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和战舰(1)建造世界最强战舰的贫穷国家的钱袋子

风灵之声 风灵 2022-03-23

编者注:2019年上映的电影《阿基米德大战》,构想了一个从预算和成本破解著名军舰“大和”号、以及军国主义本身的破绽和悲剧的故事。


电影或者原漫画毕竟是艺术虚构,本文则用还原历史真实的方法解析了大舰巨炮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失败宿命,材料详实,细节丰富,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大和战舰的收支决算报告(1)


原作:青山  诚

编译:老狼是也

 

【译注:从大和舰的建造看,当年日本的穷兵黩武也是相当有“境界”了。此篇在诸多有关大和舰的著述中,别辟蹊径,以小见大,从经费和性价比角度做解读,也颇有意思,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细节。都说“以史为鉴”,“鉴”做“镜子”解倒也合适。但看做“借鉴”或“殷鉴”,黑格尔兜头浇了凉水:“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即,比如在历史的跑道上,车开得忒快啦,刹车!……这很难办到。另外,要说明的是,编译不是完全的翻译,本书也有一些史实的误读,比如对山本五十六的记载,所以参考相关资料做了修正,等等;另外也有省略部分。】

 


序 言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约一周多的时间,昭和16年(1941)12月16日,日本海军在世界上的最大战舰“大和”号正式服役了。


建造中的大和战舰

 

但是,大和号的建造却超乎常规。


它拥有能够击穿任何战舰装甲的巨炮,以及能够耐受任何炮击的双层装甲,堪称天下无敌。他不怕数量占优的任何敌舰的围攻。大和舰的建造,数量上受限于美国海军(1921年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日本的战舰数量为美英的60% ),但这样的巨炮战舰却被设想为日本能够取胜的方程式,只是建造费用却耗费了国家预算的4%。要是把建造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船坞改造计算进去就更庞大了。


以现代的防卫预算为例来考虑的话,为了对付北朝鲜载有核弹的导弹,能够给予迎击的载有SM-3反导系统的神盾舰受到期待。海上自卫队现在拥有6艘,不久的将来将建成8艘体制。但仍有许多人认为,这还远远不足于应对饱和攻击。


增加神盾舰,日本本土的防卫力量可以相对增强。但是,其建造费却是普通护卫舰的2~3倍。遭受导弹攻击使日本化为焦土之前,可能因为财政破绽使国家被拖垮了。任何事情都需要考虑平衡,充分照顾到国防力量的强化和国家财政之间的平衡,这本是一般国家预算应该考虑的基本准则。


但是,当时的日本,不啻于类似的预算问题,就当时日本经济状况来看,大和舰的制造本身就极不合理,相当勉强。


而这样的不惜血本的扩充军备,却并未得到相应的回报。太平洋战争中没有战舰对决,海战的主角被航母取代。以舰队决战为目的建造的大和舰,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机会,最终落得参加毫无意义的“特攻”被击沉(1945年大和舰最终有去无回地驰援冲绳,结果在鹿儿岛南部被击沉)。


把军事预算看作神圣领域的当时,也受国力局限。在受局限的预算中制造武器,大和舰也预计应有相当的效果。但是,这些预想却全部落空。

 

不禁设想,即使大和舰按照本来的预定用于舰队决战,它能够取得与成本相符的战果吗?


大和舰的开发和构造的解说书籍汗牛充栋。它的巨炮向敌舰开火会怎样呢?为了满足军迷的关心,假设的战争小说也充斥于市面。可以看到许多关于46公分大炮威力如何巨大的文献。


但是,这威力超群的主炮,一发炮弹价值几许?要知道这些却很难。


即使打沉几艘敌舰,但战争所需的资材用尽了,也会输掉战争。神盾舰有几十艘能够击落全部的导弹,而庞大的军费负担将使得日本经济出现破绽,这道理是一样的。


武器的性价比非常重要。但是对大和舰的性价比却无人提及,所以想通过调查来填补这一欠缺。


大和舰的开发和花费的庞大经费,与其未能发挥作用的战斗经历看,它的性价比之低下在某种程度就可以想见。但究竟实际如何呢?


