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计文库|周潇 数字平台与传统企业的重塑

王鑫河 社计未来 2023-10-2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社计者说

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数字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学界对平台独特的生产组织形式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平台的价值创造依托于用户活动所创造的数据,因此平台自然地倾向于扩大用户规模,收集并分析用户数据。其次,平台模糊了生产与再生产活动的界线,而再生产环节中用户的活动也可以成为“数据”被平台加以整合。再次,平台的管理和运作模式相比传统企业发生根本性颠覆,实现了生产的全球化。最后,平台在劳动者的组织和管理上建立了开放的雇佣关系,并使得劳动控制更加隐蔽,方式更加特别,控制主体更加多元。


总的来看,过往研究聚焦于数字平台这类新型组织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就业人员的现状,对平台介入后传统行业的生态系统变化和变化原因等问题缺乏考察。


本文则以数字平台对公路货物运输市场的重塑为研究对象。公路货运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从业人数多,而且行业内介入的数字平台类型多样、影响不一。另外,对B2B类型的电商平台进行研究,也有利于探求平台如何塑造行业中各类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1

车货匹配主体

●   车货匹配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货主、车主和货运中介。


货主即货物的交付者和物流费用的最终支付者,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直客,即一手货主,包括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第二类是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公司(也称合同物流)、为直客提供物流服务的中间商和专线物流公司:经营特定线路的货物运输。服务更细化,运营更重资产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货运市场存在层层转包的现象。


车主是货运卡车的所有者,目前行业内的小部分卡车是属于三方和专线的自营卡车,而卡车的主体部分则是自雇卡车司机(中国卡车司机已达2000万,其中70%以上为该类型),即自己买车,自己拉货。


货运中介也称信息部或黄牛,负责获取和发布货物信息,为货主和卡车司机匹配司机或货物。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信息部逐渐从商店门口的小黑板发展为了有停车场、有固定场所和电子大屏的物流园。


图一:货运中介支配下的四种路径的车货匹配图

2

“嵌入”型车货匹配模式

“嵌入”型车货匹配模式是最传统的公路货运交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大部分卡车司机都是在有固定可靠的货源后开始养车。而少部分无货源就开始跑车的司机则通过弱关系结识货主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卡车司机往往依靠信息部提供的货源来“跑活”,并且在卡车司机和信息部之间往往会形成较为固定的圈子。货源信息是信息部经营成功的关键,为此,信息部与货主打好关系就非常重要。总的来说,传统的路货运市场通过层层叠叠的关系网络被组织起来。“关系”则帮助构建了信任关系。

3

“桥接”型车货匹配平台的介入

——以M平台为例

“桥接”型车货匹配平台在13-14年间快速涌现并迅速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经过几年的角逐,两家实力相当的平台在17年合并为目前车货匹配平台领域规模最大的平台M。


1、平台的成功扩张

M平台通过有力的营销策略对卡车司机、信息部和物流企业进行推销。平台用户增多后网络效应开始凸显,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市场份额迅速扩大。14年以来,环保政策、经济下行等因素使得货源减少的同时物流企业增加,行业内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小物流企业自养车的成本高于使用廉价的平台车。同时,由于车多货少的情况日益严重,传统的通过人际关系网络寻找生意的方式部分失灵,而此时的M平台具有大量货源信息。这些有利信息都使得M平台迅速发展


2、M平台的“桥接”模式

在“桥接”模式下,平台作为信息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车主和货主之间的即时对接,货主发布货物信息后,车主只需线上与信息源联系即可初步达成交易,这使得交易从线下转为线上,并直接导致了物流园的衰落。同时,抢单的交易模式使得车主与货主间的交易方式逐渐转变为探底竞价:即货主总能找到出价最低的司机,这样的竞价模式大大恶化了司机的处境。


图二:“桥接”型车货匹配模式


3、M平台的利与弊

M平台的出现使得货物的运输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在线上实时接单的情况下,司机不必将车停在付费停车场再寻找下一次生意也让业务的搜寻成本下降。


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作为新兴的数字平台,M平台的交易模式也促使探底竞价现象的出现:货主总能找到出价最低的司机,而返程车司机和还贷期司机往往愿意接受低价订单。同时,平台使得货主和车主可绕过中介直接对接,从而架空了信息部,使其受到压价竞争的冲击。


除此之外,M平台还进一步加大了交易的风险。由于熟人交易被平台改造为生人交易,平台中不仅出现了货主提供虚假货源骗取订金的情况,并且还出现了司机的中途提价情况。这也体现出了M平台由于货主的信息审核不严,未建立交易闭环,评价机制“失灵”等原因而造成的风险防范机制的缺乏的现状。总而言之,M平台未能取代"嵌入"型车货匹配,并因触犯了传统车货匹配主体的利益而受到了一定的抵制。

4

“整合”型无车承运平台的介入

——以L平台为例

L平台兴起于车货匹配平台后,二者关键差异在于“中介”和“承运”的差异,从最初的互助网络社区逐渐向经营活动拓展,并最终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卡车司机组织,并实际地介入到了车货匹配交易的各环节中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整合”型车货匹配方式的集中路径:

不同于M平台的中介作用,L平台从货主得到运输任务后,会组织平台卡车司机运输,赚取运费差价。同时,它会在车主和货主之间积极地牵线搭桥,使二者间建立稳定的反复协同关系,将生人关系催化为熟人关系。L平台还会协助卡车司机组建车队,帮助他们以车队的形式获取货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货源短缺的问题。为车队提供合同资质和发票的功能,也增强了卡车司机的行业话语权。


2、数字化信用体系的建构

L平台不仅促进熟人交易,剔除M平台的竞价模式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交易闭环,着手构建物流业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信用生产和信用赋能。信用生产即平台依托数字化技术,根据后台关于卡车司机在生活、生产和生意等方面沉淀的数据,对卡车司机进行积分和信用等级的建构。信用赋能即平台依据卡车司机的信用值对其提供垫资、结算保障之类的服务。当然,货主的行为也被数字化形成信用积累,信用则影响平台的金融服务和高质量运力队伍的形成。


3、贡献与边界

L平台被创始人界定为“数字赋能平台”,在车货匹配上避免了过度竞争,建构了更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具有更强的粘性。这一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探底竞价的问题,增强了卡车司机获取货源的能力以及收益的稳定性。但行业中运价趋低、好货难求等大问题仍难以解决,许多大型物流企业也开始平台化运营,这些都可能影响L平台的发展。

5

结论与讨论

从“人情社会”结构下的“嵌入”型车货匹配机制,到“桥接”型车货匹配平台,再到“整合”型无车承运平台,平台作为数字技术的载体,其对行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塑实际上是数字技术对社会变迁的推动。数字技术重构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强,使得其不受限制地支配社会的可能性再次出现,当然,数字技术也并非完全自主的,也受到产业政策、政府监管和社会行动者的制约。


当前信息技术仍在向纵深发展,数字革命方兴未艾。数字平台将如何进一步影响行业的组织方式和行业主体的处境,平台的发展又将如何受到诸种力量的约束或推动,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议题。数字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乃至能接触到的各个领域的变革早已悄然发生,并不断以平台或其他形式为载体,推动着变革地持续发生着。

整理:

王鑫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周潇,2021,《数字平台、行业重组与群体生计——以公路货运市场车货匹配模式的变迁为例》,《社会学研究》第5期。


往期推荐:

社计文库|平台有什么作用?了解零工经济

社计文库|吕鹏等 平台治理场域与社会学参与

社计文库|虚拟社群何以组织化?——以卡友驿站平台为例


社计未来

欢迎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