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1-01 大数据驱动的人居环境提升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LAVISION
2024-08-31

《风景园林》2021-01 | 186 Vol.28

专题:大数据驱动的人居环境提升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大数据驱动的人居环境提升

郑曦

点击查看全文

冬至日是年末最重要的节气,开始“提冬数九”,直到“九九”春暖花开,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经年累月的观察与记录总结的传统经验,同样的历史数据还包括对星象、气温、洪水、物候等的详细记载,通过这些数据发现物换星移、四时之变的规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促进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塑造。

当今数据的收集方式产生了变革,认知的速度也呈几何级数增加。大数据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发展,我们每个人日常行为轨迹都成为了数据源,例如手机信令数据、微博大数据、公交刷卡大数据等。这些数据的数据量大,处理过程复杂,公众成为参与收集、分类、记录或分析数据的主体。大数据所带来的改变是全领域的,也是颠覆性的。依靠专业的数据分析来解决规划设计问题,是对传统意义上规划设计与分析框架的补充,但是面对复杂的海量数据,如何处理并合理使用数据也成为当前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实践的主要挑战。 



专题:大数据驱动的人居环境提升

|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公园游憩使用和规划应对研究进展

李方正  宗鹏歌

摘要:大数据为风景园林规划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城市公园游憩使用和规划应对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对城市公园游憩使用研究中有关大数据的应用类型进行梳理和分类;其次,从公园游憩使用、可达性、服务范围和规划应对4个方面分析城市公园游憩使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城市公园游憩使用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在游憩使用方面,大数据可通过游人分布特征判定公园游憩使用情况;在可达性方面,大数据用于精细化分析不同尺度的城市公园的可达性,促进公园规划的合理性;在服务范围方面,大数据可用于城市公园服务范围的识别、基于流动进行衰退研究,提高公园游憩规划的公平性;在规划应对方面,可通过研究游憩使用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规划。同时对大数据在游憩使用研究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以期为大数据在公园游憩规划中得以更好的应用提供合理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游憩使用;可达性;服务范围;规划应对

上海市居民周末和工作日的出行距离分布


延伸阅读:

[1] 王鑫,李雄.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北京大型郊野公园的影响可视化研究 [J].风景园林,2016(2):44-49.

[2] 李方正,钱蕾西,臧凤岐,等.基于腾讯出行大数据的北京市郊野公园游憩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4):77-82.

[3] 刘文平.景观服务及其空间流动:连接风景园林与人类福祉的纽带[J].风景园林,2018,25(3):100-104.



面向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信息学:纽约市行道树数据收集、分析与公众科学的综合研究

著:来源  译:王钰  校:林添怿

摘要:越来越多的时空数据使得对复杂的城市系统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成为可能。尽管已有对城市环境中人居活动的时空特征的充分调查研究,但城市景观的时空复杂性仍未得到充分探索。介绍了纽约市行道树普查项目的起因、经过和其产生的影响,包括数据收集、整合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公众科学将城市管理与社区参与联系起来的多种途径。针对当前技术存在的局限,提出一种人工主导、计算机执行的,可应用于城市林业数据收集和信息管理的集成方法。并借鉴美国纽约及其他城市的相关经验,对当前中国城市林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这种人机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对实现城市中自然、科技和人的紧密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城市科学;风景园林;城市信息学;城市设计;公众科学;智慧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2015 纽约市树木普查结果(不同树种用不同颜色标注,灰色表示公园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



|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研究——以苏州金鸡湖为例

史宜  李婷婷  杨俊宴*

摘要:面对城市滨水空间出现的空间活力衰退等问题,如何唤醒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重塑人水和谐互动,是城镇化转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议题。手机信令大数据因其样本规模庞大、时空粒度精细、动态轨迹直观的特性,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以苏州金鸡湖为例,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获取到的人群时空动态分布信息,分析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用地性质、交通设施丰富度、岸线可达性、服务设施数量等空间影响因子与滨水空间活力的相关性,发现影响空间活力最重要的因子是服务设施数量,同时交通设施丰富性也对空间活力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滨水空间规划和设计实践中应当关注公共服务设施对滨水空间活力激发的“触媒”作用,并鼓励滨水空间的复合式开发等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滨水空间;城市活力;大数据;时空分析