而大和舰被击沉后,它又有形无形地仍在发挥影响。


研发建造所得到的技术后来转用到产业,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在日本人中间,大和舰也被神化,被尊崇为过去日本强大和壮美的象征。它好像不只是一艘军舰,在不曾预料的领域,都产生了经济波及效应。

这么考虑的话,就不能停留在仅仅作为战舰的性价比来讨论大和舰的价值了。究竟制造这一巨大战舰,对于日本的得失如何,在本书中也想加以探讨。

 

 

第一章     建造世界最强战舰的贫穷国家的钱袋子

 

以美国为敌对海军有利

 

有钱的国家可以花钱拥有强大的军队,要和这样的国家进行战争,就必须投入与之抗衡的巨大军费。打架的话,至少需要和对手有相同的体格。战前日本的经济实力,也就是终于从发展中国家蜕变出来的“中等国”的程度。与经营着许多殖民地,从中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英国、法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日本在经济实力上与这些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已成为堂堂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太平洋战争开战前的昭和15年(1940),美国的GDP达9308亿2800万美元,日本只有2017亿6600万美元。这一目了然的差距,并非运气或精神力量可以超越的领域。要开战的话是胡来。但是日俄战争后的日本,就一直以美国为假想敌,为什么?因为这里有海军的意图在强烈推动着。


陆军在日俄战争以后一直没变,把俄罗斯(苏联)作为假想敌加以防备,朝鲜半岛和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对俄罗斯这样以陆军为主的国家,日本陆军为进行军备倾注了极大热情。为此每年都要求庞大的预算。


但是,以苏联为第一件想敌,对于海军来说就不利了,没有表现的机会。日俄战争的日本海大海战把波罗的海舰队歼灭以来,俄国再也没有组建起像样的舰队。在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配备的只是沿岸的小型舰艇和潜水艇之类的舰船。海军以弱小的苏俄海军为假想敌来进行军备,预算规模就会被大幅压缩。


与综合海陆空军的现代防卫省不同,战前的日本把陆军和海军划分为两个省厅部门。即使现在到了年度末的预算制定,为了比其他省厅和部门获得更多预算,官僚们也有激烈的明争暗斗,这和当年的陆军省和海军省一样。当年军费占国家预算的一半以上,这样的激烈争夺,相互视若仇寇。海军就有人公开说:“真正的敌人不在国外,而是本国的陆军。”这对陆军来说也一样吧。


日俄战争后,制定军事战略的“帝国国防方针”(日本自1907年第一次制定国防方针,至1936年为止,共改订了四次,基本上分别俄美为序或两者并列,某种程度都因陆海军争夺预算相关)最初的假想敌就是俄国。但是,大正12年(1923)改订时,就把美国定位第一假想敌了。昭和11年(1936)改订时,假想敌美国的成色就更浓重起来。都说太平洋战争是陆军主导的,而了解美国实力的海军是被动的。但开战之前,不断强调“假想敌美国”,向政府和国民进行宣传诉求的就是海军。


海军一直煽动说美国舰队从东太平洋发动进攻的恐怖,为了进行对抗就有必要建设强大的海军,让议会承认庞大的预算。海军的这种疑虑就强烈地表现在“帝国国防方针”中。但实际上,太平洋战争之前,海军究竟有没有对美开战的意图,是既有所保留又积极战备。但把太平洋对岸拥有强大海军的美国设为假想敌,至少在预算可与陆军分庭抗礼。

 

为高价进口军舰而苦恼的幕末・明治时期

 

这里追溯幕末时期的状况。教会日本人军舰这种兵器的威力,了解到海军的必要性的,就是美国。黑船来航,巨大蒸汽机动力的军舰,日本造的木头帆船根本不是对手。被夺去制海权的话国家也将被征服。因为这种恐惧心理,幕府和诸藩就急于创设近代海军。


