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读杭州·山水天城】这儿有你想听的背后故事

艺旅文化
2024-09-13




杭州实在是一座太过美丽的城市了,她的秀美、清灵都让我欣喜不已,走读杭州,发现杭州不一样的美。——重读杭州粉丝@格子


第一季的走读杭州是时期,第二季是地点。山山水水作为我们熟悉的记忆...看看它们在历史的时间轴上走过多长的路,发生过什么精彩的故事,希望第二季也可以与走读杭州同行!——重读杭州粉丝@Cathy


第二季重读杭州开始前,我们向大家征集了对活动的期待,正如上述留言所说,“杭州是一座太过美丽的城市”,“是个百读不厌,永远读不完的诗书画卷”,“ 且对于大部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来说,山山水水才是更熟悉的记忆"...


正是基于这些期待,精心筹备了2个月之后,我们在入梅前的初夏里,开展了重读杭州第二季——山水天城的系列读城活动。




山和水,原本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却因有人的居住和参与,逐渐变成了人文意象。而在杭州,这一点表现尤为明显,为什么呢 ?


这便要从杭州城的诞生开始说起了。


西湖南面的群山作为一道自然的屏障,在钱塘江潮日积月累的冲刷下,孕育了第一片适宜人生存的土壤。远古时期的杭州先民就是在南山与钱塘江中间这片狭小的土地上开始了生存的抗争。“潮涨人退、潮退人进”,漫长的人地抗争史,出现了早期的钱塘江海塘。“筑塘抗潮”这件事,大概只能在每年的八月十八大潮来临时,才能有一丝丝的感同身受吧。钱塘江既孕育了杭州,其凶险又不得不让人们去思考如何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而运河,将原本不具备地利优势的杭州,一下上升为“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的东南第一州。一河牵两都,南北的联系,东西的畅通,杭州一时成为人人向往的大都会。

 

但真正让杭州扬名世界的,还是西湖。她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浓缩提炼,更是让杭州与其他任何城市区分开来的标志。

 

环绕西湖的南北二山,更是构成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西湖之南,最早有人居住,因而市井气息极其浓重,所有的文化都围绕着世俗之生活。

 

而西湖之北,远离人烟,嵌入湖内的小岛、孤山,紧挨着的北山,隐隐绰绰连成一片。相比人烟鼎盛,俗文化兴盛的南山,北山则显得隐逸秀美、如诗如画。这种气质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僧侣居士们前来,有的在此隐居,有的将来生寄托于此……南山之俗,与北山之雅,夹着一个西湖,雅与俗在此共荣共生。

 

山灵、水秀,山水背后的人文则更加生动传奇。


"南山、钱江、运河、西湖、北山",五期主题看似只是地理区位和地名的解读,实际上亦是沿着时间的发展序列、文化的推进脉络,在小心翼翼地与”读者“一起梳理杭州的空间地理及其文化发展。


我们的小心思,你读到了吗?



那,就让我们跟着照片

还有铁粉们的热情投稿

重新温故这段

一同读过的 —— 山水天城

 

以下图片均为本次活动实拍

感谢照片提供者俞老师


 

NO.1

南山——沙滨之城的臂弯


 第一期的【南山】

始于方志馆绿意葱茏的草坪上

年逾八十的王其煌老师

仍是精神矍铄

一番番清晰的言语间

将南山与杭州城的源起

细细剖来...


▲杭州市方志馆内


▲ 王老师主题讲座


▲ 王其煌老师与观众互动

下午的【吴山】走读

从鼓楼启,游伍公庙、东岳庙

登城隍阁,观宝成禅寺,终至江湖汇观亭

一览烟雨朦胧下的西湖群山

虽一路翻山越林,细雨绵绵

但崔东、王兴臣的解读

让我们的足迹

重新构建起南山的全貌


▲老师正讲解着城隍阁的由来


▲麻曷葛剌造像


▲ 烟雨中的吴山 



NO.2


钱江 —— 人地抗争的摇篮



以下节选粉丝投稿「钱江有感」

@城北有人撞南墙

家住海宁,自小便有看潮的习惯

那时只想着潮水的澎湃

却不知去欣赏

沉静敦厚、傲视潮水的“捍海长城”

—— 海塘

土塘、竹笼石塘、柴塘、鱼鳞石塘...

