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3-01 健康景观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LAVISION
2024-09-02

《风景园林》2023-01 | 210 Vol.30

专题:健康景观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健康景观

郑曦

点击查看全文

在经历了持续3年的疫情,感受了干旱、山火、暴雨等越来越凸显的气候变化,目睹了COP26为全球各国减排、控制全球变暖不超过1.5 ℃的博弈谈判,健康成为我们每个人关心的话题。人们都更加关注人类生存星球的健康、生态系统的健康、城市的健康、社会的健康以及个体的健康。面对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更期待繁忙之余沉浸在自然中来获得压力缓解,这表明生态基础设施的高效能运转与绿色生活方式的促进对于城市居住环境健康的维系至关重要。



专题:健康景观

营造健康社区:场所、过程与未来的思考

著:(美)安·福赛斯    译:刘康  刘欣宜    校:陈崇贤

摘要:【目的】营造一个健康场所需要什么?循证实践存在哪些潜在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方法】基于对多年来健康场所研究经验的反思,探讨循证实践的潜在可能性。【结果】健康社区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有害环境的影响,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所需的资源,并支持开展促进健康的活动。【结论】营造健康场所不仅是创造能够促进健康的环境特征,而且还涉及营造、维护和使用这类场所的过程,建立持续的合作关系是实现营造健康场所的关键。    

关键词:健康城市;健康社区;健康场所;建成环境;循证实践

公园为人们提供了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而其绿色空间可以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中国北京)



营造健康:自然和设计的作用

著:(美)戴维·坎普    译:刘睿    校:陈崇贤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人类健康与环境健康视为一个共同体。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该方法关注个体维度对促进健康的看法,为他们创造条件来应对生活挑战、改善生活质量、增加福祉和与自然的联系。【方法】通过案例研究,讨论了健康本源设计理念,该理念有助于为社区提供健康促进的资源,以及解决更广泛的健康不平等问题。【结果】健康本源理念可以为设计决策提供指导,在大尺度可持续发展方案框架下提升个人体验及健康促进的发展前景。【结论】将健康本源学、自然系统、环境和社会基础设施技术结合的整体性设计方法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力、有韧性和公平的未来。

关键词:自然、设计、健康;景观设计;健康本源设计;适应性海岸基础设施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海峡花园



|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景观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陈崇贤  李海薇  侯咏淇  刘京一*

摘要:【目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为基于图像的景观自动化判别与分析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非常有必要系统性认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景观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筛选,系统梳理分析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发表的20篇中文文献和90篇英文文献,并总结当前的研究趋势、主要应用方向及优劣势。【结果】结果显示:1)语义分割和图像分类在景观与健康关系领域研究中的应用最为广泛;2)生理健康威胁、体力活动、心理健康效益和环境感知评估是目前主要的研究应用方向;3)已有研究存在算法局限、计算精度不足、数据获取时间滞后及缺乏动态性等问题。【结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能促进快速、精准、大规模地进行景观与健康关系评价研究,但还需要在优化目标检测算法、融入设计和后评估过程、拓展景观与社会健康关系研究及构建时序数据集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计算机视觉;公共健康;深度学习;图像数据

计算机视觉技术任务输出结果示例



健康公园健康人——依托自然保护地促进公共健康的国际经验

钟乐  张毅  杨胜兰  张引*

摘要:【目的】增加自然接触机会是实现全民健身、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路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促进公众自然接触的新阵地,但国内研究相对不足。分析自然保护地促进公众健康的国际经验,为中国依托自然保护地体系促进公共健康、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内容分析、对比研究和个案分析,分析和借鉴以自然保护地促进公众健康的国际经验。【结果】系统梳理了国际自然保护地促进公众健康的全球运动——“健康公园健康人”(HPHP)的起源和发展,从愿景与目标、管理机构与合作伙伴、法律法规和战略规划等方面提取了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等国家HPHP运动的共性。以美国HPHP体系为例,从国家、区域和保护地单元3个层面,解析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多层级、专业化的公共健康促进策略,从明确定位、科学研究、政策制定、规划计划、多方合作、设施建设、活动策划7个方面总结了美国经验。【结论】由此提出针对中国开展自然保护地促进公共健康研究与实践的7点启示,分别为明确愿景及定位、加强科学研究、建构管理基础、编制多层级规划、发展广泛的伙伴关系、建设完善健康设施体系、开发设计多元化的活动。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健康中国;全民健身;自然接触;绿色暴露

HPHP 发展的时间线


延伸阅读:

[1] 杜新存,李方正.绿色暴露作为促进健康服务的评估指标与机制研究综述[J].风景园林,2022,29(10):26-31.