幕府的安政2年(1855年),订购了荷兰制造的蒸汽式军舰“咸临丸”。其价格用银价计算的话相当于10万美元。当时欧美各国与东洋进行贸易使用墨西哥铸造的银元,美国也以此为1美元,所以也称为墨西哥dollar。万延元年(1860),幕府的“咸临丸”搭载着遣美使节团访问美国,就兑换问题进行了交涉,这时决定了安政“小判”(日本安政年的金币)1两,兑换3.41美元。


其后,幕府就从各国大量购买军舰,组建了能够压倒萨摩藩和长州藩等倒幕派雄藩的最强舰队。幕府舰队的旗舰是荷兰制造的“开阳丸”,日本最大的2000吨级军舰。当时,具有能和各列强派遣到远东的主力战舰相匹敌的战斗力,它的存在也成为诸藩的最大威胁。有点儿幕末“大和战舰”的感觉吧。但却是建造费高达41万美元“高价品”。换算成“小判”为13万两。幕府直辖地方能够得到的年度收入为150万两,所以对财政来说是很大负担。


诸藩也购买了许多军舰,这对哪个藩来说都是财政负担,于是增加了从商人那儿的借款,搜寻购买世界列强的舰船。幕府末期幕府和诸藩大量从海外购买舰船,所能统计到的就超过250万两,大量的金钱流向海外,引发了剧烈的通货膨胀,对诸藩更形成财政压力。但与其担心将来如何,不如说更害怕的是迫在眉睫的外国军事力量的入侵。这使得当政者的金钱概念几乎错乱了。


这种恐惧大概深深印刻在日本人的记忆中吧。军费的高比重在明治维新后也被继承下来。大量从欧美购买的武器包括军舰,使明治政府的贸易赤字不断攀升,进口使金钱大量流出。军舰国产化可以控制金银的流出,这应该是促进造船等国内产业发展的原因。而国产军舰的制造也成为日本的夙愿。


明治政府充实了幕府时代的横须贺造船厂的设备,在明治9年(1876年)制造了日本第一艘近代军舰“清晖”。但是,国内建造的还只是小型舰艇。在日清战争中发挥作用的防护巡洋舰都是从英国呀法国进口的军舰。建造费用一艘就150,200万日元。日清战争爆发时的明治27年(1894年)国家年度收入1亿元,所以一艘最新护卫巡洋舰的价格就占1.5~2%。


把这放在现代进行换算的话,平成30年度(2018年)的税收约60兆日元,1.5%约为9000亿日元,相当于现在1475亿日元的6艘神盾舰。明治政府从明治19年(1886年)起的10年之间就购买了9艘。用当时财政支出的感觉来说的话,也就相当于海上自卫队10年购买了54艘神盾舰。这显然在财政上相当勉强了。


但是经济实力远超日本的大清(中国)从德国购买了比巡洋舰更贵的大型装甲舰“定远”和“镇远”。排水量几乎是日本的护卫巡洋舰的2倍。主炮口径是当时世界最大的30.5公分。一对一的战斗力根本无法较量。感到焦虑的海军为了对抗“定远”、“镇远”,要求进口大型舰船,但财政状况不允许。明治天皇断然决定,宫廷费用和公务员俸禄今后六年消减一成,好不容易凑集了购买2艘战舰的费用,急忙向英国订购,但在建造完成之前日清战争就结束了。


日清战争后,为了对抗俄国,充实舰队就成为紧要课题。日本大举借债,进口战舰呀装甲巡洋舰等。由外国进口的军舰组成的舰队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但战后偿还债务却备受艰辛。


一直依赖进口,贵重的外币储存都被他国吸干了。但这还不啻是金钱问题,自主建造战舰,是跻身列强的象征。战胜俄国,一举成为世界有数的军事强国,但日本还被一种“野心”所蛊惑,想证明自己在科学技术上也是“世界一流”。


为此充实了工厂设备,着手战舰制造的国产化。于是日俄战争的5年后的明治43年(1910),日本第一艘国产军舰“萨摩”号正式服役。“萨摩”具有当时世界最高级别的2万吨排水量,比日俄战争中发挥主力作用的“三笠”(三笠舰曾是东乡平八郎的旗舰,至今保存在横须贺,并建立了“三笠”公园供游人登舰参观)具有更强的火力。但是,在数年间,世界军舰建造技术都在突飞猛进。