一部杭州人与钱塘江的抗争史

在杨老师的叙述中变得清晰起来


▲杨金东老师“钱江海塘”主题讲坛 


▲ 老师对各朝代海塘形制进行讲解


从碑亭路上埋藏在地下的凸起

至秋涛路裸露在外的长方形条石

不曾想到

脚下踩的就是前朝的古海塘

遗迹竟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无缝连结


往五堡、七堡、九堡行进

雨越下越磅礴

一根根直立在水面的柴塘木

一块块横竖林立的条石

遗失了铁锭的镂空鱼鳞海塘

都在低诉着被风吹雨打的捍海往事


▲杨老师指点秋涛路上一海塘遗址


行走在丰收湖旁的鱼鳞海塘之上


▲清朝海塘遗址——六米深的杉木桩



NO.3

运河 —— 东南名郡的繁荣



以下节选粉丝投稿「运河风物」

@城北有人撞南墙


周新华老师颇有趣味的"运河故事"

从命定男主隋炀帝开始

他启永济渠、通济渠,一路至杭州

以大运河牵起了"两都”

从此,杭州便一跃为

市井纵横、繁华富庶的东南名郡


▲周新华老师沙龙演讲现场

▲拱宸桥位列邮票封面背后也有一段故事


初夏时节,暑气未至

一路乘船“踏浪”来至运河博物馆

这个由周教授一手创建的博物馆

当年的曲折、艰辛和智慧

讲述间,都化作了今日的谈笑


▲于运河博物馆内听大运河的开凿史话


▲拱宸桥上听昔日运河繁盛

 


NO.4

西湖 —— 文化景观的典范


以下节选粉丝投稿「众废独存,旧景曾谙」

@Oracy


湖本因城而生,后因湖之名,

城亦得其反哺,故天下西湖三十六,

惟此西子“众废独存”

“依存与反哺”的动态历史观

经由陈文锦老师的讲解

变得透彻和清晰起来...

陈文锦老师演讲现场


▲陈文锦老师和张倩老师对谈现场


始于曲院风荷内御碑亭

由跨虹桥向南,

经东浦、压堤、望山、锁澜、映波,

至雷峰塔下

夏老师一路指点白堤、三岛、南北高峰

再悉数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外湖

西湖之景,和其背后的故事

一览无遗

 

▲夏攀老师讲解“曲院风荷”碑


拥有着亲切的笑容小杨老师

从旧塔遗迹和地宫藏宝说起

到四楼的西湖全景瓯塑

再到顶层纯金佛像天宫

领着大家踞一景观九景

眺望这“三面云山一面城”


▲杨梦瑶老师讲解雷峰塔的前世今生


▲于雷峰塔眺望城隍山



NO.5

北山 —— 文人士夫的家园


以下节选粉丝投稿「北郊与南市」

@Oracy


徜徉在精致的书刻、碑刻、套色版画和印藏中

“老媒体工作者”姜青青老师

图文并茂地娓娓道来

北山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家

曾有如何一番光景

时而听闻前朝轶事会心一笑

时而追思古人情怀感喟万千...


▲ 姜青青老师北山讲座现场

▲ 南宋《西湖清趣图》于姜青青老师出版丛书内图

 北山的走读

伴着许丽丽老师生动的讲述

游步白堤至平湖秋月,于观景台揽胜

入文澜阁,嗅四库书香,瞻园内众碑、书楼怀古

由中山公园正门登孤山,品清行宫八景

至林和靖墓前,品隐逸文化

过西泠印社,终于苏小小墓

两千余年的历史文脉在走读间缝合

不留断层

许丽丽老师讲解西泠印社

孤山公园内景色

那么,活动回顾到此

First Year


昨天,

向重读杭州的各位发起了问卷

感谢大家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来找一找你的留言吧!

Q1 :  "重读杭州"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 内容丰富,系统了解杭州城的好机会~

· 主题的专业性较强,沙龙与走读结合更方便理解和吸收

· 老师解读有趣,有参与感!

Q2 :  参加《重读杭州》前,你眼里的杭州 ?

· 杭州是文化历史名城

· 适合慢生活的城市

· 传说中的那个世界

· 美丽的西湖和一些人文景点,但对景点的认识都是孤立和肤浅破碎的。

· 文化底蕴深厚,山青水秀迷

· 模糊

· 有魅力、有温度、有底蕴的文化名城

Q3 :  觉得自己在活动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师和朋友

· 深入细致的了解杭州的城市、西湖山水的前世源来,深厚的人文积淀

· 更加深度了解杭州,去了一些以前没去过的点,比如南山这条路线

· 与研究者零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杭州!

· 更深入了解了杭州,更加热爱杭州我的家乡,

· 学到了很多,觉得活动创意还是很好的

· 重新认识了杭州,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了杭州,能把分散的景点串起来,从而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脉络。

Q4 :  你最喜欢哪一期主题和老师,说说原因?

· 钱塘江的杨老师及运河的周老师,充实丰富的一线资料,风趣幽默的解读。

· 我最欢良渚这一期主题,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档次高,内容丰富,参观了未开放的遗址公园,那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 最喜欢的老师是运河主题的浙江农林大学周新华老师,讲解风趣幽默,专业性的东西用网红语言来讲解,迎合了现代年轻人的需求。不死板,喜欢听。

· 南山,开启新的认知

· 参加了运河和北山两期,都很好。老师专业又接地气。

· 良渚:历史内容太丰富,需要不断挖掘!

