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司法实践

张光磊、蔡晓霞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2022-10-05

本文首发于《商法》之“涉外争议解决”栏目,

经授权转载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法院受理涉外案件后,考虑到案件审理中的诸多不方便因素,认为由其他法域的法院审理更加方便,因而放弃对案件的管辖权。


不方便法院原则规定于2005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涉外审判纪要”)第11条及2015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民诉法司法解释”)第532条。根据上述规定及司法实践,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或不方便管辖的抗辩

该条件是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的程序前提。若被告在应诉中未提出管辖权异议或不方便管辖的抗辩,法院一般不主动适用该原则拒绝管辖。


(2)

受案法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

不同于涉外审判纪要,民诉法司法解释未将“受理法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规定为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条件。尽管如此,民诉法司法解释施行后,司法实践仍然遵循该原则的适用前提是,中国法院对案件拥有管辖权。否则,受案法院可直接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而无进一步审查是否存在不方便管辖因素的必要。如在[2016]沪民辖终99号案中,因案涉协议约定台湾法院管辖,二审法院认定内地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据此纠正了一审法院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裁定。


(3)

不存在中国法院的协议管辖或专属管辖

对于“当事人之间不存在选择中国法院管辖的协议”及“案件不属于中国法院专属管辖”这两个适用条件的理解,实践中并无争议。需要说明的是,不存在选择中国法院管辖的协议,亦包括虽有管辖协议但约定无效的情形。


(4)

不涉及中国国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利益

实践中,法院以不满足该要件,而拒绝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情形较为多见,并且,法院常依据国籍或惯常居所判断案件是否涉及中国及中国当事人利益。例如,在[2016]鲁民辖终245号中,被告是境内注册法人,法院因此认定案件处理结果与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不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在[2016]苏民辖终180号案中,法院认为,虽然当事人长期居住在菲律宾,但仍为中国公民,因此当然涉及中国公民的利益,驳回了不方便管辖的抗辩。


(5)

中国法院审理案件存在重大困难

对这一要件的判断,民诉法解释规定须满足两项认定条件,即案件争议的主要事实未发生在中国境内,及案件不适用中国法律。实践中,对于该要件是否满足,尤其是争议的主要事实是否发生在中国境内,法院拥有较大的裁量权。如在[2015]沪高民二(商)终字第S7号案中,一审法院认为,案涉借款从原告香港账户汇至被告新加坡账户,故借款关系的主要履行事实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二审法院认为,原告的付款指令在中国境内发出,且借款用于被告对其境内子公司的增资,故争议的主要事实并非与中国无涉,据此认定不应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


此外,即便案件争议的主要事实发生在境外且案件适用境外法律,法院也不必然认定审理案件存在重大困难。如在[2016]粤0391民初852号案中,法院指出,衡量审理案件是否构成重大困难须因时因地而异。现今交通与信息传递的便利性已极大降低地域与语言造成的不便影响。并且,该院集中管辖全市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具备较完善的法律查明机制,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不存在重大困难。


(6)

境外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且审理更加方便

已存在境外平行诉讼不构成境内法院审理案件的不方便因素。如在[2018]最高法民辖终261号案中,法院认为,香港法院是否已受理案件不影响内地法院对案件的管辖,内地法院是否受理,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


实践中,除了前文提及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法院会考虑被告应诉、文书送达、证据获取、证人出庭作证等多种因素判断外国法院审理是否更加方便,并从保护当事人权益角度出发作出最终认定。


其中,“判决能否得到执行”是重要考虑因素。如在[2015]沪高民二(商)终字第S7号案中,被告可供执行的财产在中国境内并被采取保全措施,法院认为,因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不包括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即使原告在新加坡法院胜诉,其也难以在中国境内有效执行到被告的财产,故新加坡法院并非审理该案的更方便法院。最高院在“某律师行诉厦门华洋彩印公司代理合同纠纷案”中亦以执行标的位于中国境内为由,认定案件由境内法院审理更为适宜。



