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易中天:写一个演砸了的戏

2017-09-13 法治周末

文化

十年前,易中天在获得“新浪-奥康2006网络盛典”年度文化人物时,获奖感言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不断变新浪”。

“不断变成新浪”,也是易中天这些年来的真实写照。

易中天退休前曾是厦门大学中文系的教授,2005年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让更多人知道了他。从学生到农民,再到大学教授、电视红人,易中天调侃自己是“流寇或者说是流窜犯”。

如今,整整70岁的易中天再次成为沙滩上的“新浪”,他写了一部名为《模范监狱》的话剧。近日,该剧正在北京市海淀剧场上演,易中天说:“我现在是中国话剧史上年龄最大的新人。”

如此一来,多栖发展的易中天又多了编剧这样一个身份。


一则新闻引发的创作冲动

易中天介绍,《模范监狱》这部戏的灵感来自一条新闻,“我是从火车上的广播里听到了一条虚假慈善捐款的新闻,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就写了这部戏”。

《模范监狱》的故事发生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秋,国民党当局大力提倡传统儒教文化之“礼义廉耻”的所谓“新生活运动”,已经推行了两年半。为了展示运动成果,国民政府决定评选模范监狱以供友邦记者团考察,并派出特派员前往指导工作。监狱负责人闻讯,紧急组织犯人强化训练,争取获评模范监狱,以谋封赏。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在电视节目《春妮的周末时光》中,主持人春妮问易中天为什么不将 41 37228 41 15288 0 0 1246 0 0:00:29 0:00:12 0:00:17 3696 41 37228 41 15288 0 0 1153 0 0:00:32 0:00:13 0:00:19 3775事放入自己擅长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中,而是选择了民国,易中天回答说,“这个话剧主要讲的还是人性的善恶两面”。

“新生活运动”是指1934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虽然借用了这个历史背景,但是这个故事却是易中天虚构的,当时根本没有评选模范监狱一说。

《模范监狱》的出品人吕冰说,《模范监狱》的写成是偶然的,但是把易先生的作品改编成舞台作品,却准备了很久。

吕冰表示,此前,他在易中天的作品里找到《文火慢熬》《高高的树上》两部中篇小说,认为易先生能够在十几年前就写出这样的作品,“非常的了不起,有担当”。

《文火慢熬》讲的是大学教师评职称的事,一位青年教师因为各种荒诞的原因,学术水平虽高,但就是评不上职称。身边有许多大学教师朋友的吕冰也是感同身受;而《高高的树上》则是以小说的形式将“学术泡沫”和官场腐败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批判。

吕冰相信,这两个题材应该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于是,他专门找了非常好的编剧将两部小说改编成了话剧和音乐剧,然而让人失望和遗憾的是,剧本好是好,却没有了易式风格的魂和神。

于是这件事也就暂时搁置了,但是有话剧梦的易中天却将此事记在了心上。直到易中天在火车上看到了“陈光标演砸了”的新闻,就冒出个一个念头,写一个戏——演砸了的戏。

这部戏构思了半年,但是最后的成稿却只用了十天。易中天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提到:我居住的江南某镇,到了冬天还是冷。再加上要过年,就搬到了女儿家。这下子《中华史》是写不成了——不可能随身携带那么多图书。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写部戏吧!休假十天,写出来了。

当大家都以为易中天在写《中华史》的时候,他却带着《模范监狱》出现了。易中天不改一贯的幽默,形容自己的跨界,“没有固定的作案工具,没有固定的作案场所,所以进了模范监狱”。

“我写话剧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因为好玩儿。我不靠这个赚钱,所以如果这个东西不好玩儿,那犯不着。”自称“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易中天一再强调,虽然没有想过会写戏,“但是写了就得有戏,有戏才有意思,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只要诸位觉得《模范监狱》真有戏,我就心满意足了。”

虽说是玩票,但是当《模范监狱》的导演、演员杨佳音看到剧本的时候,还是一再感叹,“这是易老师的第一个剧本,但是没有经验也可能成为优势,因为没有套路其实就是最好的套路”。杨佳音回忆说,他看完剧本的时候是非常兴奋的,所以才接了这部戏。作为人艺的话剧演员,他们对自身的表演要求甚高,对剧本也是如此,“易先生的文学造诣,文字功底是很深厚的,剧本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高级的,剧本是严格的按照“三一律”创作的”。

