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3-10 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LAVISION
2024-09-02

《风景园林》2023-10 | 219 Vol.30

专题: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

张玉钧

点击查看全文

国家公园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类型,以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为主要建设目标,所保护的空间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部分。国家公园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了支撑保障。在此之前,组织试点、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标准、成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以及制定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等系列工作,使得国家公园建设在总体上朝着统一、高效和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进入稳步建设时期。



专题: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

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的国际研究趋势

苏诣晶  李奕  丛丽*  张玉钧

摘要:【目的】游憩适应性管理是缓解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和游憩利用矛盾的重要方法,可以提升管理成效,是国家公园管理研究和实践关注的重点。【方法】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梳理国外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研究历程,总结其研究内容,分析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结果】国外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研究经历了2005年以前的实践探索及理论萌芽期、2006—2015年的理论建构与提升期、2016—2022年的可持续发展期3个阶段,体现出研究技术创新和理论水平的提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游憩资源、游憩环境、游客、游憩服务4个方面,涵盖资源监测与评估、承载力水平判定、游客时空行为监测等内容。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的国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人类干扰、气候变化、游憩生态系统等方面,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游憩适应性管理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结论】中国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要在借鉴国外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实践和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家公园的具体地域系统,选取适合的技术指标,构建相应的技术体系,实施游憩适应性管理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CiteSpace;研究热点;多主体共同参与

2003—2022 年年发文量及年累计发文量统计


延伸阅读:

[1] 贾倩,郑月宁,张玉钧.国家公园游憩管理机制研究[J].风景园林,2017(7):23-29.



国家公园中荒野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来自北美的启示

(美)万斯·G.马丁 (加)哈维·洛克  曹越  张倩

摘要:【目的】中国荒野存量丰富,为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他国土空间创建一个关于荒野的视角与适应性管理方法,将有利于加强科学研究和土地管理,从而更好地保护中国的自然美景以及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方法/过程】重点回顾了加拿大和美国国家公园中荒野适应性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20世纪初,自加拿大和美国开始,作为自然保护地概念的荒野在国家公园概念之后得以发展。北美有100年历史的荒野保护也随着理念、环境、冲突的变化,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规划与管理调整。【结果/结论】在北美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公园中,荒野地通常占公园总面积的95%以上。国家公园与荒野的关系取决于特定保护地中不同的保护目的和重点。无论荒野地是否被定义为国家公园的核心部分或独立的保护区,荒野的保护价值和质量被作为关键因素予以关注,或者以相应方式和原则得到管理。对拥有类似丰富荒野资源的中国提出4点建议:1)将荒野价值主流化并融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碳达峰”与“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目标等方面;2)加强全国荒野普查与清单建设,确立中国荒野分类和认定标准;3)通过确定特定荒野属性与价值,对国家公园功能分区进行科学与动态调整;4)借鉴国际荒野管理指南与实践,制定中国荒野地适应性管理技术指导指南,提出对热门国家公园在最初就做好旅游发展与荒野游憩之间的平衡规划,将原住民纳入共治主体等建议。

关键词:荒野;国家公园;保护地;国家公园中的荒野;适应性管理;北美



延伸阅读:

[1] 赵智聪,彭琳,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演变及其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20,27(6):73-80.



| 国家公园的生态空间管控单元:概念、构建与应用

邓毅  毛子一  邢成玥  黄金玲*

摘要:【目的】自然保护地规划中常用的空间分区方法存在管理目标和内容不够精确、与生态系统的层级性和动态性不匹配等缺陷。中国南方地区的国家公园普遍面临土地权属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等情况。探索基于管理目标导向的层级化空间管控划分方法,对更科学、精准、经济地实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提出生态空间管控单元概念和耦合管理目标的多层级空间管控体系,对比分析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建构框架和流程。以拟建南岭国家公园为案例,基于上述方法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数据进行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建构。【结果】生态空间管控单元体系的建立,将南岭国家公园原有的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划进一步细分为16类管控单元并建立了相应的正负面行为清单;以自然演替方式为主的严格管理区域占总面积的比例,从二分区制的51.06%提高到管控单元体系划定的85.54%。【结论】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提出与应用,使得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强度和精确度得到有效提升,并可进一步支撑地役权保护等专项管理工作落地实施。

关键词: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区;生态空间管控单元;建构方法;南岭国家公园

管控单元的空间特性


延伸阅读:

[1] 赵智聪,彭琳.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演变及其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20,27(6):73-80.