争议解决专栏往期文章


1. 仲裁 | 诚实信用原则在大陆商事仲裁中的适用

2. 仲裁 | 国际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

3. 诉讼 | 北京高院首次认可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

4. 境外仲裁中的临时措施及在中国法下的可执行性

5. 目标公司回购投资人股权的合同条款效力是否迎来确定结论?——简评最高院第96号指导案例

6. 刍议仲裁和解裁决书和调解书的异同

7. 法人人格否认的实务观察

8. 违约与侵权竞合对争议管辖的影响 ——以必要共同诉讼为主要视角

9. 回顾外滩地王案——股东优先购买权规范穿透适用的斟酌因素

10. 两稻相争,香源何处 ——“稻香村”商标争议简析

11. 争议解决条款重点问题(一)——涉外合同中的法律适用条款

12. 内地承认执行香港法院判决的现实途径

13. 争议解决条款重点问题(二)——涉外合同中的争议管辖条款

14. 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境外法查明

15. Ascertainment of foreign law in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16. 争议解决 | 私募股权投资“对赌协议”新探

17. 伦敦国际仲裁院发布2020年仲裁规则

18. 印度再度禁止中国APP——忍气吞声,不如依法抗争!

19. 旧文新推 | 论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大陆境内仲裁的程序法

20. 登记对跨境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

21. Document No.29 and the validity of cross-border guarantees

22. 从最高院司法判例看股东代表诉讼在公司强制清算程序中的适用原则

23. 《纽约公约》“公共政策”条款在中国的适用

24. Applying New York Convention’s ‘public policy’ clause in China

25. 新证据规定下的域外公文书证

26. New provisions on extraterritorial public documentary evidence


作者介绍



张光磊

合伙人

010-5809 1515

zhang.guanglei@jingtian.com


张光磊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民法学硕士和商法学博士学位。此外,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为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张律师拥有中国及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为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册仲裁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兼职导师。


张律师的主要业务领域为争议解决,在民商事诉讼、仲裁、调解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声誉,于2018年被CLECSS评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律师,并于2020年被《商法》评选为“A-list法律精英100强”。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主办的2019国际仲裁中文赛中,张律师带领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获得北京赛区冠军和全国亚军,其个人在所有场次比赛中均被评为最佳律师。


张律师曾代表境内外客户处理过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及其分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珠海国际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仲裁机构及中国不同层级法院的数百宗民商事案件。张律师擅长在跨境交易纠纷中为客户制定整体解决方案,曾在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诉讼和仲裁程序中多次担任中国法顾问及专家证人。


张光磊律师历史文章

1. 法人人格否认的实务观察

2. 违约与侵权竞合对争议管辖的影响 ——以必要共同诉讼为主要视角

3. 回顾外滩地王案——股东优先购买权规范穿透适用的斟酌因素

4. 两稻相争,香源何处 ——“稻香村”商标争议简析

5. 争议解决条款重点问题(一)——涉外合同中的法律适用条款

6. 内地承认执行香港法院判决的现实途径

7. 争议解决条款重点问题(二)——涉外合同中的争议管辖条款

8. 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境外法查明

9. Ascertainment of foreign law in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10. 登记对跨境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

11. Document No.29 and the validity of cross-border guarantees

12. 《纽约公约》“公共政策”条款在中国的适用

13. Applying New York Convention’s ‘public policy’ clause in China

14. 新证据规定下的域外公文书证

15. New provisions on extraterritorial public documentary evidence




蔡晓霞

律师

010-5809 1243

cai.xiaoxia@jingtian.com


蔡晓霞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拥有中国律师执业资格。蔡律师的执业领域为争议解决,曾代表境内外客户处理过数十宗民商事诉讼仲裁案件,并曾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常年和专项法律服务。



蔡晓霞律师历史文章

1. 争议解决条款重点问题(一)——涉外合同中的法律适用条款

2. Ascertainment of foreign law in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声明 DISCLAIMER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可视为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对有关问题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如您有任何法律问题或需要法律意见,请与本所联系。

This article is for your reference only and not to be deemed as formal legal advice given by Jingtian & Gongcheng or its lawyers. Please contact us directly for formal legal advice or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evant issue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