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部拒绝提拔暴露出基层干部的生存困境

熹华君 曹教授 2021-07-19

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一个非常好的气象,就是原来跑官要官,甚至买官卖官现象得到极大的扼制,但现在出来的另一种现象,就是个别地方干部拒绝提拔下基层现象,也需要组织反思,


报载,云南绥江县有两位干部,在组织决定提拔的谈话中,拒绝组织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乡镇领导干部,绥江县纪委监委今年6月对此事定性为:县财政局职工钟尚敏、宛辛勤两名同志以个人利益为重,不服从组织人事安排,借口个人家庭、身体等原因,向组织讨价还价,损害了组织威信,违反了党的组织纪律,其行为触犯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的相关规定,经绥江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给予钟尚敏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宛辛勤全县通报问责,并建议县政府将其调离县财政局。



这次处分事件网络曝光后,迅速引发了网络热议。其中既有叫好的,认为作为国家干部,就应该服从组织分配。也有保持自己意见的,认为当地组织、纪检部门的柔性管理不到位。但我要说的是,这次干部拒绝组织提拔事件,暴露出基层干部的生存困境。


今天的基层干部,早已告别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悠然工作状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导致上面一句话,下面累死人的现象时时发生。笔者因为工作关系,与基层干部接触机会较多,他们在执行付出的过程中,自身常常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无奈中,具体来说,今天的基层干部有四大困境。


困于工作劳累


 去年云南官场就出现过一个网红,那就是八零后的乡镇干部白发书记李忠凯。当时,部分网友认为李忠凯照片和年龄差距较大,质疑其年龄不真实,后来楚雄方面专门组织核查确定其年龄无误。



李中凯作为一位八零后的乡镇干部,不到四十岁已经满头白发,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从后续的各大媒体报道中知道,作为一名乡镇干部的李中凯不到四十早生华发,可能有遗传因素,不过工作辛苦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本地人的李中凯,时间最长的一次,有50多天未能回家一趟,工作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今年网络上一个热门术语“996”,其实不仅仅是民营企业,今天的基层干部的上班模式也是“996”。至少以我工作的城市为例,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基本上星期六都是上班的,很多乡镇街道请我做外请报告,时间安排在星期六或工作日晚上的居多。当他们在说耽误我的休息时间时,我内心知道,这时间本身也应该是他们的休息时间。


精准扶贫、文明创建、征地拆迁、社会综治、招商引资……在基层,体很累,没有好的身体,真的扛不住。心神很累,凡事留痕件件留印的新形式主义让人身心憔悴。这是很多基层干部的共同心声。


困于组织冷漠


就以本次云南绥江县两位干部拒绝提拔为例,组织可以拿出并依据党纪国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但相关人员自身真实存在的困难,在组织眼里不值一提。报载去年8月,绥江县委启动了干部考察工作,经考察调研,此次拒绝提拔的两名干部,在被考察干部中分列第一、二名。这足以证明两人的优秀,也就是说他们是思想进步、爱岗敬业、绩效突出的。因为自己家庭和身体的原因不愿提拔,就被定性为“做‘老爷’享清福”,“怕担重任,不想作为”,这前后不一的评价显然不合常理。


这次事件中,拟提拔的两人没有得到正式任命,更不是正式任命后他们拒绝到岗,而是在谈话过程中,考察对象表达自身顾虑,这完全是个人正当权利。对考察过程中干部表达自身顾虑行为进行处罚,是对党员干部正当权利的限制,并没有准确理解和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


此次事件中,不仅暴露出当地组织、纪检部门对干部处罚的任性,还动辄扣上“忘记了初心”的大帽子,遗憾的是报道出来的整个过程,没有看到组织对一个考核优秀的干部的关怀。


真的到了基层,就会知道发展空间狭小、晋升难,干部进出僵化,调动难,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差。作为组织应该关注基层干部共同的热望。


困于责任担当


十八大以来,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成为干部主流认识,事实上绝大多数基层干部也在身体力行。但基层干部在责任担当过程中,显现出很多的无奈。首先老百姓可以追责,上级可以问责,基层干部有时面对如此困境,真的是猪八戒照镜子——两头不是人。


记得有次我到一乡镇作辅导报告,书记很客气在单位门口等我,经过一个垃圾箱的时候,看到满满的垃圾箱,书记问我,这垃圾是不是全是一楼的?我说,当然不是一楼的啊,一楼的垃圾箱还不是楼上楼下共同丢满的。




书记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笑了一下。那一瞬间我明白他想说又不能说的苦衷。现在问责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只能上级对下级问责,最后层层问责的结果,就是所有问题都是基层干部的责任。一出现问题,免职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的,往往都是基层干部,仿佛上一级就是一贯正确。


特别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既要基层做事,又不为基层担当,既要基层开拓进取,又随时对基层问责,导致基层干部做事瞻前顾后,踟蹰不前。在基层干部履行责任担当时,谁来为基层干部负责谁来为基层干部担当,已经成为当下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困于不被理解


基层干部只有接受被考核的份,没有考核他人的权力,只有接受教育的份,没有教育他人的资格。面对群众的意见,他不敢辩驳,生怕犯了脱离群众路线的错误。面对上级的批评不敢吭声,生怕自己被上级戴上不讲政治的大帽子。表面看基层干部有一定权力,实际上基层干部也是发不出声音的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部分。


群众不理解,你们一天忙忙碌碌,究竟在干什么。上级不理解,面对你们中间雁过拔毛式腐败等行为,要大力拍苍蝇。因为不被理解,所以不被信任,甚至高层出现防火防盗防基层干部的思想实践,这让基层干部感觉到失落。



基层的苦,不被理解,说苦就是娇情。基层的压力,不被理解,一说就要层层加码。基层的人手短缺,不被理解,上级把任务一布置一摊派,再从基层抽调人手来做上级人员应该做的事。基层的形象被误解,仿佛基层就是问题根子所在,是负面形象,是专业黑锅侠。


必须要看到,在取得非凡的经济成就和社会进步的背后,基层干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提拔,也不愿下基层,暴露出基层干部的生存困境。组织面对这一问题,应该不仅仅是单纯的问责处分,更应该从根本上关心基层干部,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激励、放手大干,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沉默的大多数背后才是真实的社会

邓小平像一面镜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