“三一律”是指时间一律、地点一律和情节一律,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并要求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杨佳音说,这样的戏现在已经非常少了。

不论是跨界还是玩票,易中天从来没有懈怠过。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易中天一边写一边演,他得确保自己的本子演员能演得出来。虽然费心费力,但是他表示不会把这部话剧改编成电影了,“不改,改不了,只能做话剧。设定的就是两个小时,所有的故事一环扣一环,没有中场休息,一气呵成”。


写个大戏,这个火种算是埋下了

9月8日,《模范监狱》在海淀剧场首演,由韩清、杨佳音联合执导,杨佳音、张瀚生、何靖、罗熙、李峥等话剧演员出演,本剧的主创和主演全部来自北京人艺。

为这一天,易中天说他已经等了60年。为此易中天提前一天在公众号上做起了广告,回溯他和话剧的渊源。他与话剧的故事,得回到1957年,那年易中天十岁。


易中天记得那年因为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枚人造卫星,学校组织同学们上街宣传庆祝,为此易中天写了一个活报剧,由他和一位同学演出。同学的头上戴顶高帽子,上面画着米字旗,演英国人;易中天头上的高帽子画星条旗,演美国人。

易中天现在还能记起当时的场景,“台词非常简单,就三句。第一句是英国人报告消息:‘大事不好,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了!’美国人听到后,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能发射。’英国人就问:‘你的人造卫星在哪儿呢?’好了,三句够了,没有台词了。”易中天一句一句地数着说,“这时候美国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乒乓球,往天上一扔,因为乒乓球很像人造卫星嘛。大家看过哈哈一笑,这戏就演完了。”

小时候易中天家住在武汉市武昌区大东门,离位于阅马场的湖北剧场很近。他的许多周末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也因此看过许多的演出、话剧,既有世界名著改编的,也有原创演出的。

同一年,十岁的易中天看了梅兰芳老先生的《贵妃醉酒》,就是在湖北剧场。他专门将这次看戏写下来,称之为“可以得瑟的一件事”。

1964年,又有一件大事发生了,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于是经常看戏、早就技痒的易中天写了一部独幕剧,大意是白宫听到这个消息很紧张。易中天演国务卿腊斯克,他的同学王新华演美国总统约翰逊。演出之后,学校还给他颁了个奖。

待到上世纪60年代后,易中天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宣传队里担任编剧。虽然没写过什么大戏,但常常写些对口词、三句半、山东快书、天津快板这样的小东西。

休探亲假时,易中天路过西安,依旧是逮住机会就看戏。姨夫刘冠鸿先生是西安话剧院的演员,易中天看过他老人家演的贺龙。那时的易中天就想,什么时候能写部戏,让这样的专业剧团来演就好了。

写个大戏,这个火种算是埋下了。与话剧有过多次亲密接触的易中天,虽说把《模范监狱》当成是玩票,但是工作起来却格外认真。剧本完成后,他还亲自找了精通法学和民国史的两位专家做顾问,负责“挑错”。易中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专门提出的“戡乱”一词,“我之前在一句台词里写了国民政府要‘戡乱’,但他们提醒我,1936年还没有‘戡乱’这个词。总之,能不错的地方我们就一定不要错”。

在主创和演员们二次创作和表演的时候,易中天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限制,也表示剧本写完,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但是为了尽善尽美,他也曾专门带着顾问到排练现场给大家说历史、讲人物。这几个月,主创人员的手机里、微信里最常联系的人便是易中天,一天几次联系都是家常便饭。有时候需要开会讨论,即使排练到很晚,易中天也会通过电话与大家一同交流。

在排练初期,易中天曾经上演了一出独角戏,一个人挑起所有的角色。一场戏下来,“震住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角色所需要的上海、河南、东北等多地的方言、俚语,易中天都信手拈来。易中天说,方言是这部戏最大的笑点,要说方言就要说地道的,要不就别说,说那种夹生、半吊子的很难受。

