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动态】高启安著《交往与融合:诞生在河西走廊的裕固族研究》(附后记)

玉门市博物馆 玉门历史文物
2024-09-15



作者简介


高启安(1957-),甘肃省景泰县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毕业,历史学博士,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兰州财经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副会长、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民族师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西安欧亚学院中国国际食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丝绸之路》杂志编委,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河西学院特聘教授。

后记

本书所收31篇论文,是从我40年来考察研究裕固族近40篇文章中选集而来。

我是裕固族研究者群体中较早涉及裕固族民俗、民间文学,进而步人裕固族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

今年,正好是我从事裕固族研究40年,结集出版研究心得,借此机会对自己的裕固族研究作简单总结,亦属必要。

大学期间,选修柯杨先生的“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课,对两门课很感兴趣,曾于寒暑假时在家乡及周边作民歌、宝卷及特殊民俗的调查,积累了一定的田野调查经验,故毕业论文方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往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中调查民俗。

在1983年寒风料峭的4月,我们一行三人乘坐送货的解放牌汽车,前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最偏僻的杨哥公社,在公社文书马建雄(与我同庚,惜2019年因心梗无常。愿逝者安息!)的带领下,半个月的时间内,几乎走遍了杨哥的每一个牧业点,搜集到了大量民间文学、民俗素材。大学毕业后,又多次前往康乐、皇城考察,掌握了一些第一手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使我完成了大学毕业论文(《东部裕固族丧葬习俗》,刊于《丝路论坛》1988年第2期),也为以后撰写的多篇相关论文奠定了基础。

1984年,调入甘肃省委党校后,从事理论刊物编辑工作,开始整理手头调查资料,陆续发表相关论文。裕固族研究可以说是我步入学术研究神圣殿堂的第一个领域。

在从事编辑之余,一段时间内,每周日晨,骑自行车顺南滨河路,到省图书馆文献部查阅抄录与裕固族有关资料,下午闭馆时返回。虽数十公里而乐此不疲,每每为获知一条重要资料而兴奋不已。

这期间,就发现了被我称为“裕固族专史”的《肃镇华夷志》。

《肃镇华夷志》为嘉靖二十年至二十四年任肃州兵备道副使的张愚所创修,修撰未竟而升转他处,万历时李应魁任肃州兵备道副使,续修成功。此志最大特点是一改修志传统体例,专列《属夷内附略》,辟居于肃州及其周边的东迁少数民族以专门篇目,内分“种属”“族类”“住处”“风俗”等节,以大量篇幅记叙了各卫诸部东迁以及牧居地的变化情况及各部的分化、组合和最后的安置地、头目、人口、风俗、服饰、饮食等,一万多字,约占全书的七分之一,保留了无比珍贵的裕固族东迁及安置史料。但万历四十四年版毁于兵火,至清初,高弥高重印,改名之为《肃镇志》,存世极少,只北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存。

1949年后,以缩微胶片形式复制数件,分存于甘肃省博物馆和江苏省博物馆等处,长期沉埋而无人阅读(我第一次借阅时,需安装胶片阅读机,时任省图文献部主任的周丕显先生说:你是第一个阅读此胶片者),亦不知其与裕固族相关。发现后如获至宝,将与裕固族有关资料悉数抄录,并用于研究。2002年,又与敦煌研究院邰惠莉女士合作,自费校注出版,自认为是对裕固族研究的最大贡献,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赞许为“入眼识宝……使璞玉一拂尘蒙,兰田再耀莹光;秘笈得公于世,而孤本从此不孤矣。”(见《肃镇华夷志校注·序》)

1996年调入敦煌研究院后,选择敦煌饮食为学术专攻方向,意从此渐离裕固族研究领域。但事与愿违,难以割舍,近水楼台,依据《肃镇华夷志》丰富的资料,又陆续撰写、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内容除了前期裕固族民俗、裕固族民间文学外,还涉及裕固族各部东迁及其安置、裕固族人口变迁、裕固族饮食文化、裕固族教育等内容。

纵观40年裕固族研究历程,是由近而生爱,由爱而生情,由情而生动力,在裕固族历史文化研究数个领域钩沉发覆,自觉稍有贡献,但只知耕耘,几不关心收获,除数篇被收于杨进智主编、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编辑《裕固族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和钟进文主编《中国裕固族研究集成》(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中外,并未打算结集出版。作为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此次西北师范大学河西走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再聪教授主编“河西走廊研究丛书”,将其忝列末尾,除格式统一、注释变为页下注、改正文字错讹外,也将原文和注释中《肃镇志》径改为《肃镇华夷志校注》,并附校注本页码,有些引文变更了原来的版本,加添了页码,以方便读者查阅资料,图片统一排序编号,其他尽量保持当初发表时原貌,其初入研究领域的学步和对裕固族的热爱、研究用力尽显露于此,不揣简陋粗疏,不掩饰稚嫩浅薄,敝帚自珍之,唯同道学人鉴焉。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数篇文章是和敦煌研究院邰惠莉研究馆员合作完成,在收入本集时征求了她的意见。

蒙项目及刘再聪主编不嫌杂芜,捡顽石于河滩,聚零乱以规整,费纸浆而成册,纳入丛书以付梓,谨致谢忱!借此机会,也向刊登过这些论文的刊物致敬,向助力过研究的各位同人、朋友致以真诚的谢意!纸短情深,不一一具名,谨存心中。

2022年11月6日于蜗蛙居



(来源:嘤鸣丝路)

 
 编 辑:周   榜
 审 核:康晋昕
 监 制:王   璞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好文:

玉门:充满军魂的城市

青头山:一个驻守祁连山口的村落,背后隐藏着许多秘密

塔尔湾:疏勒河流域一个古老村落

河西走廊赤金大峡谷里的神秘史前文明

长城最西端甘肃最西部一处被人忽略的神秘古遗址:玉门小金湾

探秘长城脚下玉门砂锅梁古遗址

玉门花海盆地是河西走廊史前人类的重要聚居地

玉门以北:蒙古高原有一条活跃千年的古驼道

玉门青头山:民族争斗关防重重的祁连山口

兵团城市:玉门

玉门长城大漠中又一个神奇的“月牙泉”

【特约稿件】王璞:骟马河的千年文明

疏勒河:一条流淌着宗教文化的河流

从废弃的遗迹里寻找玉门五华山的记忆

斯坦因在玉门祁连山中探险

印象玉门

两条河与两座城

100年前的玉门影像

河西三十里井子墩:林则徐饮茶吃面的军台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玉门军、玉门县及玉门军道考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

玉门考古100年

那河  那城  那文化 ------玉门寻古

诗歌  千百年来为一座城市传唱

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千年玉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玉门历史文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