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人批判哈佛:卓越易取,灵魂难得

2017-04-17 一读EDU编辑部 一读EDU

这是一读EDU推送的第102篇文章

全文2119,预计阅读4分钟


编者按

本周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天,我们就以一篇书评来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
下面这篇书评,与一
本在高等教育圈内流传甚广的畅销书有关,书名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标题足够抓人眼球,读完后又引人深思。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曾评价说,书中对西方大学舍本逐末的趋势,以及一味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发展大加挞伐,而回归至更广大的根基、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则是作者刘易斯努力呼吁的重点。

直到今天,这本书仍不失现实意义。对照国内,北京大学退休教授钱理群也曾有类似的批判观点,即“我们的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果你对此书感兴趣,可以在文末留言区与大家分享你的感想,我们将选取截至4月21日(周五)12点前点赞前3名的留言,给相关读者每人寄去1本《失去灵魂的卓越》!



意大利有句古语云: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毫不避讳地指出你的缺点。以此观之,哈瑞·刘易斯(Harry Lewis)就是哈佛大学的真朋友,他通过撰写《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大学是如何失去教育宗旨》(下称《失去》),批判了哈佛大学的办学缺陷。


《失去卓越的灵魂》中文译本封面图(来源:亚马逊中国网站)


01


刘易斯在哈佛大学本科部 — — 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做了8年院长和30余年计算机科学教授,作为一个“圈内人”,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哈佛大学的本科教育是怎样一步步破坏了其教育宗旨。

哈佛大学的基本教育宗旨朴素而耐人寻味:


帮助学生从十八、九岁到二十一、二岁的年纪里,学会成长,学会认识自己,并为人生设立高远的目标。当他们离开校园时,能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过去几十年,美国出版了大量批判其高等教育漏洞的书籍,但与它们相比,《失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集中分析了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案例—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资金最充沛、最闻名遐迩的高等教育机构,无论从拥有的师资力量,还是学术资源来看,都是世界公认的首屈一指的研究型大学。

然而,刘易斯的重点不在于夸赞哈佛的种种领先之处,而是深度考察哈佛本科教育的利弊。

02


在书中,他指出了大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 教授应该怎样教学生?教什么最合适?


■ 老师怎样给学生打分?用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合理?


■ 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 资金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运动员有何影响?


哈佛大学雕塑


首先,刘易斯见证了文理学院发起的一次本科主要课程评估项目。然而,因为过分侧重理科和全球化两个方面,却全然不顾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这个评估项目一开始便遭遇“滑铁卢”。

其次,刘易斯结合了当时流传很广的“分数泡沫”概念,分析了大学教师的打分过程,他的评价是:“事实上,教员们很难就打分标准形成一致意见,因为他们对打分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再次,关于大学培养学生责任感即道德教育部分,刘易斯认为,随着约会中强奸案和学生之间发生性关系的日趋频繁(性侵犯在美国大学校园是一个颇受重视的话题——编辑注),哈佛大学的纪律体系越来越严格。大学似乎把大学生当成了年幼无知的儿童,而非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成年人

此外,刘易斯强调,学生更像是消费者,从大学这个“自动售卖机”里“购买”昂贵的物品与服务,大学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逐渐异化为一种现金交易关系(cash nexus)。大学越来越侧重于满足学生与家长的具体需求,不再注重培养学生正直与诚实的品质。道德教育难以成为教育核心内容,博雅教育的理念被物质化野心所取代

对此,刘易斯评论道:“我们的教育系统定是出了问题,竟然如此多的哈佛毕业生把咨询业和投资银行当成充实高效人生的第一选择。”

最后,关于资金对大学生运动影响部分。众所周知,对于体育比赛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美国本科教育的特色之一,很多大学都有引以为傲的橄榄球队、篮球队、棒球队等运动队。刘易斯表示,与其他常春藤大学及更多的非常春藤大学一样,哈佛的体育竞技也和学校的财政支出息息相关。为招录到最好的大学生运动员,哈佛对学生运动员的要求有些宽松,经常对他们难以兼顾学习和体育赛事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03


《失去》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刘易斯运用历史分析法阐述了哈佛本科教育从创立之初(1636年)到现在的逐步演变,他认为,课程设置的最基本问题是:“到底大学是为学生而设立,还是为了教授,以后是为了社会?

因此,在“知识精英与公民意识”一章里,刘易斯探究了哈佛课程设置的历史意义,其中重点探究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停滞不前的课程评价。

他在这章写道:“21世纪的哈佛仍然坚持教育学生探索世界,而不是促进学生对美国的学习。”言外之意是,教育学生时,应该把视野放在国内。不过,很多读者可能会认为,这种“哈佛第一位”和“美国第一位”的观点过于美式精英主义,不符合如今倡导全球化的潮流。


哈佛大学内景


此外,刘易斯认为,尽管哈佛推行住宿式学院(安排所有本科新生第一年住在新生宿舍,第二年再转入各个学院的高年级舍堂——编辑注),并致力于改善学术指导体系,但并未带来理想结果:本科生仍感觉师生交流不足,同时,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也比较有限。

虽然哈佛近年来缓慢地执行了课程评价,但在教师中,关于什么才是理想的课程设置,却从未达成共识。刘易斯评价道,哈佛只是为了博雅教育动嘴皮子功夫,却没有给出一个好的定义,结果是将通识教育的革新扭曲成“皇帝的新衣”


他更加犀利地说道:“通识教育的改革简直毫无意义,不过是向世人展示了哈佛不再理解什么是好的教育。”

刘易斯把哈佛本科教育的种种缺陷,归结于美国当今两大社会因素的影响:一是“消费者文化”的流行,把大学教育当成消费品;二是精英大学的天价学费


他感觉,尽管对抗这两大因素的侵袭,是大学非常合理的举动,但大学却选择不予抵抗。

在他看来,哈佛失去卓越教育的原因是缺乏开明的领导,或者说,缺乏“有主意也有理想主义”的高层领导,“哈佛若想重新激励学生发展对人生世事保持尊严感和荣誉感的人生哲学,那么哈佛就要在每一件事上渗透这样的价值观”。

总体而言,刘易斯的文笔简洁、清楚、坚定。也许读者不会同意他所有的观点,甚至有些读者认为,他对分数泡沫和约会强奸等话题的批评过于犀利,但瑕不掩瑜,这些问题并不妨碍《失去》成为哈佛教育的警报器。

《失去》是一个有益的警告,警告哈佛教育已经处于险境中,需要更加明智的行动来改善本科教育。



Reference:


Michael Shinagel. (2006) Harvard Review. Reviewed Work(s):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


* 本文翻译自哈佛大学杰出讲师Michael Shinagel的上述书评,部分内容有所改动。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期作者

美国北卡罗莱纳研究分站 王欣欣

一读EDU编辑部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上周有哪些高教新闻不容错过。


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一读EDU公众号,第一时间接收最新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