研究范围



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支持下的人本城市设计:以上海苏州河两岸城市绿道规划研究为例

叶宇  黄鎔  张灵珠*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步入后半程,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营造日益受到关注,城市绿道也在此背景下作为空间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受到重视。但当前绿道规划更多从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出发,在分析框架中未有效纳入人本尺度的各类空间与行为要素。针对这一情况,整合经典设计理论、多源城市数据与深度学习算法,以苏州河两岸片区为案例探索新数据环境下的精准分析框架,为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绿道“在哪做”和“怎么做”提供科学化的分析路径。通过街景数据、位置服务数据、兴趣点数据、结构化网页数据、精细化建成环境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整合,实现了高品质建成环境五要素理论(5D)中划定的密度、多样性、设计、目的地可达性与交通设施距离这5个人本尺度关键要素的系统性测度,结合现有街道的可建设性,进一步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选线潜力评估,并绘制各路段特征画像,为绿道选线和断面设计提供精准支持。这一新分析框架是将人本尺度的诸多要素与城市尺度分析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也是对绿道规划设计在分析技术上的有效拓展。经典理论与新数据新技术的深度整合,可为人本导向的城市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多源城市数据;深度学习;城市绿道;城市设计;上海

研究设计框架


延伸阅读:

[1] 叶宇,张灵珠,颜文涛,等.街道绿化品质的人本视角测度框架:基于百度街景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析[J].风景园林,2018,25(8):24-29.



数字景观技术在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运用前瞻

成实  张潇涵  成玉宁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为寻求出解决上述核心科学问题的对应数字景观技术手段,首先,以Web  of Science中2010—2020年发表的5  328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软件展开定量研究;其次,结合文献研究的方式,厘清全球范围内数字景观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新兴技术手段,并探讨新兴的数字景观技术在解决现阶段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相关问题时的具体作用;最终,提出“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方法融合以及“全流程、精准化”的设计实践协同,将是数字景观技术在我国风景园林领域的未来发展应用趋势。

关键词:风景园林;数字景观技术;Citespace;运用策略;生态形态;公众需求;设计实施

研究文章年发表量统计


延伸阅读:

[1] 李哲,成玉宁.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9,26(S2):67-71.

[2] 成玉宁,袁旸洋.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学[J].风景园林,2015(7):15-19.

[3] 汤姆金斯,兰格.增强现实技术于洪水风险沟通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9,26(9):93-100.

[4] 袁旸洋,陈宇龙,成玉宁.基于逻辑构建与算法实现的拟自然水景参数化设计[J].风景园林,2018,25(6):101-106.

[5] 冯潇,王文韬.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 (CAM)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探索[J].风景园林,2016(2):20-25.



基于街景大数据的北京、上海街景舒适度评价及比较

邵钰涵  殷雨婷  薛贞颖

摘要:基于环境舒适度的理论扩展和街景大数据的应用实践,在城市尺度下对北京和上海2座城市的街景在舒适度感知、影响舒适度的元素以及城市间街景舒适度分布差异方面进行探讨。采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依据街景元素构成特征,通过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而后通过网络问卷收集街景舒适度的主观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及数据对比,成功建立了人们对于街景的舒适度感知与客观街道环境元素之间的联系,并区分出对舒适度具有积极和消极影响作用的街景元素;通过将舒适度评价结果在城市空间中进行映射,来反映不同城市之间、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舒适度分布情况及差异。结果显示北京和上海的街道中的“地形起伏”,均可增强行人的舒适度,而“墙”在2个城市街道中对街道舒适度的作用相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植物”并未显示出对街景舒适度明显的促进作用。就舒适度在城市中的分布来看,北京、上海的老城区舒适度均较低,北京大部分舒适度较低的街道多集中于二环以内的历史性街区,而上海街道的舒适度分布则未呈现出明显规律。基于街景视觉特征的分类方法,归纳总结针对不同类型街道舒适度提升的规划设计建议,为未来能够进一步形成更加精细化、多维度的街景分类标准探索了新的可能。

