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3-04 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LAVISION
2024-09-02

《风景园林》2023-04 | 213 Vol.30

专题: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乡村生物多样性

郑曦

点击查看全文

在乡村,我们向往可以与自然万物、与土地进行毫无负担的联结与沟通,向往可以体味长久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诗意田园是人们心目中永恒的理想家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与饱含未知与探索精神的荒野自然相比,乡村自然代表的是一种温润如玉的陪伴,也是一种生意盎然的希望。

乡村的勃勃生机应是看得见、听得到、闻得着、摸得到的,浇灌农田、水渠、田间的树木、鱼塘、聚落周边的圈舍、山林也都为生物提供了栖居觅食的环境。乡村生物多样性可视为人类长期活动下的人地互动关系,以及“生物-景观-文化”共生关系的重要指征。传统乡村对农业的开发、对林地的管理、对聚落的营建都蕴含着生态智慧,这促成了乡村的人居环境与自然、与生物形成动态平衡。现今在农业集约化、专业化,非农业用地扩张的背景下,乡村生态系统正受到冲击,乡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该何去何从?



专题: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

乡村生物多样性——变化、维持机制及保护策略

向羚丰  袁嘉*  李祖慧  袁兴中

摘要:【目的】生物多样性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生态基础,无论是在乡村自然景观、生产景观,还是在乡村聚落景观中,生物多样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乡村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变化、维持机制及保护策略亟待研究。【方法】通过综述国内外乡村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乡村生物多样性概念构架,探讨乡村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特征,分析乡村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结果】乡村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既包括由非生物因子调节和生物因子调节的自然机制,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协同调节机制。【结论】提出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策略,并以重庆梁平区印屏村为例,进行乡村景观营建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案例分析。最后,对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乡村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内容。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生物多样性;协同共生;乡村生境网络;规划设计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乡村农业三分区模式


延伸阅读:

[1] 赵人镜,刘家睿,李雄.2000—2020 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J].风景园林,2022,29(3):12-18.

[2] 申佳可,陈照方,彭震伟,等.中国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的发展和展望[J].风景园林,2022,29(3):19-24.

[3] 袁敬,林箐.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J].风景园林,2018,25(5):12-20.

[4] 陆琦,李自若.时代与地域: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反思[J].风景园林,2013,20(4):56-60.



乡村生物多样性中昆虫传粉服务功能保护对策研究

付甜甜  郝培尧*

摘要:【目的】昆虫传粉服务功能对乡村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亦是中国乡村生态振兴的基础。目前,昆虫传粉服务功能的快速衰退对乡村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亟待对其保护对策展开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针对国际上昆虫传粉功能保护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结果】基于传粉昆虫科学研究协同不同尺度乡村景观特征,已形成“国际—国家—地方”的多层级保护策略体系,其保护途径包括乡村生态系统传粉服务评估、传粉者友好型乡村景观格局优化、作物生境与非作物生境协同管控及多元的支撑措施体系。【结论】提出针对中国农业景观规划实践中传粉昆虫及其传粉服务功能保护策略的优化建议:深化基于传粉昆虫的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推动基于传粉者友好型的乡村景观多样性规划;完善基于传粉服务功能提升的生态基础措施。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传粉服务价值评估;传粉昆虫保护政策;乡村景观多样性;传粉者网络

农田边界带的典型模式


延伸阅读:

[1] 袁嘉,杜春兰.城市植物景观与关键种的协同共生设计框架:以野花草甸与传粉昆虫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4):50-55.

[2] 赵人镜,刘家睿,李雄.2000—2020 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J].风景园林,2022,29(3):12-18.

[3] 王云才,陈照方,成玉宁.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21,28(7):107-113.

[4] 任一涵,杨凡,史琰,等.杭州地区构建蝶类生境的植物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2016,23(3):105-114.

[5] 莫非,徐悦,付彦荣,等.蓝绿空间管理视角下伦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演变(2002—2021年)[J].风景园林,2022,29(4):101-106.