[2] 钟乐,钟鹏,贺利平,等.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历史渊源:基于应对传染病的视角[J].风景园林,2020,27(10):118-123.



健康行为决策促进的街道绿化精准改造

金伊婕  匡晓明  奚婷霞  陈筝*

摘要:【目的】在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为了鼓励健康行为、提升绿化的健康效益,急需解决不合适的绿化遮挡对行为决策(生活设施使用、步行和绿地游憩等)的负面影响。【方法】针对成都市三道街改造实践,通过眼动和行为实验探讨具体行为决策场景中,街道绿化多但行为发生不足的原因及行为决策影响机制。【结果】行为决策结果显示:降低遮挡和调整布局的绿化改造策略,不仅保障了绿视率,而且显著促进了设施使用、绿地游憩、步行意愿。佐以眼动证据发现,在设施使用决策中,沿路地面绿化改造通过增强行为任务目标要素(附属商业功能设施、沿街建筑界面等)的可见性来提升决策意愿;绿地游憩和步行活动也支持类似的结论。【结论】综上所述,街道精准绿化改造应构建街道视线窗口,避免底层灌木对活动关键区域造成视线遮挡。此外,除了注重空间品质,街道实际健康效益还必须考虑健康行为发生频率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绿化;健康行为;健康影响机制;城市更新;眼追踪;环境行为研究;循证设计

研究框架


延伸阅读:

[1] 陈奕言,聂煊城,陈筝.户外健康环境综合文献图景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8):87-93.

[2] 徐磊青,孟若希,陈筝.迷人的街道:建筑界面与绿视率的影响[J].风景园林,2017,24(10):27-33.

[3] 李悦,林广思.城市绿地健康行为开展中的“动力—阻碍”关系研究[J].风景园林,2022,29(5):68-74.



街道植物空间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

董贺轩  高翔

摘要:【目的】在建设城市健康街道的背景下,街道植物空间环境及其对步行质量的影响规律问题值得关注。【方法】选取武汉市9个街道植物空间样本,通过构建街道植物空间形态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评价体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随机森林法等探索两者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研究发现:1)街道植物空间形态评价体系分为尺度特征(面积、高宽比)、形状特征(形状系数)、界面特征(侧面Ⅰ通视率、侧面Ⅱ通视率、顶面通视率、绿视率);2)步行愉悦度评价体系包括满意度(0.253  7)、放松度(0.237 9)、舒适度(0.214 4)、安全感(0.162 9)、吸引力(0.131  1);3)街道植物空间形态特征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因子包括绿视率、顶面通视率、面积、形状系数、高宽比、侧面Ⅰ通视率,影响权重分别为0.288 5、0.238  8、0.184 1、0.164 2、0.099 5、0.024  9。【结论】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调查分析结果等,提出以人性化理念为主导的基于步行愉悦度的大城市街道植物空间评价体系。同时,提出了4点街道植物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1)选用植物要素构建或分隔街道空间,并控制乔木株距;2)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绿视率;3)重视街道植物空间边界形状的复杂度与丰富度;4)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

关键词:风景园林;健康街道;植物空间;步行活动;愉悦度

街道空间横断面示意图


延伸阅读:

[1] 吴仁武,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 [J].风景园林,2011,18(2):102-109.

[2] 叶宇,黄鎔,张灵珠.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支持下的人本城市设计:以上海苏州河两岸城市绿道规划研究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39-45.

[3] 徐磊青,江文津,陈筝.公共空间安全感研究:以上海城市街景感知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7):23-29.

[4] 韩冰冰,冷红.寒地社区绿色空间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以长春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1):115-121.

[5] 董慰,王乃迪,董禹,等.日常活动地绿地感知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5):23-29.

[6] 李伟强,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以杭州西湖绿地为例[J].风景园林,2011,18(5):98-103.

[7] 来源.面向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信息学:纽约市行道树数据收集、分析与公众科学的综合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1):17-30.