和“萨摩”几乎同期,英国的“HMSDreadnought”即无畏号战舰就开建了。这艘军舰废除了侧舷的副炮,而加大联发装置的主炮口径。这些都安装在中心轴线上,带有旋盘装置,能够发挥历来战舰倍以上的两舷的火力,完全是按照新的设计理念来制造的战舰。自“无畏号”登场,从来的战舰都成了旧时代的遗产了。刚竣工的“萨摩”也被打上了“旧式”的烙印。



日本不得不重回进口战舰的立场。和无畏舰具有同样设计思想、能发挥同等火力的战舰,日本都取其名称第一字母“N”称为“弩级战舰”。列强各国早在这个时期,就计划研发大口径火炮甚至凌驾于“弩级战舰”之上的“超弩机战舰”。


当时日本技术力量不可企及,难以自主建造“弩级战舰”,因此海军向技术先进的英国订购了超弩机巡洋舰“金刚”,用以学习先进的制造技术。这艘军舰的费用为2728万日元。日俄战争后苦于偿还外债的艰难时期,这也是笔割肉般的开支,但为了开发超弩机战舰而不落后于人,日本只能打开扁扁的钱包。


以“金刚”舰的设计图纸为基础,日本在本国仿造了同样型号的舰只三艘。又以从中获取的技术,独自设计制造了下一代的战舰“扶桑”号。建造时的“扶桑”号达到了世界最大的基准排水量29330吨。这个纯国产的超弩机战舰竣工,使得日本海军有关方面开始产生了信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英国等都争先恐后地为主力战舰的拥有数量而竞争,进入了战舰、巡洋舰大量制造的军备竞争时代。在建造技术上拥有了自信的日本海军也加入了这场竞争,自我感觉“终于赶上了世界水平”。


从幕末时期开始不断高价进口军舰,被抽吸了宝贵的外汇,其中因为日本人的无知,还被骗地购买了高价的旧军舰、有缺陷的军舰。这样的屈辱时代终于过去了。

 

有利于获取预算的“大舰巨炮主义”


此后日本海军继续建造新型战舰。大正9年(1920),世界首艘搭载16英寸(40.6公分)巨炮的战舰“长门”号竣工了。这是超过了超弩级战舰大炮标准口径的14英寸(35.6公分)的巨炮。被称为是世界首艘“超超弩机战舰”,这令世界海军有关方面感到震惊。技术后进国的日本终于达到世界顶级水平,成为世界军舰开发建造的先锋。大概能胜过美国吧……不禁产生这样的幻觉,海军的这种强烈意识也反映在预算要求中。


这个时候,美国正在推进丹尔尼斯计划(丹尔尼斯 Josephus Daniels,时任美海军部长,计划正式名称为“Three years fleet plan” 海军三年计划),在三年内建造以10艘战舰、6艘巡洋舰为基础的共155艘军舰的大舰队。但是,即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要实现这一计划,也必须在财政上左右腾挪。本来,日本到此为止也应该从军备竞赛中退出,造舰竞赛就是场危险的“斗鸡博弈”(chicken game),如果美国不踩刹车,远劣于美国经济实力的日本可能就先陷入财政危机了。但军人的思考,非常人所能理解。他们不会顾及将来的财政破局,更担心的是战舰数量的落后。这方面他们和幕末时期幕府和诸藩的思维方式同出一辙。


大正9年(1920),为对抗美国增强舰队计划,“八八舰队计划”的预算得以成立。这个计划就是要持续拥有舰龄8年内的最先进战舰8艘、巡洋舰8艘,以及100艘以上的辅助舰船。预计建造费总额为5亿6000万日元。

 


当时国家总预算是约15亿日元的年代。而要建立这样的大舰队,仅维持费用每年也要花费约6亿日元,这相当于国家预算的40%。当时国家平均的军费界限在30%,海军计划显然异常。即使把陆军的军费全部给海军还不够。