[6] 剧楚凝,周佳怡,姚朋.英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及对中国城乡生态网络构建的启示[J].风景园林,2018,25(10):77-82.



| 乡村生态景观识别与生境网络优化——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樊柏青  成玉宁*

摘要:【目的】三生融合是乡村景观空间的基本格局,识别生态格局、优化生境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乡村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方法】基于土地覆被类型遥感解译,识别乡村三生空间及生境类型分布;依托MSPA方法识别生态斑块,采用InVEST模型评价斑块的生境质量,并结合三生空间类型提取生态源地;综合运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器及Linkage Mapper工具箱进行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的识别。【结果】进一步整合出江宁区四片区-五组团-多廊道-多节点的多层级复合式生境网络格局,将其作为构建区域乡村生态本底的基础。【结论】在尊重三生空间融合的前提下,基于定量及空间定位与定性研究,初步形成乡村生境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生态景观;国土空间规划;生物多样性;三生空间;生境质量;生境网络

江宁区三生空间类型识别结果



乡野杂草多样性特征与保护策略——以四川东北丘陵区蚕华山村为例

陈鸿飞  袁兴中*  李沛吾  林佳琪

摘要:【目的】乡野杂草是乡村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要素。长期以来,乡野杂草多样性的科学价值未得到足够重视,研究乡野杂草多样性特征及维持机制,并提出乡野杂草多样性保护策略,是乡村生物多样保护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方法】选取四川东北丘陵区域典型传统村落蚕华山村为研究区域,对村落内乡野杂草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调查。【结果】共记录乡野杂草65科188属263种,分布在院落、农田、水塘、沟渠、篱笆、崖壁、片林等21种不同类型的乡村生境中。分析发现,影响乡野杂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丰富多样的乡村生境类型为乡野杂草生长提供了多样化水热组合条件,而乡村生境多样性的维持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在分析乡野杂草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基础上,提出5项乡野杂草多样性保护策略:1)合理布局“三生”空间;2)修复重建“丘-田-林-塘-居”单元;3)保护乡村小微生境及构建立体生境网络;4)选用乡野杂草恢复乡村植被;5)传承传统乡村生态智慧。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乡村生境;乡野杂草;维持机制;保护策略;川东北

代表性生境中的乡野杂草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CCA排序


延伸阅读:

[1] 李婧,韩锋.贵州鲍家屯喀斯特水利坝田景观的传统生态智慧[J].风景园林,2017,24(11):93-98.



乡村人工林下草本植物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朋瑶  段美春  宇振荣*

摘要:【目的】造林工程是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已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乡村地区广泛实施。人工林树种单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一直备受热议,而林下草本植物与其他类群多样性的关系也亟待探索。【方法】在北京乡村平原造林区调查人工林中的植物及3类与乡村、农业相关的节肢动物功能群(传粉昆虫野生蜂、自然天敌地表蜘蛛与步甲)的数量和多样性,分析草本植物对这3类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2个随机选取的人工林中8个为纯林,其余为有2~4种树种的简单混交林,树种单一化现象普遍。林下草本植物丰富度与野生蜂多度、步甲物种丰富度显著正相关,草本植物盖度与步甲多度、物种丰富度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树种单一化的人工林中,可以通过维护和提高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加强乡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关键词:乡村;生物多样性;传粉昆虫;自然天敌;平原造林工程

捕捉野生蜂的盆陷阱样方



北京市郊铁路对乡村地区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及优化

孙喆  陆诗韵

摘要:【目的】乡村地区是城市发展的依托基底和腹地空间,是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探究线性工程项目对乡村地区生物栖息地的影响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物种分布模型模拟北京乡村地区鸟类潜在适宜性生境,在分析栖息地连通性的基础上对市郊铁路的规划方案开展情景模拟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1)北京乡村地区鸟类生境斑块主要分布在水体及附近,整体连通性水平较低且不均匀,南部鸟类迁徙路径受市郊铁路阻隔较严重,发生廊道断裂后栖息地连通性降低;2)依据模拟结果,提出分级保护生态廊道和激活生态源地生态效益,增加生态节点以提高生态网络连通性整体水平,优化生态断裂点并设缓冲区和回避距离的优化策略。【结论】北京市郊铁路降低了乡村地区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由此提出综合性优化措施,以缓解相关负面生态效应,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景观连通性;市郊铁路;北京乡村地区;最小成本路径法

研究框架


延伸阅读:

[1] 陈思清,汪洁琼,王南.融合景观连通性的城镇规划与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效能优化[J].风景园林,2017,24(1):66-81.

[2] 罗言云,谭小昱,何柳燕,等.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J].风景园林,2022,29(8):93-101.

[3] 刘阳,欧小杨,郑曦.整合绿地结构与功能性连接分析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J].风景园林,2022,29(1):26-33.