[2] 张娜,吴承照.自然保护区的现实问题与分区模式创新研究[J].风景园林,2014,21(2):126-131.



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及其实践成效——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A社区为例

何茜  王晓军  谌利民  庄优波*

摘要:【目的】适应性协同治理是一种适用于国家公园社区复杂系统的治理理论,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基于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A社区的适应性协同治理实践为例,采用跟踪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考察了A社区的治理成效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结果/结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分为准备、过程、更新3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相应的适应性治理环节和协同治理关键变量;A社区的实践结果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能够在动态条件下可持续地推进多方协作共同达成治理目标。研究对中国国家公园社区治理实践具有理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国家公园;社区治理;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协同治理

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



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管控的行为分析方法

彭婉婷  杨文慧  吴承照*

摘要:【目的】开展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和管控,是实现新阶段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精准化、适应性管理的基础,但目前分区方法对于保护对象行为需求,人-野生动物关联性、动态性、适应性认识仍有限。【方法】基于现代生态系统管理理论,采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和多种空间分析模型方法,对保护野生动物行为及保护需求,以及与人类行为空间交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管控的行为分析方法(behavior-based approach for refined zoning and management, BAZM)。【结果】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鹤系统为例,识别出黑颈鹤夜栖地最小接近距离400 m缓冲区及重要湿地恢复区为核心保护区;辨识出保护区45%面积为生境维护区,保证黑颈鹤主要觅食区食源安全和维持人鹤共生系统,将文化体验区、风景展示区、传统生产区、综合服务区共同划定为一般控制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外围协调区,协调黑颈鹤区域越冬和迁徙安全;最终提出3+N的细化分区以及精准化管控和适应性管理策略。【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完善中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理论方法、推动精准化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管理;行为分析法;适应性管理;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管理导向下行为分析方法的理论框架


延伸阅读:

[1] 彭婉婷,王鑫,吴承照.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保护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20,27(3):35-39.

[2] 赵智聪,彭琳.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演变及其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20,27(6):73-80.



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在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中的应用

罗永梅  靳彤

摘要:【目的】自2019年中央提出《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了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阶段。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应用适应性管理思维开展动态管理,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方法/过程】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conservation action planning, CAP)作为适用于自然保护领域的适应性管理工具,为应对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何王庙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与集成长江故道江豚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计划(2020—2022)》的编制为例,梳理CAP方法应用于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的过程和成果。【结果/结论】验证了CAP方法应用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中的可行性,并为保护区的适应性管理打下基础。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管理计划;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CAP);长江江豚

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框架



资讯

《风景园林》2024 年专题征稿启动

本刊依据行业热点、读者关注度等因素,现确定 2024 年拟刊登的专题。专题顺序会根据实际到稿情况微调。专题征集稿件包括学术论文、相关作品、评述。

期刊特色在于专题,专题的成功在于每一位作者。恳请广大同仁积极赐稿、推荐撰稿人。本刊为专题文章提供全方位服务:快速审稿,发表后可获得多方面宣传机会,助力扩大个人或团队学术影响力。您的宝贵意见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专题名称



作品

记忆的起点:眉州文化村景观设计

曾为民  刘璇  许细燕  袁松亭*

     眉州文化村景观设计项目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崇礼新区——巴蜀文化中心的三苏故里。此处为岷江中游,东临蟆颐堰,西枕岷江一桥,北接成都,南瞰乐山峨眉。项目场地由桃园湖公园、华灯集文化商街、揽江滨湖居住区三部分组成,占地约20 hm2。3块场地中,其核心场地桃园湖公园(约11 hm2)原地形相对平坦严整,中有大湖,外轮廓接近矩形,与东侧华灯集文化商街(2 hm2)连成一体,和南侧揽江滨湖居住区地块(约 7.5 hm2)隔街对望。场地西侧临江,融入崇礼区绿色网格体系之中,水系连通外部,东北方岷江支流经蟆颐堰流转而向西南平行于主江,流经场地后又汇入岷江。