在《春妮的周末时光》中,易中天现场表演了特派员一角,眉宇间的表情,台词的处理,甚至喝水的节奏,水杯的拿起、放下都将特派员的派头表现的活灵活现。在媒体见面会上,他表演的典狱长,双手交叉,腰背稍弯,又将一个在长官面前畏畏缩缩的典狱长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这样的编剧面前,演员们自然也不敢懈怠。杨佳音介绍说,演民国背景的戏就得有那时候的质感,演员们为了有最好的舞台表现,查资料,了解“新生活运动”的始末,查看当时监狱的风貌、犯人的照片,当时的状态等,功课做足,再将这些感受带入到实际的创作当中去。对于这些努力,杨佳音只是轻描淡写一句,“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

“每次谢幕都得半个小时,这是一般话剧很难达到的。”观众们的掌声不断,笑声不停,都让吕冰十分感谢。从编剧到演员,都让出品人吕冰相当满意,“太精彩了,绝对是捡到宝了。”




悬念丛生的监狱戏

易中天曾说过,有3个领域特别不能腐败——医疗、教育、司法。医疗腐败,公民的生命有危险;教育腐败,民族前途有危险;司法腐败,执政党的地位有危险。《模范监狱》写的便是民国时期的司法腐败。

易中天希望观众看着有意思,用方言、台词体现他一贯的幽默,同时也保持了他直言快语的犀利。易中天说:“典狱长有句台词:‘司法不公,党国民政失去民心。’那个看守长说:‘党国失去民心关我什么事儿。’我就管我这点事儿,我说了算,必须按我们前清留下的规矩办。言外之意,司法腐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少从清代是这样。”

典狱长是法政学堂的毕业生,看守长则是从爷爷那辈就在监狱里当差的老人儿,但是典狱长自知“学校里学的那一套根本不管用,所以还得依靠看守长他们”。

海淀剧场的灯光亮起,一张桌子,两堵带着铁门的高墙组成了舞台的全部,“礼义廉”三个字高挂在墙上,挂“耻”字的位置上却空了下来,犯人们解释说:“打扫卫生时候掉下来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耀杰在评论《模范监狱》的时候提到,易中天写作这部话剧的主要意图,就是揭露民国时期的所谓“模范监狱”的厚黑无耻。

既是“无耻”,当演出结束,“耻”字咣当一声再次掉落也是寓意十足。

为了迎接特派员的考察,监狱开始了对犯人们的紧急强化训练,于是监狱内关押着的抢劫犯、杀人犯、诈骗犯、小偷、妓女开始粉墨登场,监狱里贪赃枉法的腐败现象一一暴露出来。

令人没想到的是先后出现了甲、乙、丙三位特派员,其中有人身份暧昧,来路不明,形迹可疑。孰真孰假,便是易中天设置的悬念:“一真二假?一假二真?三个都是假的?三个都是真的?”

杨佳音说这便是易中天先生剧本的精彩之处,里面有许多的创作和想象空间。“比如,里面的女学生,富商出钱贿赂监狱是为了纳妾?还是因为她是一个进步学生,富商也是进步人士,为了营救她呢?再比如,最后出现的特派员丙和他的助手,其实是特派员甲、乙的演员扮演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演员不够。”杨佳音卖了个关子,“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特派员甲、乙最后都没有走出监狱,一个被看守长作为共产党员枪毙了,另一个则是看守长逼典狱长开的枪,特派员与一个有毒瘾的犯人掉包了。“典狱长是党国的面子、看守长是党国的骨子、特派员甲是党国的影子、特派员乙是党国的镜子、”易中天说这四个人的对手戏是一桌麻将,心思各异,充满张力。

当枪声响起,接受“新生活运动”培训的犯人们立刻重新安排了自己的身份,有人发现了特派员“共党”的身份,有人负责打探消息,有人举报给看守长,总之人人有功。

典狱长蹲在舞台的前方,在一阵惊雷中感叹:“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该没的会没,该留的会留。但是天地良心不会没有,也不能没有。咱们做事,别太过分。人在做,天在看哪。”

因为不愿做妾而装疯的女学生,前一秒还被特派员乙开导倾诉自己,后一秒因为特派员乙的死,又“疯了”。只有她唱着《松花江上》凄凄切切的歌声还回荡在舞台上。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易中天讲了两个小时的故事,最后强调,“其实,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善恶和天良的故事。”

/武杰

图/网络

编辑整理/李含 王硕



微信ID:fzzm01

微博:法治周末

长按识别关注



推荐阅读

她们心里的伤口很大很深

幸存“慰安妇”,等待正义的时间不多了

凌晨四点,“奔袭”北大清华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