作品

湖北宜昌黄柏河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实践

张骞  王昱  任蓉

      河流与城市之间往往存在共生共荣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城市与河流的矛盾逐步得到缓解。人们也愈发重视河流的保护,愿意将原本属于河流的空间退让出来还与自然。湖北宜昌黄柏河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方案设计之初,设计团队就明确了“生态修复第一,公园属性第二”的原则。设计中重点减少了对湿地的人为干扰破坏,恢复植被,营造适宜各类湿地生物栖息的生境,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公园设施,满足市民的活动需求。

湿地西向鸟瞰



中轴上的城市绿心——温州城市中央绿轴公园设计

陈继华

      温州城市中央绿轴公园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城市中轴线中段,统领城市中轴主体空间,公园将美人岗公园、杨府山公园、温州市政府、世纪广场、三垟湿地及大罗山等串联在一起,整合温州的山、水、城市格局,成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的核心轴线,塑造连接城市与自然空间的脉络骨架。

由北至南鸟瞰



研究

从“千园之城”到“一园之城” ——深圳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编制思路与实践

于光宇  吴素华  黄思涵  黄旭光

摘要:【目的】作为一座迈入存量发展与精细治理时代的超大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为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提供了试验对象,亟须总结深圳公园城市建设经验,以充实现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方法】由《深圳市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出发,从“规划—建设—管理”3个层面,在回顾深圳城市与公园发展的历程和研判当下深圳公园建设的核心挑战的基础上,立足深圳本土特征、市民需求和实施短板,梳理公园城市建设的深圳路径。【结果】明确了规划手段在传统和现实层面对于深圳公园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了在对标全球先进城市的基础上,延续规划示范性、统筹空间建设“一张蓝图”、构建管理实施行动纲领的总体编制思路,分析了深圳在生态治理、场景营造、城市运营、建设管理、公众参与5个核心方面所做的创新探索,展示了《深圳市公园城市规划纲要》在形成共识、构建城市山海格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和推动绿色经济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结论】《深圳市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使深圳切实推进了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通过纲领式规划推动超大高密度城市的公园城市建设的路径,为未来中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指引。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编制路径;纲要;深圳市

深圳“一园之城”空间体系


延伸阅读:

[1] 殷学文,于光宇.公园里的中心城区:福田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10):27-31.

[2] 朱伟华.为了“公园之城”的梦想 深圳公园30年[J].风景园林,2010,17(5):64-66.



南昌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综合评价

邱文  贺利平  钟乐*  王姗

摘要:【目的】城市公园能显著提升城市人群的健康福祉水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其公平分配是城市尺度下环境正义领域研究的关键议题之一。【方法】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例,从路网、公园吸引力、出行概率、出行模式4个维度优化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各居民点的公园可达性,引入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公平性指标以及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对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异情况进行测度。【结果】结果表明:1)南昌市各区域间公园可达性水平分异显著,新区和旧城中心区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2)公园可达性空间布局总体处于失衡状态,公园资源与人口密度失配;3)提升公园服务能力和降低居民出行成本均可以提升公平性,但通过降低居民出行成本获得的提升比较有限。【结论】通过提出公园可达性优化方案并进行绩效评估,可为优化公园空间配置、保障环境正义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正义;城市公园;可达性;空间分异

不同时间阈值下研究区域中各居民点的公园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布



融合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健康评价的景观管护方法——以鄂西北秦巴山区为例

黎梦娜  吴雪飞*

摘要:【目的】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自然景观产生了巨大改变,对景观变化进行科学管护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景观特征识别是管护景观变化的重要工具,健康评价是诊断区域景观环境问题的基础。针对现有健康评价研究的不足,尝试以景观特征识别为框架,试图构建一套区域尺度下的景观健康评价方法,用于指导宏观尺度的景观管护。【方法】以鄂西北秦巴山区为例,首先对其进行景观特征类型和景观特征区域的识别。随后围绕景观健康的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从景观特征改变面临的压力、景观特征的构成与格局状态以及政策响应3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景观健康评价体系。【结果】最终,划定出研究区26种景观特征区域,以及5个景观健康等级。结果表明,各单元景观健康综合指数为0.40~0.75,平均景观健康综合指数为0.61。鄂西北秦巴山区西部整体景观健康优于东部,西南部表现最佳,不健康、亚健康、健康、较健康和很健康的景观特征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4%、23.0%、23.8%、24.6%和14.2%。【结论】揭示研究区景观健康现状与胁迫因子,同时结合上位规划和区域现状,提出基于不同景观健康等级的“一区一策”分级分类管护模式与原则,并总结部分代表性景特征区域的整治策略,以期为区域景观管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镇化;景观特征;景观健康评价;景观管护;PSR 模型;秦巴山区

技术路线


延伸阅读:

[1] 申佳可,王云才.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由空间结构优先转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20,27(10):37-42.