项目总体鸟瞰实景图



智见·云上——深圳云之园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林俊英 曾艳娟 郑春明 曾艳红

     云之园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为契机,是推动落实深圳市打造“千园之城”、建设美丽深圳、构建生态城市绿洲的重要实践项目。

场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白石路与科技南路交汇处西南侧,占地面积24 078 m2。项目毗邻地铁9号线高新南站,周边科技产业聚集,主要人群为科技办公及商务人员,在公共空间匮乏的高密度建筑群中,这块公园绿地显得尤为珍贵。场地原为科技园南区荒废的足球场,原有地形高差变化较小,景观体验差;西北侧紧邻加油站,场地内现状设备管线杂,局限性大;杂草丛生,垃圾堆集,四面被围合,利用率低,与周边环境严重脱节,无法供市民日常使用,迫切需要拆除围网、打开边界,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流动和渗透,以周边市民需求为导向,打造为社区及城市提供更具综合效益的公共空间。

实景鸟瞰



研究

绿洲影响下的新疆哈密地区长城军事防御体系

常笛  李严  孔祥铮*

摘要:【目的】哈密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主要绿洲分布区,也是新疆现存长城军事建筑遗产最多的地区。该区现有研究集中于考古、历史、地理、社科等领域,尚未有长城军事遗产与自然景观关系的专题研究。为厘清绿洲资源对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和军事建筑建造的影响,从环境角度展开长城研究。【方法】实地踏勘并结合已有考古调查、古籍文献、ArcGIS软件,绘制各类绿洲调节范围内长城遗产分布图,模拟军事建筑与绿洲环境的关系。【结果】该区绿洲根据成因、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分为3类。区域内的长城军事建筑择绿洲而筑、就地取材,形成了由点状泉水调节的山体防御线、由面状湖水调节的水体防御线和由带状河流调节的平原防御线,有军事防御和交通保障两大重要作用。总结出了该地区宏观军事防御体系和微观建筑建造的新类型。【结论】绿洲资源是干旱地区长城军事建筑修筑的重要驱动力和影响因子,绿洲的形态、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地理差异性,影响了宏观的长城防御模式和微观的长城单体建造,为今后长城军事体系和建筑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绿洲景观;长城军事遗产;军事防御;长城选址;军事建筑;丝绸之路;新疆;哈密地区

哈密地区三大地理单元典型地区



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空间设计

著:(泰)约萨邦·布恩松 (泰)玛丽莎·帕利巴特 (泰)金塔帕·诺伊庞 译:刘睿 校:边思敏

摘要:【目的】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需要加快步伐,以系统性和可持续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变化做好准备。曼谷的快速城市化导致绿地和水系减少,这加剧了洪水的威胁,继而使城市远离了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资源。因此,建议结合风景园林知识中传统的适应性措施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日益增加的挑战。【方法/过程】至关重要的是,城市重视绿色基础设施(GI)和绿色空间的投资,以有效地从自然中获益。利用废弃土地开发绿色空间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机会。通过we!park 平台,将废弃空间开发成公共绿地,其重点是增加使用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增加绿地的面积。设计过程涉及所有相关部门的利益相关者,以共同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绿色公共空间。【结果/结论】绿地建设不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其应具备可达性和安全性。公众参与设计过程能使绿地更好地响应社区需求,同时也使绿地更加易于维护。绿地建设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部分。废弃区域可成为发展的机遇;通过协作、知识、资金和政策的结合来创造商机,促进健康和福祉,保护环境。

关键词:气候变化;韧性;气候适应;口袋公园;公共空间;绿色基础设施;we!park

绿色基础设施组件的 5 种类型


延伸阅读:

[1] 莎玛有限公司.健康小镇:峡谷森林中的多代共生社区[J].风景园林,2023,30(1):63-68.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国际新动向

