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士罕见打破中立,加入对俄制裁,透露出哪些信号?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西方各国正在对俄罗斯采取了一种“诛九族”式制裁。随着俄乌战局不断升级,世界多国宣布对俄制裁,就连俄罗斯的猫也未能幸免,以后是不是连俄罗斯方块也不能玩了?



俄罗斯目前遭遇到的制裁包括:

冻结俄罗斯所有主要银行在英国的资产;

冻结俄罗斯在欧盟的资产;

美国、英国和欧盟主要国家还禁止俄罗斯客机和私人飞机进入领空;

包括苹果、迪士尼和福特在内的多家国际公司,正在削减在俄罗斯的业务;

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公司都停止了与俄罗斯的货物预订;

……

228日,拥有中立地位的瑞士罕见打破其不在国家和地区冲突中“选边”的国家传统,宣布将援引欧盟对俄罗斯已经祭出的“全部制裁措施”。此举意味着瑞士放弃自1815年以来坚持的中立传统。 


在起初的措施中,瑞士只对受到西方多国制裁的俄罗斯个人实施旅行限制,禁止瑞士的银行同受制裁个人和企业进行任何金融业务往来,但并没有涉及冻结他们在瑞士的资产。但在瑞士民意、各主流政党政治人物和欧盟的压力下,228日,瑞士政府决定撤回此前的立场,宣布跟进所有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赞成将俄罗斯的受制裁银行踢出SWIFT国际金融转账信息交换系统,并跟进欧盟的决定,对俄罗斯所属航班关闭领空。

中立国

瑞士东临奥地利,南靠意大利,西临法国,北挨德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只有4.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不到900万的人口。1618年至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成了首次全欧洲战争,史称“三十年战争”。正是在这场欧洲大混战中,瑞士邦联内部开始形成严守中立立场的共识。


一方面,瑞士不介入交战国任何一方;另一方面,瑞士又与各交战国保持贸易往来,为其提供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甚至还为交战国提供居中调停,大发战争财。由于瑞士的中立地位给各交战国带来了现实的利益,因此在1815年的欧洲维也纳和会上,面对瑞士提出的确立其永久中立地位的要求时,列强出于自身利益,共同承认了瑞士永久中立的地位:只要瑞士不参与任何冲突,不派遣雇佣兵,瑞士就不再成为战争场所。中立国基本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小国承诺中立,周边大国认可。

一战期间,面对人类文明史上最残忍的绞肉机,瑞士再一次向各交战国递交了中立声明,得到了交战邻国的认可。在此基础上,瑞士得以凭借其中立国的地位与分属两个阵营的邻国维持贸易关系并大发战争财。

一战后,国际联盟(即“国联”)成立,1920年,国际联盟再次确认了瑞士为永久中立国,并将总部选址在瑞士的日内瓦,以表明其不偏不倚的态度。到今天,许多的国际组织都将总部设在瑞士。

瑞士不仅是全球富人的金库,是大宗商品的世界霸主,也是一个精致的工业强国。从众所周知的军刀、手表、鼠标、无人机、奶酪、巧克力,到享誉行业的香精、助听器、精密机械、自动化设备,再到银行、制药、旅游和会展,无不来自于这个小小的瑞士。最赚钱的,当然还是瑞士银行。

瑞士银行发家史

16世纪中叶,基督教加尔文教派从日内瓦兴起,出现了影响整个欧洲大陆的新教派和新教徒。当时除了在瑞士受到保护外,欧洲大陆其他地方的新教徒几乎都受到了迫害。为了避祸,大批新教徒携带财富陆续从法国、意大利等国逃到瑞士,他们的金融需求催生了最早的瑞士银行业。为保护这部分“高净值”人群,银行家们建立起一种非正式的保密制度。

1713年,瑞士日内瓦议会制定了一项规定,银行必须登记客户信息,但未经市议会批准,不得泄露给储户本人以外的任何第三方。这标志着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已经上升到地方政府制度层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


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武力逼迫,德国公民在瑞士银行的存款转入德国国家银行。1934年,3名德国犹太人因拥有瑞士银行账户被纳粹处决。为避免这类存款流失事件再次发生,瑞士议会同年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瑞士银行法》,其中特别加入银行信息保密及泄密处罚等条款。这些强制性条款标志着瑞士银行保密制度从地方规定上升到了国家法律层面。


所谓银行保密,就是指所有在银行工作人员,无论高级职员还是普通雇员,都不得泄露任何与业务有关的资料,甚至连简单的信息(某人是否是银行的客户),都要守口如瓶。“不准拍照,不讲姓名,有些甚至不设招牌,只标有经营者的名字”,这是瑞士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规矩。办理个人秘密账户的职员绝对可靠,经过学徒制度的良好职业教育。如果有谁违反了保密法的规定,等待他的将是巨额罚款和蹲大牢。

由于《银行保密法》的存在,全世界的有钱人都愿意把财产存放在瑞士银行。由于吸纳的存款太多,储户在银行存款不但没有利息,反而还得向银行交纳管理费,这在世界其他银行业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瑞士银行除储蓄功能外,还负责资产管理、借贷、投资、保险、再保险等业务。估算,全球1/3的私人资本存在瑞士银行中,瑞士银行是在为全球管钱。

纳粹黄金案

瑞士银行里的财富源源不断,但另一个问题随即产生:如果某人在瑞士银行以匿名方式存入一笔巨款,而他本人突然去世,生前既没有交给银行一份遗嘱,临终时也没有机会把取钱的密码告诉家里人,那他的这笔存款谁来继承呢?