[2] 蔡文婷,姜娜,佃袁勇,等.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指标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22,29(3):25-30.



基于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植物园时空分布特征

孙艳芝  王钰  蔡文婷  王香春*

摘要:【目的】植物园是园林专用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植物多样性对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意义重大。【方法】采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已加入中国植物园联盟的229个植物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展开研究,为植物园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撑。【结果】1)中国植物物种保护率为41.2%,存在南低北高的地区差异性;2)中国植物园数量稳步增加,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数量上西疏东密,面积规模上西阔东微;3)中国植物园已收集保存植物2.3万余种,初步形成了迁地保护格局,是城镇开发边界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阵地。【结论】中国植物园空间布局与植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应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植物园建设,在青藏高原、新疆等西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增加植物园数量,健全植物就地和迁地协同保护体系,强化科学研究,以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信息,推进植物园体系建设。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园;植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时空分布

不同时期中国植物园建设数量变化


延伸阅读:

[1] 魏钰,董知洋,池淼,等.国家植物园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J].风景园林,2023,30(2):28-33.

[2] 胡永红.植物园对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的作用: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2):40-45.

[3] 翟鹏,刘晓路,端木歧,等.国家植物园规划研究:以位于首都的国家植物园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2):46-51.



后疫情时代下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复愈性的影响

孙思赟  高天  邱玲*

摘要:【目的】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复愈性环境的建设受到人们关注。校园作为学生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了解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法,对疫情隔离下校园不同环境带给大学生的心理复愈性差异以及影响环境心理复愈性的因素展开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蓝色空间被认为是最具复愈性的环境,其次是操场和绿色空间,灰色空间最弱;2)环境偏好和环境复愈性呈正相关,增添环境偏好景观元素如水、鸟、树、鱼等有利于环境复愈性的提升;3)大学生进行混合行为的复愈效果最好,动态行为、静态行为次之,通过行为最弱。4)大学生在留校4个月内感知到的环境复愈性随停留时间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停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心理复愈性评分最高。兼容性维度的提升更加有利于环境心理复愈性提升。【结论】研究揭示了复愈环境所具备的特征,有助于景观设计师们为校园复愈性环境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

关键词:人居环境;复愈性环境;校园景观;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复愈时间

4类校园环境的分布位置和照片



济南古城景观的模数控制与变化探讨

汪凯  吴迪  郭巍*

摘要:【目的】为探究模数控制在传统山水城市“景城一体”现象中的关键作用,理解传统景观营建与城市秩序的关系。【方法】以明清时期(1368—1860年)的济南府城为例,通过古籍、舆图的收集及实地踏勘,梳理济南景城融合的城市结构在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形成、城市景观营造等方面的发展脉络。【结果】明确了济南古城格局在不同发展阶段始终受模数控制与影响。将明清府城城市结构、景观要素与模数进行匹配研究,揭示其与城市模数体系的关键联系。在此基础上讨论城市形制、街巷结构和风景点营建3个尺度的实际营建相较于模数体系产生的变化,阐述除模数外影响古城景观的山水人文等其他因素。【结论】最终明确模数体系对济南“景城一体”格局骨架的控制作用,点明了传统营城规则的多元性与丰富性,为今后山水城市的设计与研究及传统城市格局与景观体系的保护提供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山水城市;城市形态;风景营建;模数控制;济南;明清府城

济南城市的发展与周边地理环境变迁


延伸阅读:

[1] 郭巍,侯晓蕾.双城、三山和河网:福州山水形势与传统城市结构分析[J].风景园林,2017,24(5):94-100.

[2] 王越,林箐.传统城市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以济南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9):40-44.



