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国藩:懂得“悔缺”之道,做清醒之人

国学君 南师国学堂 2024年09月14日 07:04
点击下方[南师国学堂]看更多好文

作者:国学君 图 /来源网络

来源:南师国学堂(NHJGXZH)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音频朗读

孔子曾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们绝大多数人是自我感觉良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是庸人的思考方法。


曾国藩提出了“悔缺”之道,即通过反省自己的缺点过错,坚决彻底地加以改正。



01

悔过自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曾国藩一生有着辉煌的成就,但他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面临重大失败。


然而,他能够在每一次挫折后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正如他在家书中所写:“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自己不检点、不自律,才会被他人轻视。他深知,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在湘军的早期战斗中,曾国藩曾因指挥不当导致惨败。


面对失败,他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反思自己的过错,甚至多次写信给家人,剖析自己的缺点。


他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缺乏清醒的判断和冷静的决策能力。通过这一反思,曾国藩调整了战略,并在之后的战斗中逐渐扭转了局面。


古代的孟子也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每一次反思和悔过,都是他成长的机会,使他更加清醒、成熟,也让他最终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崛起。



02

守住初心:在成就中保持清醒


曾国藩不仅在失败中反思自己,即使在取得巨大成功后,他依然保持清醒和谦逊,时刻警惕自己可能会陷入的骄傲与懈怠。


他曾多次告诫家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事业高峰期,曾国藩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正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湘军取得平定太平天国叛乱的胜利后,曾国藩被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然而,他并未因此沉迷于荣誉,而是通过每日的反省来提醒自己不忘初衷。


他坚持“每日三省吾身”的生活习惯,始终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得失,审视自己的言行,纠正可能产生的骄傲之心。


他清楚地知道,人生的成就固然重要,但内心的清醒和谦逊更为珍贵。


这种自律和清醒,使得曾国藩在权力和荣誉面前能够保持谦和之心。


他不贪图权力的膨胀,也不为功名所累,始终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实事,保持着对道德和正义的坚守。


这正如《道德经》所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在功成名就之时,他依然能够“悔缺”,避免陷入傲慢和盲目自信。



03

修身养性:悔缺之道的日常践行


曾国藩深知,悔缺不仅是面临重大错误时的反思,更是一种日常的修身养性。


他认为,真正的“悔缺”是对每一个细微的行为进行反省与修正,而不是等到犯了大错才开始警觉。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体现在他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无论是与家人的相处,还是与下属的交流,他都能保持谦逊与诚恳。


他倡导“勤、俭、诚、敬”四字格言,认为一个人的修养不在于外在的荣誉,而在于内心的坚守。


他在家书中常常提醒子孙,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


古代的庄子曾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曾国藩正是通过修身养性,时时反思自己,避免了浮躁和不安,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外在的成就。


他的这种“悔缺”之道,不仅是对过去行为的反省,更是对未来的警醒,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警觉,避免被一时的得失所困。



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守住清醒的初心,修身养性,他不仅成就了个人的伟大事业,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他身上学习这种自省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反思自己,修正前行。


感恩曾国藩为我们带来的启示,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清醒的智者。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受益。


作者:国学君,转载请联系南师国学堂(NHJGXZH)。

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名片识别关注南师国学堂

你若喜欢,点个赞,点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师国学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