Q5 :  说点感想呗~

· 很喜欢艺旅的重读杭州活动,多维度解读杭州

· 文案写得很棒,找的都是业内专家,好

· 艺旅是一个高品质的平台,虽然只参加两次活动,但对其充满期待。祝艺旅越办越好,也希望自己能为艺旅做些什么

· 创意创新,老师很专业。

· 有深度有文化有内容,不同于以往的走马观花。继续干下去哈!


放心,活动一定会继续下去的! 

大家的认同和赞扬,我们就"厚脸皮”的收下了

关于"建议"的部分,也放在这里以自勉

我们会认真考虑大家的每一个意见

在下一季呈现一个更好的「重读杭州」


Q6 : 如果能说一说建议那就太感谢了! 

· 希望能配合每期主题推荐些书籍,便于更进一步的阅读学习

· 可以再偏向年轻人一些

· 创活动组织的都非常好了,就是感觉每次沙龙和走读时间比较紧,意犹未尽啊。下次能不能适当延长一点时间。

· 能不能把这个重读杭州的活动再扩大一点影响,让更多的爱好杭州历史文化的年轻人来参加

· 选题很好,但建议切入点适当小些,便于导师深入讲解,现在因时间关系浮光掠影,对于有一定文史基础的人来说,觉得还不过瘾


Q7 : 对下一季《重读杭州》有什么样的期待? 

· 希望再多一点考古的内容!

· 想听的主题:关于杭州的人文方面一些内容,嘉宾希望邀请一些知名浙江作家

· 错过了第一季希望能有机会补上

· 讲讲杭州古建筑,结合古建和佛像壁画的佛教知识,比较具体的描绘;书画知识;诗词;音乐鉴赏等等

· 作为新杭州人以浅入深了解杭州

· 希望能到杭州周边区去走读,比如富阳龙门,东梓关,萧山河上楼塔等,他们也都属于杭州哦,像萧山楼塔很不错,很多杭州人都没有去过,去后一定不会失望

· 杭州是东南佛国,估计下一次是讲佛教艺术走读了吧

· 扩展到西湖边的景点,比如龙井,云栖...

· 对于前几季中的选题可精选重推,以弥补错失的遗憾;对一些文化积淀深厚的点,如北山和孤山设计成一个系列,逐个推进;

· 除了以地点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外,还可以以人物、类别或某一历史阶段的来进行设计


/最后的心里话有点长/


「重读杭州」的粉丝里,有老底子便生活在这儿的人,也有爱上这座城而选择留下的新杭州人,更有在此生活工作的朋友。但共同的是,大家都怀抱着对这座城的喜爱和对她背后人文历史的求知欲,不约而同相遇在 「重读杭州」。


很多人问我们,这一季的主题为什么是“山水天城”,为何选择从“山水”角度切入?


其实嘛,这是第一季活动策划时便商定下来的。参加过上一季“前世记忆"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当时选取了几个对杭州影响较大的时期(跨湖桥、良渚、吴越、南宋)作主题串联,通过纵向的历史线让大家系统地了解杭州城的历史脉络。


而当走过历史的纵线后,我们便希望用一条“横轴”牵起杭州城的今生。于是,她素有的雅称——“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山水布局理念,便自然映入我们脑海,成了第二季的主线。


一方也考虑到,杭州虽是一个山和水包围、远近闻名的旅游城市,但多数人对杭州"山"的认知似乎只在灵隐区域,对"水"则局限于西湖。于是,我们便决定引入“南山、钱塘、运河、北山”这几个常常被杭州本地人都忽视的点,并将“西湖"结合入其中,既有地理格局讲述,又有人文历史穿插。


很欣慰看到大家留言道"通过活动知道了西湖山水的前世来源,深厚的人文积淀",“杭州从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更深入了解杭州山水,更加热爱我的家乡"....  


这正是我们的初衷呀 —— 当再次回望杭城秀美时,不单单从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观角度去欣赏西湖的美,而站在人与自然共处、人文脉络的视野下去理解我们的“大西湖”,从而愈发喜欢这座城。


之于活动形式,仍然沿用了上季的做法,一场系统的文化沙龙+实地城市走读。其中文化沙龙又包括专题讲座、沙龙对谈、观众互动三个环节;城市走读则由专家达人带领,在实地实景休闲散步的同时,听专家指点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和历史故事。


室内外结合的形式,让大家用最少的体力,更全面地吸收和理解主题内容,这也是我们之后会尽量延续的方式。


活动虽整体圆满落幕,但若问遗憾嘛,也是有的。


就像留言里说的,”能不能把这个重读杭州的活动再扩大一点影响“ —— 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将杭州之美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杭州的山水胜景、人文荟萃、历史风貌被更多人所知晓...


这确实是我们两季以来都想要做的事,所以也在此向大家呼吁,希望有更多人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摄影摄像、记录、文案、传播的工作中来,也真诚邀请志同道合的机构和团队联系我们,共建一个持续性的《重读杭州》项目!


那么,重读杭州,未完待续....



意犹未尽? 跟着我们粉丝的投稿重新再回顾一下咯!

既然你已经在看了,就点个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旅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