杨晨  陈徵羽

摘要:【目的】在《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1周年之际,识别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点议题,梳理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脉络,分析数字化保护的国际动向,解读数字化转型为世界遗产体系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方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图书馆和世界遗产咨询机构数字档案等资源进行系统解析和知识图谱构建。【结果】识别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阶段和重点议题,归纳总结了以世界遗产记录与档案、监测与管理、阐释与展示、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等四大技术主题、12类技术方法和62个技术工具为核心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体系。【结论】提出景观遗产数字技术集成与创新、遗产保护数据标准、数字行动规范、数字化可持续能力建设等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中国深入开展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景观;数字化保护;遗产档案;遗产管理;遗产展示

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文件数量分析与文件性质分布



中心城区绿道智能选线规划研究——以宿迁为例

蒋金亮  高湛  徐云翼  陈军

摘要:【目的】当前在绿道系统规划分析中较少应用自下而上的人本分析视角和时空间行为分析方法,缺乏对居民在绿道中行为方式的研究,在方法上对于机器学习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方法】以经典设计理论作为支撑,选取宿迁市中心城区作为案例地,整合手机信令数据、居民活动数据、街景数据等多源数据,借助人工智能、LSTM神经网络、时空行为分析等量化分析方法,分析居民真实出行的时空特征,提出绿道智能选线分析框架。【结果】结合LSTM神经网络、类A*算法等构建的轨迹模拟模型可有效开展绿道选线评估,模拟居民真实出行行为,提取潜在绿道网络。【结论】构建了中心城区绿道智能选线方法,将居民真实活动轨迹融入空间要素分析中,融合居民出行行为特征与街道环境要素,通过量化评估方法为绿道选线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绿道;智能选线;多源数据;机器学习;LSTM 神经网络;时空间行为分析;宿迁

绿道智能选线技术路线图


延伸阅读:

[1] 王春晓,黄佳雯,林广思.基于选线适宜性评价的城镇型绿道规划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7):108-113.

[2] 叶宇,黄镕,张灵珠.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支持下的人本城市设计:以上海苏州河两岸城市绿道规划研究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39-45.

[3] 董雯,朱逊,赵晓龙.社区绿道建成环境特征与体力活动强度关联性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2):93-99.



水利营建引导下莆田平原传统聚落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

陈耸  王晞月  林箐*

摘要:【目的】莆田平原传统聚落的生成、发展与水利营建密切相关,并衍生了相应的景观特征。厘清人地系统中传统聚落和水利营建的作用关系,可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利用。【方法】通过史料梳理、实地勘察,结合空间图解、ArcGIS空间分析,从水利系统和聚落的演变过程出发,分析水利系统的结构及其影响下传统聚落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1)莆田平原水利系统和传统聚落历经了“筑塘蓄水,围塘而居”“截溪筑陂,凿渠引水”“增涵固堤,围海渐垦”3个演变阶段,形成了由防御单元、引水单元、传输单元、调控单元组成的水利系统;2)传统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个集聚区域,其中水系对传统聚落具有基础性作用,由此形成了堤塘聚落、陂闸聚落、灌渠聚落、河迹聚落、山麓聚落五大类,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3)莆田平原传统聚落是水环境限定、水系统建设、水管理调控、水信仰凝聚下综合形成的产物。【结论】揭示了水利营建引导下莆田平原传统聚落的演变过程、景观特征、形成机制,对人居环境营建逻辑的阐释和国土景观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聚落;水利营建;演变过程;空间形态;莆田平原

莆田平原历史时期水利、聚落、农田分布图


延伸阅读:

[1] 王向荣,林箐.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J].风景园林,2018,25(9):10-20.

[2] 郭巍,侯晓蕾,崔子淇.圩田景观视野下的宁波日月二湖传统风景营建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5):120-125.

[3] 王晞月,王向荣.“水利—风景”视野下古代陂湖的风景体系及典型特征[J].风景园林,2021,28(8):74-79.