作品

健康小镇:峡谷森林中的多代共生社区

莎玛有限公司

      健康小镇项目旨在探索未来社区的新典范,目前已经成为泰国第一个面向老年人的综合开发项目,其涵盖了住宅、商业单元和医院。该项目以“可持续的自然环境”“健康养生”“社区归属感”作为规划设计原则,以“隐退”“参与”和“创造”为概念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全方位的生活体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些将与我们的“健康的 7 个维度”——关于有益于老年生活的方法与路径的初步研究,一起融入景观设计中,以实现真正的“峡谷森林中的社区”。

设计概念“峡谷森林中的社区”



研究

黄河与运河影响下鲁南传统沿运市镇水适应性空间特征

王科  冯君明  林箐*

摘要:【目的】鲁南传统沿运市镇的生成、发展与区域水要素密切相关,它们在防洪和水运影响下衍生了典型的水适应性空间特征,解析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与运河文化对当今沿运市镇的发展与运河文化的传承有积极作用。【方法】以实地踏勘和文献梳理为基础,辅以空间图解的分析手段,从多座市镇的普适性和单座市镇的典型性2个层次对鲁南传统沿运市镇水适应性表达进行发掘。【结果】分别解析鲁南沿运市镇基于防洪需求的御洪适应性和基于用水需求的亲运适应性,进而从耦合水环境基底、迎合水运红利、契合水运行为3个方面总结沿运市镇所具有的水适应性空间特征。【结论】这种特征是鲁南传统沿运市镇对当地水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是鲁南运河景观风貌的空间表征,也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鲁南沿运市镇的景观风貌建设与运河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水关系;运河城镇;大运河;黄河洪水;市镇;水适应性;空间特征

明中后期和清前中期(约 1411—1855 年)鲁南运河黄泛范围示意图


延伸阅读:

[1] 王越,林箐.传统城市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以济南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9):40-44.

[2] 肖华斌,王梦颖,安淇,等.京杭大运河“运河之脊”南旺分水枢纽生态智慧探析[J].风景园林,2019,26(6):41-46.

[3] 汪芳,胡文颖,高晨舸.韧性视角下大运河沿线水陆交通网络与城市的耦合演变[J].风景园林,2021,28(7):31-38.

[4] 王晞月.区域水系统营建[J].风景园林,2022,29(2):8-9.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特征差异与协同规划

余俏  李昊宸  杜梦娇  钱云

摘要:【目的】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内在自然过程和空间功能紧密联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着多尺度支撑约束作用和多维度区域协调作用,其协同规划研究对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最大效益地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文献与实证研究,归纳区域河流蓝绿空间转化的特征差异,即内在自然特征差异、外在建设发展诉求差异,以及区域整体空间转化特征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针对上述差异特征的规划思路。【结果】提出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在空间与功能上的协同规划管控途径,即划分整体空间、纵向空间和横向空间三级样条分区,并协调安排分区复合功能;依据样条分区功能目标,在“城乡区域-河网、中心城镇-河区、街区场地-河段”3个层面制定河流蓝绿空间的协同规划与管控措施。【结论】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既注重适应河岸生态系统的演进,又注重满足建设发展需求和邻近建设用地的环境影响,在保障河流蓝绿空间生态系统健康的同时提升了外部复合服务功能。 

关键词:国土空间;协同规划管控;特征差异;区域河流蓝绿空间;样条分区

区域河流蓝绿空间


延伸阅读:

[1] 王世福,刘联璧.从廊道到全域:绿色城市设计引领下的城乡蓝绿空间网络构建[J].风景园林,2021,28(8):45-50.

[2] 刘文平,宋子亮,李岩,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流域生态修复路径: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2):23-28.

[3] 禹佳宁,周燕,王雪原,等.城市蓝绿景观格局对雨洪调蓄功能的影响[J].风景园林,2021,28(9):63-67.

[4] 吴岩,贺旭生,杨玲.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市县级蓝绿空间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构想[J].风景园林,2020,27(1):30-34.

[5] 李晓鹏,张思凝,冯黎,等.成都城区河流廊道自生植物的生境及物种多样性[J].风景园林,2022,29(1):64-70.

[6] 颜文涛,黄欣,邹锦.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与实施途径[J].风景园林,2017,24(1):45-51.



