的重要性

69. 尝试用同样的批判性眼光评审自己的论文

70. 将论文提交给适合的期刊

第八部分教学

71. 教授跟你的研究相关的课题

72. 教授对你有用的内容

73. 了解其他相似模块的内容广度

74. 围绕主题阅读

75. 质疑潜在假设

76. 尝试以多元化方式教学

77. 确保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而非只知其然)

78. 教学团队里要有你的学习榜样

79. 了解对常见话题的批评

80. 跟学生互动,他们也会跟你互动

第九部分学术研究跟外部资助的工作息息相关

81. 要意识到外部资助的工作会占用学术研究时间

82. 现在是你从事这项工作的最佳时期吗?

83. 只参加能出版学术作品的资助活动

84. 与他人合作开展外部资助项目

85. 确定合约方的需求

86. 事实、解释和政治修辞

87. 准备向非学术群体展示信息

88. 跟你想支持的组织建立联系

89. 资助方为何要专门联系你?

90. 你能承受不从事外部资助研究造成的后果吗?

第十部分影响

91. 跟现实世界建立联系

92. 外部互动和知识交流

93. 研究实际、有用的问题

94. 了解你的研究有哪些用途

95. 从事无报酬 / 回报的志愿活动

96. 证明你促使他人改变了行为

97. 跟非学术群体 / 政策制定者合作

98. 你的研究的相关性和影响将不断发展、扩大和缩小99. 推广你的研究结果

100. 跟媒体打交道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口述历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