闽中地区传统民居夏季自然通风特征及影响因素

张兵华  黄永鑫  杨元传  赵立珍*

摘要:【目的】山地传统民居为适应地域气候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建造技艺,挖掘其营造方式与背后复杂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对当下地域建筑的低能耗绿色设计与气候适应性改造有所助益。【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经通村民居群为例,基于现场实测与气象数据,采用“分步模拟”方法,从组群、单体2个不同层级尺度对民居群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定性、定量地分析其夏季自然通风特征。【结果】研究表明:1)聚落选址基于区域气候,注重宏观山水格局的空间方位关系,遵循空间通风规律;2)组群延续空间单元的优势,山体、朝向、布局与护厝共同影响民居的通风性能;3)单体顺应自然环境,综合考究形制、尺度与高差以寻求整体协调的适宜通风营造方式。【结论】闽中地区传统民居依托不同层级尺度相互呼应与逐级传导,营造出适宜的夏季自然通风条件,这蕴含着地域低能耗气候适应性的营造智慧,系统性、延续性是其适应自然气候的关键。

关键词:风景园林;传统民居;山地型;自然通风特征;气候适应性;经通村

民居群空间格局


延伸阅读:

[1] 赵彩君,王国玉.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经验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启发[J].风景园林,2018,25(10):45-49.

[2] 沈清基,洪治中,安纳.论设计气候效应:兼论气候变化下的设计应对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12):26-31.

[3] 齐羚,马梓烜,张雨洋,等.基于微气候适应性设计的京西南窖乡水峪村山水格局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0):38-44.

[4] 叶可陌,李雄.丽水瓯江流域古城山水风景系统构建特征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7):114-120.



| “岭南亦有杏林庄”:杏花雅集中的江南风景意象塑造

李沂蔓  袁晓梅*

摘要:【目的】岭南园林中不乏受江南园林影响的造园旨趣。清末广州杏林庄以杏花为主题的雅集题咏诗文中频繁出现“岭南”与“江南”二词并置的现象,并彰显岭南园林中拥有江南风景,是重要的研究线索。以杏林庄杏花雅集为例,探索岭南园林如何在花木雅集中塑造江南风景意象。【方法】基于杏林庄中杏花相关文本记载,对文本内容及其诞生情境进行互证剖析,挖掘园林杏花及其意象塑造过程。【结果】杏林庄之杏从无到有,从杏林医道的寓意,随着杏物南迁,在考据、赋诗、书画等雅集活动中从意象认知、生成和传播的层面被赋予江南风景意象,并最终在实景营造和纸上媒介中得以延续。【结论】雅集生活情境是岭南园林中塑造江南风景意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当前保护与修复古典园林时应当重视的依据。

关键词:岭南园林;江南风景;园林雅集;风景意象;杏林庄

《杏林庄图》与建筑标记



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需求满意度评价——以北京老城校场口为例

刘影  刘祎绯*

摘要:【目的】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北京市西城区校场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聚焦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的需求满意度,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法】对研究范围内6~14岁的儿童及其随行者开展问卷调查,构建文化、秩序、趣味3个维度的9类指标Kano-IPA模型。【结果】得到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指标“慢行交通>后期维护>文化活力>设施管控>趣味元素、竖向利用>多元共享>社区认同>情感归属”的优先满足序列。【结论】大部分受访者更关注历史街区的交通和设施管理状况,此外对文化活力、多元共享、社区趣味等有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因素较为重视。优化公共秩序维护、保证空间文化基底、创新趣味空间营造,是实现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的有序途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街区;儿童友好;需求满意度;北京老城;Kano-IPA 模型

Kano 需求类型四分象限图


延伸阅读:

[1] 王霞,胡心然,乔雪.基于游戏价值的中国城市公园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评价研究[J].风景园林,2022,29(2):78-83.

[2] 赵迪,毕倚冉.城市建设中儿童参与式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22,29(2):65-70.

[3] 毕波,杨婷婷,马春叶,等.儿童友好的街区中小学生放学空间与行为互动研究: 以万柳片区和大栅栏片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2):119-126.





  本期引文格式

2023/10

[1] 张玉钧.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J].风景园林,2023,30(10):8-9.

[2] 苏诣晶,李奕,丛丽,张玉钧.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的国际研究趋势[J].风景园林,2023,30(10):12-19.

[3] 万斯·G.马丁,哈维·洛克,曹越,张倩.国家公园中荒野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来自北美的启示[J].风景园林,2023,30(10):20-33.

[4] 邓毅,毛子一,邢成玥,黄金玲.国家公园的生态空间管控单元:概念、构建与应用[J].风景园林,2023,30(10):34-41.

