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苦求精,钻坚研微

重师大新闻中心 重庆师范大学
2024-09-09



以智慧为桨,以热情为帆

CNUers心怀炽热理想

梦逐科研之巅

步履星辰之间

风雨兼程,坚韧前行


矢志科研

以纳米破解网络难题


龚少坤——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优秀毕业学子,一位将科研精神与自立自强品质完美融合的“科研勇士”。


学业上,他成绩优异,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一等奖等三项市级奖项。在科研领域,他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我校以本科生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27.4)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第一人,并成功推免至重庆大学并获得硕博连读的机会。


披荆斩棘的勇者之路


2023年,龚少坤萌生了研究创新型混合发电机的念头。在陈杰老师的指导下,他前期深入查阅文献,实时了解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细致分析技术瓶颈与前沿动态。


然而,在推进论文核心实验的过程中,龚少坤遭遇了诸多挑战与难题。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为了攻克摩擦热导致TENG材料的磨损和性能下降,以及TENG与EMG组件之间的弱耦合等难点,龚少坤和团队伙伴一起精心设计并实施了次热效应、TENG性能优化和输出性能测试等一系列实验。通过不懈努力,他们最终在论文中呈现出了SR-TEHG的卓越性能,成功实现了TENG与EMG之间的协同作用,为混合纳米发电机技术的创新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这次实验中,如何搭建高频交电磁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这一挑战,他们首先向学院专门研究磁场方面的老师求教,并融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创新方案。然而,由于校内实验室的条件有限,方案难以实施。于是,他们开始寻求外部合作,与高精度加工厂携手。历经半年的努力,他们最终成功搭建高频交电磁场,顺利完成后续的研究。


龚少坤在实验室工作


“得知论文被接受是在一个很普通的晚上,当时我刚完成洗漱,就收到了老师发来的好消息。”龚少坤告诉我们。那一刻他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但他知道工作还没有结束,他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分享了喜悦之后,又反复检查了论文当中是否有基础的语法错误和数据错误。


值得一提的是,龚少坤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金属钆的磁卡效应和磁化行为来实现热量的定向传导和磁场的有效汇聚,进而达到杂化发电机性能自增强的效果。这一发现不仅拓宽了混合纳米发电机的研究思路,也为未来的能源收集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龚少坤和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相关论文分别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包括《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Research》和《Advanced Materials》,这些期刊均为中科院一区的高影响力期刊,充分展示了龚少坤在摩擦纳米发电机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学习与科研和谐共舞


在龚少坤的本科期间,他的绩点高达4.15。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学习与科研时,他说:“学习和科研确实都很费精力,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时间。”大学期间,龚少坤坚持制定详细的计划表,将每天的时间合理分配给学习和科研。


回忆起大三生活,一边要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一边要面对撰写论文时的全英文写作,龚少坤就像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一点点探索着自己的可能性。他先尝试用中文写作,再借助相关软件翻译文章。其中,句子的语法结构和用词对于新手来说,出错在所难免,可正是经历了周而复始的修改,他的英语写作能力上也得到了提升。


日常生活中,龚少坤早上8点便来到实验室,进行前期的文献阅读并和老师讨论,接着便是器件制作、数据测试和处理,最后针对实验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完善。四年来,他几乎每次都是晚上10点左右才离开实验室。2023年,他被物电学院评为学院十大影响人物,这无疑是对他四年的成绩最好的认可。


龚少坤被评为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3年十大影响人物


恩师如灯塔,引航科研前程


在谈到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时,龚少坤毫不犹豫地提到了陈杰副教授。“陈老师是我大二时进入实验室遇到的第一个老师,她亲自指导我进行科研训练,从文献阅读到研究方向的确定,再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她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而那篇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最开始也是在陈老师的帮助下确定了研究的主题。


关于未来,龚少坤将会致力于深耕能源领域,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龚少坤和陈杰老师合影



扎根科研 梦逐半导体


王怡,中共党员,我校化学学院2021级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曾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硕士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重庆市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她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催化领域顶尖学术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上发表论文1篇,共发表SCI论文3篇、专利1项。


深耕科研,以坚持铸就价值


面对高强度的科研任务,王怡明确目标、采取高效率的方式,把具体事项归纳到计划中,再贴在工位上的便利贴上,以便监督自己按时完成。


王怡的论文发表过程历经坎坷。首次接触数据分析,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自学软件并阅读相关文献。早上七点踏入实验室,忙碌到凌晨一两点变成了王怡的常态,有时甚至会通宵。常人三天或者一周才能做完的东西,早出晚归泡实验室的那股劲儿让她一两天就完成了。


“学术研究是艰苦的、枯燥的,很多事情不会一蹴而就,坚持做下去,哪怕一个微小的目标,都是值得的。”较强的自学能力、稳定的精神内核、谦卑求教的态度,是王怡读研三年以来收获的宝藏。