关键词:街景舒适度;大数据;城市尺度;空间映射

研究范围


延伸阅读:

[1] 邵钰涵,薛贞颖,殷雨婷,马东波.街道景观视觉补偿公平性研究:以上海市城市低等级街道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9):109-115.



基于多源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需评价

邵明  李方正  李雄*

摘要:随着城市规划逐步转向国土空间规划,准确掌握宏观尺度中的城市群绿色空间的服务特征成为规划决策的重要前提。基于多源数据,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INVEST模型识别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Z-Score标准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需平衡匹配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水源涵养服务供给、需求量整体提升;水土保持服务供给量提升,需求量降低;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供给量降低,需求区域由南部山林地转向城市群内部山脉区域;2)成渝城市群水源涵养服务整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供需空间匹配严重不均;水土保持服务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供需空间基本匹配;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供需空间基本匹配,城市群外围区域显著优于中部区域。据此,提出成渝城市群中4种类型的城市单元,并基于其城市发展现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状态提出规划策略,以期为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群;绿色空间;多源数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

成渝城市群区位及行政区划图



竞赛

公园城市 花重锦城——2020 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节暨第三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综述

建造作品获奖名单



作品

公园无人化管理与智慧化运营实践——龙湖 G-PARK 能量公园

王金益  郭湧  李长霖  张洋*

       龙湖 G-PARK 能量公园占地约 1 万 m2,位于稻香湖路与北清路交叉口的西南角附近,中关村环保科技园旁。公园北部紧邻科技创新基地和生态环境一流新区,周边还有华为、百度等办公科研基地,为年轻一代白领精英提供休闲、健身的新场所。出于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地球未来环境的思考,基于一直以来的实践理念,甲板智慧科技公司提出了“能量公园”的概念,力图实现一个节能、智慧的未来公园。

龙湖 G-PARK 能量公园模型鸟瞰图



俄罗斯圣彼得堡海边溜冰场

AB CHVOYA 事务所

     Sevkabel 港口的海边溜冰场是一个小型季节性项目,它位于瓦西里岛的 Sevkabel 历史工业改造区,在 Siemens & Halske 工厂旁。溜冰场的结构设计考虑了其坐落于海滩的位置环境以及工业建筑背景。场地近长方形,紧密镶嵌于围栏和现有工业建筑之间。在溜冰场中心,保存完好的树木形成了一个圆形小岛,自然地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区域。地面层的冰场与现有的建筑相连接,建筑内为装备租赁室和更衣室。

溜冰场全貌



研究

从遗存到遗产: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研究概述

常湘琦  朱育帆*

摘要:文艺复兴以来,古遗址美学的发现与发展为工业遗址价值识别奠定了美学基础。随着传统工业逐渐退到历史的幕后,工业遗址凭借其崇高美特征被人们发现其文化价值内涵,并由此诞生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址逐步由工业纪念物发展到工业遗产,从单纯的审美载体转变为地区乃至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再开发利用的巨大潜质,景观化则是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址景观化的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如画式”处理采石场的工业改造开端时期;2)大地艺术拓展并运用纪念碑视角的工业纪念物时期;3)“博物馆化”风潮下景观设计受限的工业遗产提出时期;4)风景园林主导的整体保护与分层活化的工业景观时期。最后,针对价值理念之传播、法律机制之建立和活态可持续之发展几个方面,对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通过可持续、有机且综合的风景园林手段,将见证工业遗址作为遗产的可变价值。

关键词:风景园林;工业遗产;工业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

法国莱滋荒漠林园中的点景建筑


延伸阅读:

[1] 魏方,朱育帆.城市景观复写:从空间分析到设计途径 [J]. 风景园林, 2019, 26(7):45-50.