[5] 何茜,王晓军,谌利民,庄优波.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及其实践成效: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 A 社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10):42-48.

[6] 彭婉婷,杨文慧,吴承照.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管控的行为分析方法[J].风景园林,2023,30(10):49-56.

[7] 罗永梅,靳彤.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在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3,30(10):57-62.

[8] 曾为民,刘璇,许细燕,袁松亭.记忆的起点:眉州文化村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2023,30(10):63-68.

[9] 林俊英,曾艳娟,郑春明,曾艳红.智见·云上:深圳云之园公共空间更新设计[J].风景园林,2023,30(10):69-73.

[10] 常笛,李严,孔祥铮.绿洲影响下的新疆哈密地区长城军事防御体系[J].风景园林,2023,30(10):74-82.

[11] 约萨邦·布恩松,玛丽莎·帕利巴特,金塔帕·诺伊庞,刘睿,边思敏.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空间设计[J].风景园林,2023,30(10):83-95.

[12] 杨晨,陈徵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国际新动向[J].风景园林,2023,30(10):96-102.

[13] 蒋金亮,高湛,徐云翼,陈军.中心城区绿道智能选线规划研究:以宿迁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10):103-110.

[14] 陈耸,王晞月,林箐.水利营建引导下莆田平原传统聚落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J].风景园林,2023,30(10):111-118.

[15] 张兵华,黄永鑫,杨元传,赵立珍.闽中地区传统民居夏季自然通风特征及影响因素[J].风景园林,2023,30(10):119-127.

[16] 李沂蔓,袁晓梅.“岭南亦有杏林庄”:杏花雅集中的江南风景意象塑造[J].风景园林,2023,30(10):128-134.

[17] 刘影,刘祎绯.历史街区儿童友好空间需求满意度评价:以北京老城校场口为例[J].风景园林,2023,30(10):135-140.


  延伸阅读

[1] 赵智聪,彭琳,国家公园分区规划演变及其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20,27(6):73-80.[2] 张娜,吴承照.自然保护区的现实问题与分区模式创新研究[J].风景园林,2014,21(2):126-131.[3] 彭婉婷,王鑫,吴承照.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保护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20,27(3):35-39.[4] 莎玛有限公司.健康小镇:峡谷森林中的多代共生社区[J].风景园林,2023,30(1):63-68.[5] 王春晓,黄佳雯,林广思.基于选线适宜性评价的城镇型绿道规划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7):108-113.[6] 叶宇,黄镕,张灵珠.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支持下的人本城市设计:以上海苏州河两岸城市绿道规划研究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39-45.[7] 董雯,朱逊,赵晓龙.社区绿道建成环境特征与体力活动强度关联性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12):93-99.[8] 王向荣,林箐.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J].风景园林,2018,25(9):10-20.[9] 郭巍,侯晓蕾,崔子淇.圩田景观视野下的宁波日月二湖传统风景营建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5):120-125.[10] 王晞月,王向荣.“水利—风景”视野下古代陂湖的风景体系及典型特征[J].风景园林,2021,28(8):74-79.[11] 赵彩君,王国玉.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经验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启发[J].风景园林,2018,25(10):45-49.[12] 沈清基,洪治中,安纳.论设计气候效应:兼论气候变化下的设计应对策略[J].风景园林,2020,27(12):26-31.[13] 齐羚,马梓烜,张雨洋,等.基于微气候适应性设计的京西南窖乡水峪村山水格局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0):38-44.[14] 叶可陌,李雄.丽水瓯江流域古城山水风景系统构建特征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7):114-120.[15] 王霞,胡心然,乔雪.基于游戏价值的中国城市公园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评价研究[J].风景园林,2022,29(2):78-83.[16] 赵迪,毕倚冉.城市建设中儿童参与式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22,29(2):65-70.[17] 毕波,杨婷婷,马春叶,等.儿童友好的街区中小学生放学空间与行为互动研究: 以万柳片区和大栅栏片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2):119-126.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3-10刊首语 | 张玉钧: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风景园林》2023-10目录 | 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学术主持人与您聊新刊 | 《风景园林》2023-10 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风景园林》2023-10专题导读 | 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LA专集 | 走进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10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李清清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LAVISI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