北京长城堡寨聚落水环境适应性景观特征

贺鼎  郑淳之  王子瑜

摘要:【目的】北京长城沿线区域水环境复杂,在旱涝灾害威胁下长城堡寨聚落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水适应性景观。对长城堡寨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山地村镇聚落规划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根据降水量、城水距离对堡寨聚落选址进行分析,提出水穿城、近水建城、旱地堡寨3种城水关系类型。【结果】归纳得出聚落为应对旱涝双重威胁、季节性干旱、季节性洪涝3种灾害条件,其水适应性景观相应形成台田模式、坑塘模式、沟渠模式3种景观模式,并总结不同景观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调蓄模式、作物类型和礼俗信仰。【结论】北京长城堡寨聚落在复杂的水环境与军事防御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多样化的水适应景观模式。在传统水适应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聚落选址布局、旱涝调蓄方式和礼俗信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长城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水适应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长城遗产;堡寨聚落;水适应性;文化景观;生态智慧

北京长城堡寨聚落分布



大运河文化遗产点保护路径探讨——以浙江嘉兴落帆亭为例

张思琦  王欣*  王祎洁

摘要:【目的】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遗产物质实体与文化之间的价值关联与精神统一阐发肤浅的问题,为此进行基于遗产点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护路径探究。【方法】以浙江省嘉兴市落帆亭名胜为例,通过叠加比对落帆亭、杉青闸、大运河的历史信息以及初步复原平面图,还原落帆亭名胜的历史样貌。【结果】将落帆亭文化遗产的有机生成过程分为运河作用与功能催生、事件发生与人文点染、风景建设与文化认同3个阶段,并总结出其生成机制。根据历史样貌与生成过程研究,对落帆亭文化遗产分别提出针对遗产本体和针对遗产生成机制的保护策略。【结论】揭示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点保护需要尊重遗产的历史发展规律,重视遗产所在地的地方风土与遗产的相互作用,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遗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真实性与完整性;复原;大运河;落帆亭

嘉兴城市水系格局


延伸阅读:

[1] 孔繁恩,刘海龙.“水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与认知发展[J].风景园林,2022,29(2):59-64.

[2] 黄晓,刘珊珊.园林绘画对于复原研究的价值和应用探析:以明代《寄畅园五十景图》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2):14-24.

[3] 张冬冬.文化遗产类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与修复:以国际公约及国内外实践为切入点[J].风景园林,2019,26(5):109-114.



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解析

李雅婷  邱坚珍*

摘要:【目的】月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也最深入人心的景观意象之一,以光景为研究视角,从构成要素、构景特征和营造手法逐层分析,可探寻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价值。【方法】基于光景学的理论框架,通过搜集整理园记、绘画、诗作等资料,对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构景模式进行解析。【结果】总结了“空山对月”“水中月”“高台望月”“横斜带月”和“掬水月在手”5类经典的月色光景构景范式;从月色光景的人、光、环境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概括出“移世界的视觉效果”“月相变化的时空体验”“仰观俯察的空间层次”,以及“多维度的感官渲染”4种构景特征,并从中归纳月色光景主要的营造方式。【结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营造不限于对亮度、照度和舒适度等的物理层面上的追求,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语境以及场域中人的思想感知。可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月景营造研究及现代园林的光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传统园林;光景学;构景;月色光景营造;文化语境

〔宋〕佚名《柳塘泛月图》


延伸阅读:

[1] 应天慧,顾凯.“静”与“观”:明清私家园林静观型假山洞探究[J].风景园林,2021,28(4):111-116.




  本期引文格式

2023/04

[1] 郑曦.乡村生物多样性[J].风景园林,2023,30(4):6-7.

[2] 向羚丰,袁嘉,李祖慧,袁兴中.乡村生物多样性:变化、维持机制及保护策略[J].风景园林,2023,30(4):10-17.

[3] 付甜甜,郝培尧.乡村生物多样性中昆虫传粉服务功能保护对策研究[J].风景园林,2023,30(4):18-26.

[4] 樊柏青,成玉宁.乡村生态景观识别与生境网络优化: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4):27-33.

[5] 陈鸿飞,袁兴中,李沛吾,林佳琪.乡野杂草多样性特征与保护策略:以四川东北丘陵区蚕华山村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4):34-42.

[6] 李朋瑶,段美春,宇振荣.乡村人工林下草本植物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风景园林,2023,30(4):43-49.

[7] 孙喆,陆诗韵.北京市郊铁路对乡村地区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及优化[J].风景园林,2023,30(4):50-57.

[8] 张骞,王昱,任蓉.湖北宜昌黄柏河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实践[J].风景园林,2023,30(4):58-63.

[9] 陈继华.中轴上的城市绿心:温州城市中央绿轴公园设计[J].风景园林,2023,30(4):64-68.