都市企业主义视角下工业遗产绿色更新路径及其影响——废弃铁路蜕变高线公园

李凌月  李雯  王兰*

摘要:工业遗产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关注,已逐渐超越单一“建筑学”视角,向交叉学科方向发展。为推动这一进程,从城市文化景观与治理的角度探讨存量发展背景下工业遗产实现景观更新和功能转化的路径及其影响。以高线公园为例,通过都市企业主义理论深入剖析其绿色更新路径中增长联盟的协调机制及城市影响。研究发现:高线公园更新经历了多方僵持的争议期、达成共识的建设期、合作共赢的运营期3个阶段。在争议阶段,城市发展的不同参与者出于各自利益对高线的去留各执己见,但也为公园理念的孵化和联盟形成提供契机;在建设阶段,通过资金捆绑扩大了增长联盟,各利益群体对高线融资进行公园景观重塑;在运营阶段,通过弹性结盟扩容增长联盟,并通过良好的合作机制营销高线公园文化品牌,极大提升了该地区形象,吸引了大量投资。高线公园景观改造是近年来环境主义兴起背景下工业遗产绿色更新的典型案例,虽然形成了新的城市景观并带来周边地产增值,但亦加速了地方绅士化进程,其更新路径和影响为中国工业遗产绿色转型提供启示的同时也值得景观设计同行反思。

关键词:工业遗产;文化景观;都市企业主义;绿色增长;纽约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更新项目


延伸阅读:

[1] 朱怡晨,李振宇.作为共享城市景观的滨水工业遗产改造策略:以苏州河为例[J].风景园林,2018(9):51-56.

[2] 劳瑞斯,陈美兰,狄帆.基于案例分析的后工业景观改造的规划设计理论[J].风景园林,2013(1):133-148.



城市公园的视觉可达性评估方法研究

韩贵锋  卢雨蓉

摘要:城市公园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除了基于交通(距离、时间、成本)的可达性外,视觉可达性是度量居民对公园心理感知的重要内容。针对公园周边地区复杂的建筑布局和高低错落关系,考虑地面高程、建筑高度、建筑朝向、距离远近和视野开阔性等信息,构建了视觉可达性模型。以视线是否可达、视觉的清晰度和公园的暴露度等指标为基础,开发了二维平面视觉可达性(V2D)和三维空间视觉可达性(V3D)评估方法和实现过程。以重庆市沙坪公园为例,对距离公园边界1  000 m的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地对比,发现视觉可达性与现实的视觉感受一致,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相比V2D,V3D考虑了建筑布局、高度和朝向,评价结果能更客观、精确地测度视觉可达性的空间分布。评估视觉可达性为研究城市公园的综合可达性提供新的思路,为提升城市公园布局的合理性及公平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公园;视觉可达性;评估方法;清晰度;公园暴露度

城市公园的视觉可达性示意


延伸阅读:

[1] 谭立,黄楚梨,李慧,等.复杂地形环境下路径视觉关系评价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3):75-79.



基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景观体验和场所意义研究

茌文秀  林广思*

摘要:现象学在存在层面为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围绕体验和场所意义的解读方法,然而在国内有关景观感知的研究中,尚缺乏从对“存在”概念的深入理解中解读景观体验及场所意义的研究。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对“存在”层面的景观进行解读,指出真实性是进入和理解现象学中景观体验的途径。从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存在真实性3个关于真实性的维度对景观体验进行系统的解读,并以真实性体验为基础,建构出景观对于参与者的意义,包括感官享受、情感联结、自我探索3个层次,为景观体验和场所意义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景观体验;场所意义;存在主义现象学;海德格尔;真实性

表1 影响景观体验的 3 种真实性类型


延伸阅读:

[1] 林广思.风景园林设计拓扑布局法初探[J].风景园林,2017(9):113-117.