生态系统环境 - 文化服务耦合视角下的珠江河口区生态功能分区

吴隽宇  朱榴奕

摘要:【目的】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和文化服务的耦合可表征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和社会的双重价值需求,对国土空间可持续规划和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以珠江河口区为例,采用InVEST和MaxEnt模型分别进行环境服务和文化服务的量化评估与空间制图,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热点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和集聚特征。【结果】1)两者整体耦合协调度为0.36,处于失调到协调的过渡阶段,其中香港、澳门等区域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2)环境服务和文化服务的热-热区零星分布在澳门、深圳、香港、淇澳岛等地,湾区中部虎门等地也有少量热点分布,冷-热区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等地,热-冷区主要分布在香港、珠海等地;3)基于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及热点分布结果,提出研究区可分为生态涵养区、生态修复区、一般保护区3类,指出分别应以生态保育和限制开发、生态修复和优化文化服务水平、综合保护和适度挖掘自然文化资源为主。【结论】研究表明以生态优先为底线思维的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向着社会-生态功能统筹的维度迈进,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国土空间可持续规划和管理的可视化工具。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InVEST 模型;MaxEnt 模型;耦合协调度;热点分析;生态管理

MaxEnt 结合大众点评数据进行文化服务评估的工作流程


延伸阅读:

[1] 戴代新,刘颂,张桐恺.基于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近代公园文化服务评估研究: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8):95-100.

[2] 吴隽宇,张一蕾,江伟康.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J].风景园林,2020,27(10):57-63.



不同垂直绿化模式对生物气溶胶的影响——以浙江省临海市六角井未来社区环境模拟为例

赵世星  郭青海  高宁*

摘要:【目的】垂直绿化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但垂直绿化模式与生物气溶胶吸附效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规划者应采用模拟技术等手段对不同方案场景进行先期验证,以减少生物气溶胶颗粒在社区内的扩散。【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模型,探讨了高建筑密度社区垂直绿化的配置模式对环境中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根据垂直绿化立面覆盖率(GFR)和垂直绿化立面朝向(GO)2个指标,分析了9种垂直绿化模式对环境中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随着GFR的升高,垂直绿化对环境中生物气溶胶浓度的降低效果逐渐增强;当GFR超过67%时,对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减少效果出现边际递减效应;GO为主要迎风方向时,对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的浓度有着较强的降低效果。【结论】引入数值模拟模型可以有效评估和预测不同垂直绿化模式对生物气溶胶浓度的控制效果,从而优化社区垂直绿化实施方案。

关键词:风景园林;气溶胶;绿化模式;数值模拟;计算流体动力学;传染病

数值模拟中的模拟场景


延伸阅读:

[1] 岳峰,戴菲,郭晓华.基于遥感反演的武汉市空气污染物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76-81.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与公园面积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分析

徐吉羽  刘志强*  余慧  洪亘伟

摘要:【目的】探究城市人口增长与公园面积扩张之间的响应关系,是“公园城市”理念实施背景下协调二者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滑转换回归(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STR)模型,从全国及不同规模城市尺度,分析1997—2020年城市人口增量与公园面积增量的作用机制及动态演变趋势。【结果】1)全国尺度层面,城市人口增量对公园面积增量的影响关系呈现分段特征,且二者间的线性关系始终存在;当人口增量越过门限参数时,对公园面积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显现,此时人口增量每增加1%,公园面积增量会正向变动2.907  73%;2)城市尺度层面,中、小城市非线性占比较高,对城市人口增量、公园面积增量的贡献率远低于特大、大城市。【结论】研究将城市人口与公园面积增长的线性、非线性关系同步考虑,揭示了二者间的阈值效应及增长变动规律,为优化人口与公园供给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人口;公园;增长效应;非线性;STR 模型

1997—2020 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量与公园面积增量演变


延伸阅读:

[1] 刘志强,刘俪胤,王俊帝,等.中国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建设用地发展关系分析[J].风景园林,2020,27(8):120-125.

[2] 李方正,解爽,李雄.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研究(1992—2016)[J].风景园林,2018,25(8):46-51.

[3] 李苗裔,杨忠豪,薛峰.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道绿化品质测度与规划设计提升策略:以福州主城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62-68.

[4] 周兆森,林广思.抵抗设计排斥的城市公园包容性设计理论[J].风景园林,2021,28(5):36-41.

[5] 王敏,宋昊洋.影响碳中和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与精细化管控实施框架[J].风景园林,2022,29(5):17-23.



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艳霞  蔡祖亮

摘要:【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时空变化;城市公园绿地;老龄化;可达性;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2020 年研究区域内居民点老年人口分布


延伸阅读:

[1] 韩冰冰,冷红.寒地社区绿色空间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以长春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1):115-121.

[2] 付益帆,杨凡,包志毅.基于空间句法和 LBS 大数据的杭州市综合公园可达性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2):69-75.

[3] 王忙忙,王云才.基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供需测度与优化: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22-27.