八八舰队计划如果真的实施,有说日本与美国之间在发生战争前就财政破产而亡了。但不幸中的大幸,大正11年(1922)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日本的战舰被限制在美英的6成。根据美英当时的战争实力来看,还是较为妥当的。如果放任造舰竞争,经济上最为脆弱的日本财政应该最先破产了。破产的可能性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得到防止。但是,期望拥有世界最强的大舰队的日本海军却并不接这一招。


由于海军条约生效,许多舰艇被废弃了。因此舰艇水兵大幅剩余,海军士官・准士官1700名,下士官5800名被整理裁员。培养海军士官的海军兵学校曾经招收380名左右而缩减到60名。在海军工厂的职工也裁员1万4000人,大战后不景气的年代,他们再找工作也都困难。


官僚们以守护组织的既得利益和自己的工作为使命,战前在海军省服务的军官们也同样。由于签署了海军条约,海军的预算缩减了4亿6600万日元,但海军为了建造辅助舰艇重又提出3亿6800万日元的要求,还要求对曾经订货的民间造船厂呀军需产业等提出补偿损失。结果这些得到议会的承认,其实缩减的实数仅只有数千万日元而已。作为海军的官员,他们会对自己因海军条约受到的损害减小到最低限度而感到安慰吧。

 

另外,海军的作战部门的军人,则为被抑制在对美比例为六成的战力,如何能够取胜而绞尽脑汁。这个答案就是“大舰巨炮主义”:如果比美国的战舰至少多搭载更具威力的大炮,就能填补战舰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更何况可以把老旧的战舰加以近代化的改装,士兵装备和设备加以强化,这样确保了工厂呀造船厂的工作,可谓一石二鸟。此后,又缔结了伦敦海军条约,对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拥有比例也规定只是美国的七成。就此,海军对于辅助舰的制造,也受到大舰巨炮主义的影响,尽可能搭载重型武器的巡洋舰、驱逐舰等就这样被计划设计出来。


那个时代,4连发的鱼雷发射器的单价为9万5000日元,当时一个教师或警察的月工资才5、60日元。即,1个鱼雷发射器就相当于一般公务员100~200人的年收入。而且鱼雷也是高价消耗品,昭和7年(1932年)开发的驱逐舰、巡洋舰搭载的九二式鱼雷,一发的单价是2万9000日元。驱逐舰四联发的鱼雷发射器增加一台,搭载鱼雷就增加4发。正因为驱逐舰是可大量建造的舰种,结果仅强化装备,海军所要求的军费预算就猛地窜上去了。


这是海军条约对建造舰艇具有严格制约的年代。海军为了确保预算和陆军进行着激烈的抗争,大舰巨炮主义对于海军省来说无疑成为最有力的说辞。


《阿基米德大战》剧照


满洲事变以后,日本和国际社会形成对立,退出国际联盟更陷入孤立状态。昭和9年(1934),日本决定退出海军条约,抛弃了和美英的协调路线,“假想敌美国”作为真正敌手的意味终于货真价实了。脱离了海军条约的枷锁,海军制定了针对美国的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这是从昭和12年(1937)起的五年计划,让议会承认了包括两艘战舰在内的共计66艘舰艇的建造计划,预算金额达8亿日元。这与八八舰队计划制定的大正时期相比,物价大不相同了,而预算金额比较而言更加增长,益发不可收拾。


这个计划被美国知道的话,当然不会毫无作为。为了对抗日本,会建造比日本更多的舰艇吧。无论海军省拼命努力获取了预算,但贫穷的日本要在造舰上与世界第一的美国竞争毕竟力量有限。对美比例为6成的差只会更被拉开距离。海军条约的恩惠,其实对国力处于劣势的日本还是相当有利的。但军人的思维,以海军本身和其利益为优先,他们并不在乎条约,就希望自由建造军舰。不知预算有何限度,他们的梦幻更具魅力。

 

【下集预告】

○    从“私房钱”中挤出建造大和舰的经费

○     大和舰价值几许?

○    “临时军费”的来龙去脉


(待续)


相关文章:

老狼是也译文列表(2020年8月24日更新)

日本失败战例分析——中途岛战役

大日本帝国最后的四个月(12)大本营最后的谎言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老狼是也译文列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