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万里晴 九万里
2024-08-30


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GDP数据相继出炉,新的排名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突出看点有:美国、中国牢牢占据前两名,但差距略有拉大;德国和日本排名易位,分居第三和第四;印度超越英国,进入全球前五。

美国或将实现“软着陆”。

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2.5%,继续保持第一大经济体地位。

美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预期,市场对美国激进加息后经济衰退的担忧减弱,“软着陆”可能性上升。

经济持续增长。在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数万亿美元的疫情救助和产业投资政策的接续刺激下,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8个月。

其中,个人消费支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商业投资和住房等领域也逃脱了加息冲击,助推了经济超预期增长。

存在数据“注水”。虽然美国的GDP增长数据很漂亮,但美国经济存在着“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

2023年美国发行的国债相较于2022年整整增加了2.5万亿美元。而美国采用的是支出法GDP算法,钱印出来、发下去基本上就算是GDP了。

所以,美国经济表面上呈现上涨趋势,实际上是靠着印发的国债疯狂“注水”。

“副作用”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就爱搞财政货币刺激的老套路,虽然短期提振效果明显,但长期“副作用”很大。

随着储蓄减少和高息债务负担的增加,消费者能否持续支出还要画上个一个问号,美国经济“好景”恐怕长不了。

德国“躺赢”成季军。

由于前两名排序没有变化,新的GDP排名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德国超越日本,成为季军。

实际上,德国实际GDP增长率为负0.3%

多年扮演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2023年却在拖欧洲经济的后腿,可以说是表现最差的发达国家之一。

然而,衰退的德国却以4.42万亿美元名义GDP规模,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属实让人有些意外。

汇率问题是关键。2023年,欧元对日元的汇率指数,从年初的141,上升到年底的158,升值幅度大约是12%。这意味着,即便德国经济规模与2022年保持不变,也要比日本高出12%。

经济确有问题。实际GDP负增长,反映出德国经济的难题是切实存在的,具体包括俄乌冲突后能源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出口下降等。

日本被反超“丢了面子”。

2023年,日本名义GDP为4.2万亿美元

看似日德两国数值差距不大,但日本就此失去“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地位,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

偶然因素是日元贬值和物价上涨。

名义GDP是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与实际GDP相比,名义GDP更易受到物价波动影响

日本共同社认为,日本GDP跌出全球前三,是受到了日元对美元贬值、俄乌冲突背景下德国物价上涨势头超过日本等因素的影响。

必然因素是日本经济增长缺乏稳定动能。

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和通货紧缩状态,工资没有上涨,导致日本内需严重不足,消费一蹶不振,企业对投资也抱持谨慎态度。

资源短板问题难以解决。日本资源贫乏,高度依赖海外进口。俄乌冲突叠加中东乱局,引发国际能源价格暴涨,推升了日企生产成本,导致利润减少。

支柱领域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曾几何时,“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独领风骚,索尼、尼康等企业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但由于因循守旧的经营模式,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比正逐步降低,难以在新兴经济体入局的国际竞争中始终保持绝对优势。

背信弃义削弱经济增长潜能。日本政府强行启动“排核入海”后,日本水产品出口面临严重挑战。多地水产品商家焦虑倍增,相关产业复苏进程缓慢,严重拖累经济增长。

“老仙”加持印度超英。

近年来,印度莫迪政府经济改革成效显现,经济稳步增长,先后超越了法国和英国,现已位列全球第五

与德国超越日本的“偶然性”相比,印度经济排名上升似乎更有其必然性。

印度步步为营。印度不仅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而且劳动力充满朝气和活力,“人口红利”明显。

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印度拥有最低的抚养比,这意味着无论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私营制造业,都能吸纳大量适龄劳动力。

有国际机构预测,印度经济超越英国后,可能在2027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四,甚至在2030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

英国节节败退。相比之下,英国的GDP排名明显在走下坡路。

作为发达国家,其劳动力成本较高,但英国近年来忙于脱欧和党争,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方面,几乎无所作为。

尤其在英国离开欧盟以后,经济颓势更是明显。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2023年中美GDP差距约为9万亿美元,相较2022年差距有所拉大。

但实际上,中国经济5.2%的增长率远高于美国的2.5%

中美两国GDP估算方法向来不同:中国是“生产法”,美国则是“支出法”。简言之,中国是基于大量产能驱动的经济增长,而美国是基于大量消费驱动的增长。

中国经济占美比重之所以会从约70%下降至约65%,通胀与汇率变化是直接原因

2023年美国通胀率为4.1%,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进而推高了其GDP数据。同时,2023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升值约5%,使得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相对下滑。

中国经济韧性强、后劲足、潜力大、办法多,具备市场、人才、规模、赛道、制度等多方面优势。2024年,中国改革的味道越来越浓,改革的成色越来越足。

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近日,多家国际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5%左右,远高于美国2%上下的预测值。随着中国宽松政策空间打开,相关举措推进落地,经济基本面优势将逐步凸现,在此基础上,人民币有望进一步升值。照此计算,今年中国经济占美比重将重返70%以上。

风物长宜放眼量。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扫码关注“九万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九万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