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发展演进与启示借鉴

景泽宇  王忠杰*  马嫒馨

摘要:【目的】完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体系是充分发挥其生命支持系统和引领绿色转型作用的重要保障。【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厘清英国生态基础设施的内涵要义,阐述其规划建设的系统性、生态效益的综合性对规划治理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梳理2003—2021年相关政策、法规、规划和研究中涉及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的要点内容,从目标导向、组织形式、实施机制3个视角梳理发展历程。【结果】发现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经历了局部试点、全面实践、机制创新3个发展阶段,呈现从“提高生态服务”到“支撑绿色发展”、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共治”、从“效益概述”到“收益评估”的发展趋势,呈现目标重塑、治理重组、价值重构的特征。【结论】开展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的发展演进历程及其现阶段主要特征研究,可为中国各地相关实践提供启示借鉴。 

关键词: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绿色空间;绿色转型;生态价值

成都市东安南路“回家的路”社区绿道承载绿色交通与生活方式


延伸阅读:

[1] 剧楚凝,周佳怡,姚朋.英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及对中国城乡生态网络构建的启示[J].风景园林,2018,25(10):77-82.



晚清常州赵起约园复原及山水营造探析

何思娴  薛晓飞*

摘要:【目的】约园是常州现存清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今仅山水格局保存较完整。当前针对约园的复原研究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方法】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对比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以首任园主赵起所居约园为研究对象,补充赵起亲友及其他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指导依据。【结果】细化讨论了约园构园初期的空间布局,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以此为基石,重点分析赵起约园的掇山置石与理水,总结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赵起约园造园风格整体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造园的时代特色,园林空间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特点。作为功能复合的傍宅空间,约园同时满足了园主日常读书会友活动与追寻山水林泉之乐的需求。“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组织方式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结论】常州约园研究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私家园林;常州园林;赵起约园;复原分析;山水布局;园林营造

约园区位分析图(红色框中为约园范围)


延伸阅读:

[1] 黄晓,刘珊珊.园林绘画对于复原研究的价值和应用探析:以明代《寄畅园五十景图》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2):14-24.

[2] 顾凯.明末清初太仓乐郊园示意平面复原探析[J].风景园林,2017,24(2):25-33.

[3] 栾河淞,薛晓飞.明代太仓弇山园复原再探[J].风景园林,2022,29(5):135-140.




  本期引文格式

2023/01

[1] 郑曦.健康景观[J].风景园林,2023,30(1):8-9.

[2] 安·福赛斯,刘康,刘欣宜,陈崇贤.营造健康社区:场所、过程与未来的思考[J].风景园林,2023,30(1):12-19.

[3] 戴维·坎普,刘睿,陈崇贤.营造健康:自然和设计的作用[J].风景园林,2023,30(1):20-29.

[4] 陈崇贤,李海薇,侯咏淇,刘京一.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景观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风景园林,2023,30(1):30-37.

[5] 金伊婕,匡晓明,奚婷霞,陈筝.健康行为决策促进的街道绿化精准改造[J].风景园林,2023,30(1):45-53.

[6] 董贺轩,高翔.街道植物空间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J].风景园林,2023,30(1):54-62.

[7] 莎玛有限公司.健康小镇:峡谷森林中的多代共生社区[J].风景园林,2023,30(1):63-68.

[8] 王科,冯君明,林箐.黄河与运河影响下鲁南传统沿运市镇水适应性空间特征[J].风景园林,2023,30(1):69-77.

[9] 余俏,李昊宸,杜梦娇,钱云.区域河流蓝绿空间特征差异与协同规划[J].风景园林,2023,30(1):78-84.

[10] 吴隽宇,朱榴奕.生态系统环境-文化服务耦合视角下的珠江河口区生态功能分区[J].风景园林,2023,30(1):85-93.

[11] 赵世星,郭青海,高宁.不同垂直绿化模式对生物气溶胶的影响:以浙江省临海市六角井未来社区环境模拟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1):94-101.

[12] 徐吉羽,刘志强,余慧,洪亘伟.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与公园面积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分析[J].风景园林,2023,30(1):102-109.

[13] 王艳霞,蔡祖亮.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J].风景园林,2023,30(1):110-118.

[14] 景泽宇,王忠杰,马嫒馨.英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治理发展演进与启示借鉴[J].风景园林,2023,30(1):119-125.

[15] 何思娴,薛晓飞.晚清常州赵起约园复原及山水营造探析[J].风景园林,2023,30(1):126-134.


  延伸阅读

[1] 杜新存,李方正.绿色暴露作为促进健康服务的评估指标与机制研究综述[J].风景园林,2022,29(10):26-31.