二战爆发前,许多犹太人在瑞士银行都有大笔存款,后来这批人大多在德国的集中营里遇害,银行账号和密码也随着他们化为灰烬。二战结束后,瑞士银行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了部分赔偿,却把大多数存款隐匿起来。对于存款主人的后代们来说,他们只知道父辈有财产并且常到瑞士去。

1989年,这个秘密被捅出来。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埃杰·布朗夫曼亲自到伯尔尼同瑞士银行协会交涉。估计是几十亿美元,结果一共发现了775个无人认领的账户,存款总计只有3200万美元(再少也是一笔巨款)。毕竟过去50多年,当事人和知情人都已不在人世,要想完全查清,谈何容易。丑闻被揭露后,瑞士政府和银行为改变尴尬局面,曾提议建立两项基金:一项是1500万瑞士法郎的大屠杀纪念基金,一项是70亿法郎的团结基金。用这两项基金运作后所得全部利润,补偿种族灭绝的受害者。然而犹太组织坚持要一次性赔偿10亿美元,双方观点相差甚远,这事就一直僵在那里。


不仅如此,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把掠夺来的大部分黄金重新烧铸成每块近400盎司(约合12公斤)的金锭,一部分藏在德国各地和帝国银行,另一部就分藏在其他一些中立国的银行(瑞士银行正是大笔纳粹黄金的理想保险箱)。二战结束前,瑞士人看到德国气数已尽,下令冻结了德国的账户。由于1946年冷战刚刚开始,西方盟国不但需要瑞士严守中立,更需要瑞士银行里的钱进行战后重建工作,对瑞士银行也就没彻查。结果瑞士最后向英、法、美归还了6000万美元。按照盟军事先的估计,瑞士银行应存有大约5亿多美元的纳粹黄金。


随着冷战,美苏之间形成新的均势,瑞士才得以喘息。由于彼此之间的不信任,两大阵营的交易既不是用美元,也不使用卢布,而是使用中立国的瑞士法郎。

1987年,在菲律宾的马科斯、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等独裁者政权被推翻后,他们在瑞士银行保管的巨额财产随之曝光,引发世界哗然。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改革,取消了匿名帐户,要求职员“了解你的客户”,如果申请开户者是在外国担任公职的“政治公众人物”,银行会对其可能带来的法律或声誉风险做出评估。这些领导人的亲属也在名单之上。如果申请人要通过中间人处理相关开户事宜,他们还得签署一份特殊的清单,声明谁是受益人。


911事件发生后,面对全球范围的反恐压力,瑞士银行公布了一批涉恐组织和人员的账户。2004年,在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持续施压下,瑞士银行启动新规,凡利用匿名账户向境外进行大额汇款的客户,银行必须公开其真实身份,这是瑞士首次打破匿名账户保密规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苏联解体,美元体系一家独大,导致全球金融机构不得不低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年底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瑞士再次成为众矢之的。美国司法部以“协助逃税”为由起诉瑞银集团。瑞银第一反映是拒绝,但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于2009218日达成协议,同意支付7.8亿美元的罚金,提供250余名美国客户名单,以避免受到刑事诉讼。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美国人的胃口。美国司法部于19日向迈阿密联邦法院起诉,要求瑞银集团向美方提供5.2万个,拥有秘密账户的美国客户名单。惊掉下巴的瑞士联邦法院,立即于20日下令禁止妥协。2013829日,瑞士才同美国签署反避税和解协议。2014年,瑞士瑞信银行向美国支付了26亿美元罚款(奉旨讨债,美国政客的表态通常冲在前面放前炮,美国司法部门跟在后面放排炮收割)。

正是通过不断逼迫银行与瑞士政府让步,美国不断以国内法来约束世界金融体系,最终形成事实上终结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现状,彰显了美国国际金融霸权(汇丰就是为了断臂求生,才出卖自己的客户)。

20147月,经合组织(OECD)在二十国集团(G20)委托下,发布了《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标准》(AEOI),并获得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为各国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工具(中国不在瑞士公布的第一批交换国家之列,20199月才把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加进去)。

可见,只要全球仍然是美元体系一家独大,世界金融企业就仍将在漩涡中挣扎。瑞士等中立国家,这回加入制裁阵营,反映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无意维持类似雅尔塔体系达成的大国平衡。

一场战争就瞬间让“体育无国界”、“”艺术无国界”、“音乐无国界”、“科学无国界”、“平台无国界”的口号,原形毕露。道德无不败给了实际的国家利益。

这几天欧美媒体唱衰俄罗斯,仿佛俄罗斯气数已尽,经济和军事将一败涂地;暗示中国站错队,后果很严重,但这些并非事实。

在美国的后花园拉丁美洲,阿根廷、巴西拒绝制裁俄罗斯;

在漩涡中心的欧洲,塞尔维亚、匈牙利、土耳其拒绝制裁俄罗斯;

中东的叙利亚、东亚的朝鲜、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均拒绝制裁俄罗斯……

显然,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多极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往期文章:

台湾大停电,用爱发电咋不灵验了?

前苏联的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

亚洲唯一的永久中立国,谁也不接近谁也不得罪

俄乌战争,打翻“潘多拉魔盒”

颠倒黑白,舆论战的主战场,在中国打响

车臣那些年,从对手变成打手

战争年代,平民的生存指南

琉球群岛,到底是谁做主?

SWIFT,解密金融领域的“核弹头”

沙特往事,刀剑与信仰

有“锂”走遍天下?筹建锂欧佩克背后的博弈和算计

乌克兰危机升级,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