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宁市城中区“七五”普法综述

青海普法 2022-10-27

恪守为民初心 筑牢法治根基

西宁市城中区“七五”普法综述


“七五”普法以来,西宁市城中区按照西宁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按照“普治并举、整体部署、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工作思路,以“法律八进”为载体,以打造法治政府为核心,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动“法治中区”建设进程。

强化组织保障

西宁市城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将“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全区“十三五”规划,把法治建设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日程。成立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下设执法、司法、普法三个协调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各成员单位逐级建立组织机构,形成全区上下分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促进普法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面落实普法责任

细化相应措施,完善保障机制。制定印发《城中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城中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城中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法治宣传任务,普法工作由“独唱式”向“合唱式”转变。与全区各普法成员单位签订“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清单,将“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综合绩效管理考核,坚持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普法工作落实到位。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全区7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合理分布于镇(街道)、村(社区),6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497名调解员及9家律师事务所的88名律师为辖区各行业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政策咨询等服务。通过聘请法律顾问、配备专职普法员、成立普法工作领导机构等,进一步提升依法处理涉法事务水平。各成员单位建立普法专(兼)职工作机构并配备普法工作联络员,形成以专(兼)职法治骨干为主体,普法志愿者、“七五”普法讲师团、法律明白人为补充的普法工作队伍,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和法治工作全覆盖格局。

加大监督检查,形成工作合力。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相继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大、区政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视察、监督每年实施的“七五”普法规划各项工作,有力推动“法治中区”建设进程。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实现“区—街镇—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为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有序推进。五年来,29名法律工作者为32个村、29个社区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审核文件135件,参与决策156次,审核村(社区)类合同96份,撰写法律文书280份,开展法律咨询3100余次,受理法律咨询人数5670余人次,办理援助案件1358起,接待来访12000余人次,接听热线6000余人次,挽回当事人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由辖区40名律师组成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定期为79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活动,通过了解困难、排查隐患、跟踪回访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涉法问题,为企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推进“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共调解案件2809起,调解成功2741起,调解成功率达97.6%。

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法治进程加快,行政能力加强。城中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聘请法律顾问,坚持把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贯穿于行政决策全过程,协助政府处理各类涉法事务,形成以事前防范法律风险、事中严格依法办事、事后落实法律责任的政府法律事务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水平,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进程,从源头上杜绝和避免违法行为发生。

强化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到位。结合城中区实际,制定划分行政执法权限范围,公示权力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在行政执法单位全面推行“三项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创建“全国法治先进区”

鼓励创新社会管理形式。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立“24小时平安在线综合执法服务站”,将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公布于众,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实施“党群偕行·邻里牵手”工程,8个镇(街道)、29个社区和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参与,深入开展各类线上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享受法治成果。

激发法治宣传教育活力。发挥青唐城法治文化公园、城南法治文化广场等普法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在城中区总寨镇陈家窑村、下细沟村打造法治文化广场,通过法律法规宣传、政策解读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村民法律意识,提高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水平。2019年,青唐城法治文化公园被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命名为青海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同时,“城中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建设也走在全省前列。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深度挖掘基层法治宣传亮点,通过建设“法治基地”“法治楼院”“法治长廊”“法律图书角”等宣传阵地,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学法方式。通过智慧司法终端平台、张永勇法律援助工作室、“党群偕行·邻里牵手”工程、《幸福南关》杂志等载体,持续加强法治服务能力。

“七五”普法期间,城中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先进区”,城中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表现突出集体”,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确定为“青海省唯一法律援助工作全国联系点”。

扎实开展法治教育

坚持抓好脱贫攻坚宣传。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重点宣传涉及土地承包、移民搬迁、婚姻家庭、财产纠纷、赡养继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将法治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促进优质法律资源向农村倾斜。

坚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相关条例的宣传教育,拓宽公益诉讼法律知识和案例宣传渠道,使环境保护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加强对全区重点人员的普法宣传,通过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知识测试、走访摸排等形式,积极宣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政策,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检举揭发身边涉黑涉恶线索,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抓好疫情防控宣传。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依托省市教育资源,深入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持续开展线上宣传教育。

坚持抓好重要节点法治宣传。组织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利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6·26”国际禁毒日、 “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通过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模拟法庭、法治讲座、法治文化演出、法律知识竞答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00余场次、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发放宣传册、宣传品20多万份,受教育人数达16万余人次。

坚持抓好普法工作者法律宣传。加大对法治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力度,择优选出一批普法志愿者、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明白人参加“七五”普法骨干培训班及“法治大讲堂”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工作者业务水平,参与培训人数达1200余人次。

坚持抓好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普法教育宣传。将述法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工作中,把干部学法列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和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必需内容,通过中心组学法、法治讲座、网络竞答等形式,组织全区干部职工开展宪法修正案、民法典、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学习40余场,学习人数达5000余人次。为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发放宪法、民法典读本2000余册。组织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开展法宣在线考试,参考率达90%以上。

坚持抓好民主法治建设宣传。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诚信守法企业”为抓手,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标准,指导村(社区)及辖区企业完善自治制度,提高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目前,城中区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7个、示范村1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8个、示范村22个。

坚持抓好法律进村(社区)宣传。加强村(社区)法治宣传橱窗、法律图书角、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向全区61个村(社区)法律图书角赠送宪法读本5000册。围绕村“两委”换届选举,举办法律知识专题培训班,重点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内容。

坚持抓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全面落实校园法治教育计划,各中小学按要求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率100%。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开展法治教育,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检察官、法官、法治副校长进校园讲法以及假期校外课堂等活动,有效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五年来,共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200余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宣传品两万余份。

坚持抓好双拥法治宣传。成立城中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法律援助工作站,通过打造“法治军营”、开展法治讲座、举办送法进军营活动,为军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全力保障军人合法权益。








往期精选

点餐再剩这么多,要罚!2020年度全省国家工作人员网络学法用法考试工作圆满结束微普法 | 房子登记在孩子名下有6大隐患,很多家长后悔了!扫黑除恶 | 青海首起涉恶死刑案二审公开审理走进“民法典” | 暖气漏水是谁赔偿?普法课堂 | 抵押的房产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办理过户!


来源:青海法制报

编辑:青海普法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inghaipufa@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