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学棋,为何棋力水平差异这么大?


在同一个班中,经过一段学习后,孩子们会产生棋力水平的差异。这是由多种情况引起的:


一是孩子们课后的所下的功夫不同,有的家长说:孩子回家后就喜欢下棋,这样的孩子进步很快,下棋总是胜,学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进步也越来越快,形成了良性循环,想不让他学都不行。


有的孩子除了在学校上课时下下棋,回家摸都不摸,进步自然就慢,久而久之就落在了后面,差距越来越大,下棋输得越来越多,兴趣也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不了了之。


二是孩子们对学棋的悟性有差别,有的孩子挺喜欢下棋,可天生对下棋的理解就差,回家后也没少下功夫,可进步就是缓慢,时间长了就容易失去信心,没有了兴趣,最后放弃。


三是年龄的差异引起的棋力差距,4岁多的孩子和5、6、7岁的孩子比起来,学习一段时间后,大多都落在后面,有些知识常常是大一点的孩子早就懂了都不耐烦了,小孩子还迷糊呢!


下棋总输,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这是孩子们放弃学棋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是需要孩子、家长、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家长们对学棋的认识。


通常,许多家长喜欢拿考级速度快的孩子来做对比,殊不知在大多时候这种比较都是不太合理的。


首先,棋力进步速度不仅和孩子的练习量有关,还和孩子学棋时的起始专注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学习习惯、抗挫折力等密切相关。


比如同样一周学习两次的孩子,每天都在家练习 1 小时的和在家从不练习的相比,在学棋上所花的时间就差了好几倍。


其次,有些培训机构喜欢拿个别棋力进步极快的孩子出来做宣传,殊不知,这其中很多孩子一上来就为棋搁置了学业,初期虽进步神速,最后却因为耗不起如此多的时间而半途放弃。


孩子在追逐竞技学棋的几年中甚至没能体会到棋类对人的全方位塑造,实在令人惋惜。而这种宣传也误导了很多家长,盲目的去攀比孩子的考级速度,甚至走上舍本逐末的道路。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提醒那些钻入考级死胡同的家长们,您是否还记得当初为什么送您的孩子来学棋?和那一纸证书相比,您是否更应该关注孩子在学棋中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以及意志力等方面的改变和进步呢?


陈祖德:棋类作为兼有艺术与竞技两种性质的智力运动,它首要的使命是要给爱好者带来乐趣,同时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现在的情况是相反的:为了升级冲段,那些学棋少年苦不堪言,失去了童趣,并且最终成了只会下棋而不会别的,反而素质低下了。我期望未来这种现象能尽快得到改变。


叶江川:孩子学棋过程中最困难的事在于来自家长的压力,我觉得家长在孩子学棋这件事情上不能太功利了,作为开发智力的一种手段就好,如果追求加分什么的,就太功利了。能够拿冠军的只是少数,应当把它当成一种爱好,让孩子的兴趣多一些,家长们会发现孩子能从中受益终身。


其实学棋更多的是一种素质教育、一种文化熏陶,是一种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技能。下棋的胜负和感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追求胜负是少数职业棋手的事情,而在学棋和下棋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悟生活是每一个棋类爱好者都可以得到的,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