[2] 王向荣.城市荒野与城市生境[J].风景园林,2019,26(1):4-5.



山地城市社区体育公园用地条件与使用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

刘骏  蓝梦雪

摘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山地城市特殊的用地条件对发挥社区体育公园效益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准确认识用地条件的特殊性,理清其与市民使用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能有效指导和快速推进实践,实现以人为核心、塑造特色的城市建设目标。以近2年重庆市建设并投入使用的24个社区体育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性观察、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得到研究结果:1)重庆市社区体育公园用地具有可达性较高、规模整体偏小、平面形状不规则、空间形态丰富多变等特征;2)使用人群覆盖广、山地活动少、使用频率和满意度高;3)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山地地形可成为活动设置的有利因素。同时,提出山地城市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可推广借鉴的结论:1)针对用地条件特殊性,以科学性评价保障公园场地选择的合理性;2)遵循低影响建设策略,以活动契合用地条件实现建设与保护的双赢;3)突破场地条件限制,以空间复合使用达成品质提升的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山地城市;社区体育公园;用地条件;使用特征

重庆市首批 24 个社区体育公园空间指数统计



晚明越中地区文人家族园林探析

周向频  陈路平  王庆

摘要: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族为晚明越中造园的主要推动者,并依靠数代间的持续实践,发展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如张氏崇尚“匠心”、强调“内省”;祁氏以对山水的责任感维系造园热情、明确造园观念;陶氏则擅长利用奇特的采石宕地貌造园。同时这些个性特征又依托各家族间的广泛交流,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地域影响。

关键词:晚明;越中;家族营园;张氏家族;祁氏家族;陶氏家族

张氏、祁氏、陶氏家族造园谱系


延伸阅读:

[1] 黄晓,刘珊珊,秦绍楹.张南垣的生平、家族与交游:乔莱《张处士墓志铭》考略[J].风景园林,2020,27(4):118-125.



文津阁、文源阁、文澜阁一法多式写仿造园研究

孟凡玉

摘要: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7座藏书阁俱仿天一阁建造,文津、文源、文澜三阁园林格局亦与天一阁相似。以史料研究为基础,发现四库三阁园林写仿天一阁造园的同时兼仿米芾宝晋斋的借景机制和赏石意趣。文津、文源、文澜3阁的建造具有明确的承续关系,因此研究同一范式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造园策略。传统园林特有的掇山理水手法在造园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优势,对其展开的设计学研究可为当代场地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历史与理论;写仿;一法多式;天一阁;宝晋斋

天一阁、文津阁、文源阁、文澜阁空间分析图



致谢

《风景园林》编辑部致谢 2020 年度匿名审稿人

       2020 年,承蒙各位专家和学者的鼎力帮助和精心审稿。在此,《风景园林》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谨向审稿人表达衷心的感谢,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得到各位专家的支持与合作。本统计结果中审稿完成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1 日—2020 年 11 月 30 日,以汉语拼音为序。



  本期引文格式

2021/01

[1] 郑曦.大数据驱动的人居环境提升[J].风景园林,2021,28(1):6-7.

[2] 李方正,宗鹏歌.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公园游憩使用和规划应对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21,28(1):10-16.

[3] 来源,王钰,林添怿.面向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信息学:纽约市行道树数据收集、分析与公众科学的综合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1):17-30.

[4] 史宜,李婷婷,杨俊宴.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研究:以苏州金鸡湖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31-38.

[5] 叶宇,黄鎔,张灵珠.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支持下的人本城市设计:以上海苏州河两岸城市绿道规划研究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39-45.