[10] 于光宇,吴素华,黄思涵,黄旭光.从“千园之城”到“一园之城”:深圳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编制思路与实践[J].风景园林,2023,30(4):69-77.

[11] 邱文,贺利平,钟乐,王姗.南昌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综合评价[J].风景园林,2023,30(4):78-86.

[12] 黎梦娜,吴雪飞.融合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健康评价的景观管护方法:以鄂西北秦巴山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4):87-94.

[13] 孙艳芝,王钰,蔡文婷,王香春.基于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植物园时空分布特征[J].风景园林,2023,30(4):95-101.

[14] 孙思赟,高天,邱玲.后疫情时代下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复愈性的影响[J].风景园林,2023,30(4):102-107.

[15] 汪凯,吴迪,郭巍.济南古城景观的模数控制与变化探讨[J].风景园林,2023,30(4):108-114.

[16] 贺鼎,郑淳之,王子瑜.北京长城堡寨聚落水环境适应性景观特征[J].风景园林,2023,30(4):115-122.

[17] 张思琦,王欣,王祎洁.大运河文化遗产点保护路径探讨:以浙江嘉兴落帆亭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4):123-129.

[18] 李雅婷,邱坚珍.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解析[J].风景园林,2023,30(4):130-136.


  延伸阅读

[1] 赵人镜,刘家睿,李雄.2000—2020 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J].风景园林,2022,29(3):12-18.

[2] 申佳可,陈照方,彭震伟,等.中国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的发展和展望[J].风景园林,2022,29(3):19-24.[3] 袁敬,林箐.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J].风景园林,2018,25(5):12-20.[4] 陆琦,李自若.时代与地域: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反思[J].风景园林,2013,20(4):56-60.[5] 袁嘉,杜春兰.城市植物景观与关键种的协同共生设计框架:以野花草甸与传粉昆虫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4):50-55.
[6] 王云才,陈照方,成玉宁.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21,28(7):107-113.[7] 任一涵,杨凡,史琰,等.杭州地区构建蝶类生境的植物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2016,23(3):105-114.[8] 莫非,徐悦,付彦荣,等.蓝绿空间管理视角下伦敦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演变(2002—2021年)[J].风景园林,2022,29(4):101-106.[9] 剧楚凝,周佳怡,姚朋.英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及对中国城乡生态网络构建的启示[J].风景园林,2018,25(10):77-82.[10] 李婧,韩锋.贵州鲍家屯喀斯特水利坝田景观的传统生态智慧[J].风景园林,2017,24(11):93-98.[11] 陈思清,汪洁琼,王南.融合景观连通性的城镇规划与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效能优化[J].风景园林,2017,24(1):66-81.[12] 罗言云,谭小昱,何柳燕,等.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J].风景园林,2022,29(8):93-101.[13] 刘阳,欧小杨,郑曦.整合绿地结构与功能性连接分析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J].风景园林,2022,29(1):26-33.[14] 殷学文,于光宇.公园里的中心城区:福田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10):27-31.[15] 朱伟华.为了“公园之城”的梦想 深圳公园30年[J].风景园林,2010,17(5):64-66.[16] 申佳可,王云才.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由空间结构优先转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20,27(10):37-42.[17] 蔡文婷,姜娜,佃袁勇,等.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指标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22,29(3):25-30.[18] 魏钰,董知洋,池淼,等.国家植物园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J].风景园林,2023,30(2):28-33.[19] 胡永红.植物园对提升城市植物多样性的作用: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2):40-45.[20] 翟鹏,刘晓路,端木歧,等.国家植物园规划研究:以位于首都的国家植物园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2):46-51.[21] 郭巍,侯晓蕾.双城、三山和河网:福州山水形势与传统城市结构分析[J].风景园林,2017,24(5):94-100.[22] 王越,林箐.传统城市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以济南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9):40-44.[23] 孔繁恩,刘海龙.“水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与认知发展[J].风景园林,2022,29(2):59-64.[24] 黄晓,刘珊珊.园林绘画对于复原研究的价值和应用探析:以明代《寄畅园五十景图》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2):14-24.[25] 张冬冬.文化遗产类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与修复:以国际公约及国内外实践为切入点[J].风景园林,2019,26(5):109-114.[26] 应天慧,顾凯.“静”与“观”:明清私家园林静观型假山洞探究[J].风景园林,2021,28(4):111-116.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3-04刊首语 | 郑曦:乡村生物多样性《风景园林》2023-04目录 | 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4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LAVISI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