王怡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联培深造,迈向半导体行业的精彩征程


2022年8月,王怡前往电子科技大学联培。在为期八个月的培训里,她深受课题组的感染,明确了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从事应用领域发展前景较好的半导体行业。


谈及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个工作平台,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场的转变,增强社会职场通性力。


王怡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上发表的文章


师从良师,深研电化学


王怡本科就读的是化学专业,研究生选择攻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方向是铂基甲醇氧化电催化剂的可控构筑。


关于为何会选择深研物理化学,王怡提到了她本科时期的物理化学老师,是他让自己真切感受到这门课的魅力。回忆与老师的相处时光时她连连赞叹,“课堂上全部采用手写板书,QQ、微信24小时在线,只要学生有问题,哪怕是凌晨一点,他看到也会回复。”


王怡和老师的合照


在机缘巧合之下,王怡发现学院内从事电化学研究的老师恰好就是她的研究生导师聂瑶副教授,而她与电化学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在研究生入学前,聂瑶老师就给王怡发了20篇左右有关电催化甲醇氧化领域的文献,让她提前对研究领域有了大致的了解。初入实验室,面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实验仪器、难以理解的顶刊文献以及每周一次的组会汇报,王怡感到压力倍增。聂瑶老师便手把手教她如何设置仪器参数、如何快速抓住顶刊创新点、如何进行组会汇报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1月,王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催化领域顶尖学术期刊成功发表论文。



深入市井 

将烟火融入学术

用实践描绘科研


王柯程,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一直走在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路上。他品学兼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学术科研工作,发表数篇学术论文,获“‘智’汇青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选拔赛铜奖与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银奖。


“我做这些只是因为我想去做”


谈及选择基层志愿服务这条道路的原因时,王柯程笑着告诉我们:“只是因为我想要去做、想要去帮助这个社会,所以就去做了。”从高中到大学,王柯程在这条道路上已经坚持了七年,由于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和出色的能力,他荣获我校“共青团员之星”与“优秀实践个人”的称号,并受到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七年来,王柯程帮助了很多人,也从中收获了很多成长,而他的大学专业也受到了志愿服务经历的影响。“我想我和社会工作的缘分从很早就开始了。”在这件事上投入的近十年的关注和投入,在王柯程看来似乎并不需要太多其他的原因,只需要“热爱”就够了。


王柯程与公安人员一同工作


“学术应该是要来源于田野,回归于生活,服务于

社会的"


在基层服务期间,王柯程在基层单位做调解工作并深入群众进行反诈宣传,不知不觉中,他的脑海中形成了许多学术观点。


他的论文《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新思路研究》就源于他基层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而且深刻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的“城市治理的很多工作要靠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和社区这个平台去落实”的理念,最终被省部级期刊收录。


王柯程参与交流会活动


对于每一篇写过的论文,王柯程都有着深刻的目标:真正地解决论文中提到的问题。“它可以是篇文章,也可以是社会的一剂良药。”王柯程这样说道。他的毕业论文探讨了关于非警务警情分流后的社会处置的现实问题,王柯程想分担现在的警务压力,让警力回到该去的地方。


写论文前,他先和朋友给所在地区的政协提交了模拟提案。为了亲自验证这一点,他选择放弃保研名额的竞争,投身到了基层岗位的考公队伍之中。他说他想深入实地去证明自己的学术观点,无论证明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重要,“我觉得首先我得去做。如果说我做对了,那我可以给后面的的人提供一条道路,如果我做错了那么就是给大家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

 

正是这样求真务实的精神让王柯程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在他与伙伴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比赛中,王珂程始终坚持着“实践”二字,他带领成员进行工厂实地考察、学习碳中和和环保方面的先进经验。最终他们在“‘智’汇青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中脱颖而出。


“虽然也会疲惫,但因为是喜欢的事情所以也很快

乐把每个第二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


王柯程用学业和工作将生活经历填充得满满当当的同时,也从来没有忽略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大一时期,王柯程参加了重庆地区举办的全国剑术比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大二时,他和朋友组建了乐队,还时常在live house、南坪会展中心、华熙live等许多地方演出。大学四年,他的生活里充斥着论文、基层工作、写歌、发布专辑、练习拳击等一系列他所热爱的事情。


王柯程在工作会议上发言


“我觉得做事情前只需要考虑三件事:是否对得起自己的道德良知、是否有违法律底线、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去做的。只要这三点没问题,那么就勇敢去做吧,不要犹豫。”


在不同的职业和身份之间穿梭,享受着多元的生活,向社会传递着积极向上的能量,正是王柯程所追求的。而在这背后,则是他迈出舒适圈、向自己热爱进发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稳扎专业知识

用代码编写未来


陈欣,我校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中共党员,现已推免至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曾获得第十三届蓝桥杯重庆赛区C/C++程序设计二等奖、2023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市三等奖、第十八届“挑战杯”重庆赛区三等奖、第45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昆明)荣誉奖。