[6] 成实,张潇涵,成玉宁.数字景观技术在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运用前瞻[J].风景园林,2021,28(1):46-52.

[7] 邵钰涵,殷雨婷,薛贞颖.基于街景大数据的北京、上海街景舒适度评价及比较[J].风景园林,2021,28(1):53-59.

[8] 邵明,李方正,李雄.基于多源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需评价[J].风景园林,2021,28(1):60-66.

[9] 王金益,郭湧,李长霖,张洋.公园无人化管理与智慧化运营实践:龙湖 G-PARK 能量公园[J].风景园林,2021,28(1):71-75.

[10] AB CHVOYA 事务所.俄罗斯圣彼得堡海边溜冰场[J].风景园林,2021,28(1):76-79.

[11] 常湘琦,朱育帆.从遗存到遗产: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研究概述[J].风景园林,2021,28(1):80-86.

[12] 李凌月,李雯,王兰.都市企业主义视角下工业遗产绿色更新路径及其影响:废弃铁路蜕变高线公园[J].风景园林,2021,28(1):87-92.

[13] 韩贵锋,卢雨蓉.城市公园的视觉可达性评估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1):93-98.

[14] 茌文秀,林广思.基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景观体验和场所意义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1):99-103.

[15] 刘骏,蓝梦雪.山地城市社区体育公园用地条件与使用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104-111.

[16] 周向频,陈路平,王庆.晚明越中地区文人家族园林探析[J]. 风景园林,2021,28(1):112-117.

[17] 孟凡玉.文津阁、文源阁、文澜阁一法多式写仿造园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1):118-123.


  延伸阅读

[1] 王鑫,李雄.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北京大型郊野公园的影响可视化研究 [J].风景园林,2016(2):44-49.

[2] 李方正,钱蕾西,臧凤岐,等.基于腾讯出行大数据的北京市郊野公园游憩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4):77-82.

[3] 刘文平.景观服务及其空间流动:连接风景园林与人类福祉的纽带[J].风景园林,2018,25(3):100-104.

[4] 叶宇,张灵珠,颜文涛,等.街道绿化品质的人本视角测度框架:基于百度街景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析[J].风景园林,2018,25(8):24-29.

[5] 李哲,成玉宁.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9,26(S2):67-71.

[6] 成玉宁,袁旸洋.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学[J].风景园林,2015(7):15-19.

[7] 汤姆金斯,兰格.增强现实技术于洪水风险沟通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9,26(9):93-100.

[8] 袁旸洋,陈宇龙,成玉宁.基于逻辑构建与算法实现的拟自然水景参数化设计[J].风景园林,2018,25(6):101-106.

[9] 冯潇,王文韬.计算机辅助建造技术 (CAM)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探索[J].风景园林,2016(2):20-25.

[10] 邵钰涵,薛贞颖,殷雨婷,马东波.街道景观视觉补偿公平性研究:以上海市城市低等级街道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9):109-115.

[11] 魏方,朱育帆.城市景观复写:从空间分析到设计途径 [J]. 风景园林, 2019, 26(7):45-50.

[12] 朱怡晨,李振宇.作为共享城市景观的滨水工业遗产改造策略:以苏州河为例[J].风景园林,2018(9):51-56.

[13] 劳瑞斯,陈美兰,狄帆.基于案例分析的后工业景观改造的规划设计理论[J].风景园林,2013(1):133-148.

[14] 谭立,黄楚梨,李慧,等.复杂地形环境下路径视觉关系评价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3):75-79.

[15] 林广思.风景园林设计拓扑布局法初探[J].风景园林,2017(9):113-117.

[16] 王向荣.城市荒野与城市生境[J].风景园林,2019,26(1):4-5.

[17] 黄晓,刘珊珊,秦绍楹.张南垣的生平、家族与交游:乔莱《张处士墓志铭》考略[J].风景园林,2020,27(4):118-125.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1年01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亚莺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LAVISI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