[2] 钟乐,钟鹏,贺利平,等.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历史渊源:基于应对传染病的视角[J].风景园林,2020,27(10):118-123.

[3] 陈奕言,聂煊城,陈筝.户外健康环境综合文献图景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8):87-93.

[4] 徐磊青,孟若希,陈筝.迷人的街道:建筑界面与绿视率的影响[J].风景园林,2017,24(10):27-33.

[5] 李悦,林广思.城市绿地健康行为开展中的“动力—阻碍”关系研究[J].风景园林,2022,29(5):68-74.

[6] 吴仁武,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 [J].风景园林,2011,18(2):102-109.

[7] 叶宇,黄鎔,张灵珠.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支持下的人本城市设计:以上海苏州河两岸城市绿道规划研究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39-45.

[8] 徐磊青,江文津,陈筝.公共空间安全感研究:以上海城市街景感知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7):23-29.

[9] 韩冰冰,冷红.寒地社区绿色空间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以长春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1):115-121.

[10] 董慰,王乃迪,董禹,等.日常活动地绿地感知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5):23-29.

[11] 李伟强,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以杭州西湖绿地为例[J].风景园林,2011,18(5):98-103.

[12] 来源.面向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信息学:纽约市行道树数据收集、分析与公众科学的综合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1):17-30.

[13] 王越,林箐.传统城市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以济南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9):40-44.

[14] 肖华斌,王梦颖,安淇,等.京杭大运河“运河之脊”南旺分水枢纽生态智慧探析[J].风景园林,2019,26(6):41-46.

[15] 汪芳,胡文颖,高晨舸.韧性视角下大运河沿线水陆交通网络与城市的耦合演变[J].风景园林,2021,28(7):31-38.

[16] 王晞月.区域水系统营建[J].风景园林,2022,29(2):8-9.

[17] 王世福,刘联璧.从廊道到全域:绿色城市设计引领下的城乡蓝绿空间网络构建[J].风景园林,2021,28(8):45-50.

[18] 刘文平,宋子亮,李岩,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流域生态修复路径: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2):23-28.

[19] 禹佳宁,周燕,王雪原,等.城市蓝绿景观格局对雨洪调蓄功能的影响[J].风景园林,2021,28(9):63-67.

[20] 吴岩,贺旭生,杨玲.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市县级蓝绿空间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构想[J].风景园林,2020,27(1):30-34.

[21] 李晓鹏,张思凝,冯黎,等.成都城区河流廊道自生植物的生境及物种多样性[J].风景园林,2022,29(1):64-70.

[22] 颜文涛,黄欣,邹锦.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与实施途径[J].风景园林,2017,24(1):45-51.

[23] 戴代新,刘颂,张桐恺.基于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近代公园文化服务评估研究: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8):95-100.

[24] 吴隽宇,张一蕾,江伟康.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J].风景园林,2020,27(10):57-63.

[25] 岳峰,戴菲,郭晓华.基于遥感反演的武汉市空气污染物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76-81.

[26] 刘志强,刘俪胤,王俊帝,等.中国公园绿地与城市人口、建设用地发展关系分析[J].风景园林,2020,27(8):120-125.

[27] 李方正,解爽,李雄.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研究(1992—2016)[J].风景园林,2018,25(8):46-51.

[28] 李苗裔,杨忠豪,薛峰.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道绿化品质测度与规划设计提升策略:以福州主城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62-68.

[29] 周兆森,林广思.抵抗设计排斥的城市公园包容性设计理论[J].风景园林,2021,28(5):36-41.

[30] 王敏,宋昊洋.影响碳中和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与精细化管控实施框架[J].风景园林,2022,29(5):17-23.

[31] 韩冰冰,冷红.寒地社区绿色空间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以长春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1):115-121.

[32] 付益帆,杨凡,包志毅.基于空间句法和 LBS 大数据的杭州市综合公园可达性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2):69-75.

[33] 王忙忙,王云才.基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供需测度与优化: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22-27.

[34] 剧楚凝,周佳怡,姚朋.英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及对中国城乡生态网络构建的启示[J].风景园林,2018,25(10):77-82.

[35] 黄晓,刘珊珊.园林绘画对于复原研究的价值和应用探析:以明代《寄畅园五十景图》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2):14-24.

[36] 顾凯.明末清初太仓乐郊园示意平面复原探析[J].风景园林,2017,24(2):25-33.

[37] 栾河淞,薛晓飞.明代太仓弇山园复原再探[J].风景园林,2022,29(5):135-140.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1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LAVISI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