“有舍有得,以赛促学”


陈欣说,有舍才会有得。初入大学,陈欣首次尝试了社团工作,发现自己不擅长处理社团事务后,她便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以赛促学”——参加蓝桥杯比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大一时期,面对团队专业竞赛,性格腼腆的陈欣并不善与人沟通,但凭借着想要赢得赛事的那股“冲劲儿”,她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教、与队友讨论,促进团队合作。为跟上团队脚步,她还系统学习了算法,大大提高了思维能力和编程水平,这也让她在面对难题时也能得心应手。


“这些比赛不仅让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积累了赛事经验,也培养了我积极争取机会的勇气。”她说道。


陈欣与同伴比赛讨论


“研路漫漫 终抵繁星”


大三时期,陈欣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推免的机会,她选择了以深圳大学作为她进一步深造的目标院校,并把准备工作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复习专业知识,确保对专业知识能烂熟于心;二是英语听说能力的准备;三还向成功保研了的学长学姐和专业老师寻求建议和咨询。


陈欣在打代码学习


在夏令营中,面对众多同样优秀的同学,激烈的竞争让陈欣感到迷茫,尽管向多所高校投递了简历,但也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尽管如此,陈欣还是一边积极投递简历,一边持之以恒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最后阶段,她陆续收到一些高校的回信才慢慢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感谢栽培 顶峰相见”


在校四年,陈欣收获颇多。她特别提到了罗凌老师,因为罗老师待人谦逊、性格温和,而且乐于倾听同学们的想法,针对每位同学都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与老师的相处中,陈欣不断创新参赛作品,将项目成果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有所体悟,有所启发。


罗凌老师实验室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团建

(左起第五位为罗凌 第八位为陈欣)


潜心实验

把成果投向竞赛舞台


曹绮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20级本科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她在学术和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国家奖学金、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等各类奖项荣誉30余项,曾任开平市团市委大学生成长促进会秘书处负责人、班级团支书等。


深耕学识,启迪创新


“生物技术专业是我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自中学时起,曹绮雯便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学校学习后她抓住一切机会参与实验项目,学习PCR技术、实验台操作、养菌、挑菌等多项技术,巩固提升了个人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


在大二时期,她精简了学生工作,将更多时间用于自主学习和参加实验与比赛中。她认为,唯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看规则、抓重点,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成长。最终,曹绮雯凭借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绩,成功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研究生。


曹绮雯在演讲


创新研发,助力养殖


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曹绮雯担任第二负责人,成功推动了项目结项并申报了一项名为“异种对虾组织样品裂解装置”的实用新型装置专利的申报。该装置旨在解决虾肝肠胞虫病等疾病的预防问题。由于目前缺乏特效药,虾肝肠胞虫病对养殖户构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为此,曹绮雯及其团队通过研发试纸条作为预防措施,并设计了一款集研磨、裂解、水煮和加热等操作一体化的装置,通过简化步骤而有效地提升效率。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她主要负责裂解装置的设计理念、大小规划等工作。


对于曹绮雯来说,科研创新意味着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实践。这次的项目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科研能力,也进一步坚定了她未来从事预防兽医学相关事业的决心。


曹绮雯在实验室工作  


硕果累累,砥砺前行


曹绮雯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曹绮雯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以及重庆赛区金奖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中,由于团队成员变动和个人实习与比赛时间冲突,团队一度处于退赛的边缘。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挤出时间共同努力,精心打磨项目方案和PPT。最终,她们的项目脱颖而出,取得了理想成绩。


志愿服务,责任担当


曹绮雯投身于志愿服务与实践活动这一领域的动力,源于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成长的追求。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在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曹绮雯作为负责人,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她细致查找社区资料,逐一联系社区,最终成功获得了两个社区的支持。在筹备过程中,她带领团队制定计划书、协调分工、制作PPT、剪辑视频,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作为开平市团市委大学生成长促进会秘书处负责人和班级团支书,曹绮雯在协调各方资源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她充分利用秘书处作为核心枢纽的地位,与市级单位紧密合作,成功筹办20余场活动。进入学业的下一阶段,曹绮雯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研究中。


曹绮雯参加志愿服务与实践活动


人间骄阳正好 

彼时他们正当年少

携手探索未知

同铸未来梦想

愿无畏前行的重师学子们

一路坦荡,硕果累累

采写 | 刘耀杨 雷倩 邹攀 袁佩瑶 邓李晴 

阮馨仪 董欣言 刘滢潞 崔怡雯

文案 | 王潇悦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王潇悦

校对 | 苏忆 董亿

执行编辑 | 王苇 姚严严 张兴娟

李钤 董虹麟 田佳鑫

责行编辑 | 胡帆 孙小珂


声明: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推送内容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65362723。

往期推荐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师范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