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向洋:向丘成桐教授学习语文

沈向洋 数理人文 2023-12-08
作者简介:沈向洋,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专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软公司前执行副总裁、第三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本文收录于《我们眼中的丘成桐》(Impressions of Shing-Tung Yau and His Mathematical World,郑绍远、季理真、徐浩、杨晓奎 编,International Press, 2019),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非常有幸在二十五年前就认识了丘成桐教授,当时我在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学院读研究生。记得第一次见到丘先生的时候,我向他介绍了如何用投影几何来做三维物体和场景重建的研究工作。可能因为心情太激动,我当时讲得不是很清楚。丘先生听完后很客气地说:Harry,你要再多学些几何。于是,我下定决心到数学系去修微分几何和拓扑学的课程,也自学了一些积分几何。这些几何知识对我后来的研究,特别是在图形学方面帮助很大。


后来能和丘先生熟悉起来,缘于在国际计算机图形学大会(SIGGRAPH)上认识了丘先生的高徒顾险峰博士,并了解了他们的工作。险峰是清华的高材生,先是去了哈佛师从蒙福德(David Mumford)攻读博士。后来蒙福德从哈佛去了布朗大学,险峰也就成了丘先生的、可能唯一的、在计算机方向的博士生,他们的研究方向之一叫做共形映射 Conformal Mapping。丘先生在做几何分析时用到的工具,例如保角几何和蒙日–安倍方程,在很多工程方面都有很漂亮的应用, 险峰已经成功地把它们引入到计算机图形学、医学图像处理、脑图像分析等问题中。 


工作以后,有时去波士顿出差,感谢险峰的安排,让我能有机会去丘先生在哈佛的办公室当面请教。丘先生一点也没有架子,对我们这些后辈很提携,而且非常好客,他多次请我到哈佛附近的餐馆吃饭。记得有一次,Brian Greene 正好从哥伦比亚大学过来看他,我们就一起去他最喜欢的燕京中餐馆去吃午餐。可能是丘先生实在是去过太多次了,那里的很多人都以为他是燕京的老板!可惜,现在燕京已经关门了,中餐馆的生意在美国不容易做。


和丘先生多次交流后,我愈发感佩丘先生文学修养之深厚、历史知识之丰富、中文运用之自如。丘先生告诉我,他学术上的成功,主要因为有他父亲亲授的中国语文历史作为坚实的根基, 再与西方自由科学思想相结合。从此打通任督二脉,终成一代高手。他六岁在香港生活的时候,曾和父亲坐巴士途经大帽山,他父亲出了一句上联“云遮大帽山”,他很快就想出一句下联“雨洒浅水湾”,那时候就显示出他的文学天赋。


云遮大帽山

雨洒浅水湾

(丘先生六岁于香港)


两年前的暑假,有幸和丘先生、丘师母及一众数学家结队成行,纵游河西走廊。在敦煌观摩莫高窟、榆林窟的壁画和卧佛之余,我和丘先生讨论人工智能写诗做对联的技术,并介绍他开始和微软小冰(聊天机器人)聊天。我给丘先生演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中文对联系统(http://duilian.msra.cn),我试了个上联:丘家祠堂,系统对的下联是:王者境界。


丘家祠堂

王者境界


丘先生出的上联是:沈家祠堂向洋开,微软对联系统对的下联是:王者气象奔海去,有横批:世代书香,还可以选择这样一幅配画。


沈家祠堂向洋开

王者气象奔海去

横批:世代书香

(微软自动对联系统 http://duilian.msra.cn) 



丘先生笑言,你这个系统一定是下属做了奉承领导的,他当场作了更好的对联赠送给我太太。


沈家祠堂向洋开

陈氏夫人家恩垂

(丘先生 2017 年于敦煌)


敦煌之旅让丘先生诗兴大发,答应为敦煌研究院王院长写一篇敦煌赋。结果丘先生越写越高兴,决定要写成一篇更长的、上下五千年中华赋, 从史前洪荒到春秋战国,从两汉风华到盛唐气象,再到敦煌石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念天地之悠悠,数中华之坎坷。于是,每天坐在旅游车上,都能有几段丘先生的词赋先睹为快,实在不亦乐乎!


多年来与丘先生交流学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能从语言、文学、历史中领会出做学问的道理。丘先生很欣赏王国维。他说,王国维用来描述成就大事的三个阶段的宋词,正好映衬出他自己在证明卡拉比猜想时的心路历程:开始时,“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然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中心境的微妙变化,我也深有同感,但我的领悟却是从三个英语单词的关系中来:arch, search, research。Arch: 站在高处,对问题有整体理解;Search: 搜索不停,废寝忘食;Research: 搜来搜去(Re-search),上下求索,直到灵光一闪,答案出现。


多年前,丘先生曾将他的诗文集赠送给我。徜徉其间,我特别喜欢他在书中对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从数学的基本意义、数学的文采和数学的“赋比兴”,能看到伟大的数学家们的高瞻远瞩,学习他们如何把握学问发展的方向趋势。而数学的意境、数学的品评和数学的演化,也确实与文学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丘先生这种探空间之性质,究天地之所生,参万物之行止,从心所欲潇洒治学的精气神,源自家学,却又中西合璧,青出于蓝,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有道是:无问西东,沟通学术。有德河山,以荣家国。丘先生实楷模也。■


(2019 年 3 月 10 号于西雅图)


推荐阅读

1. 丘成桐:数理与人文

2. 丘成桐: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上)

3. 丘成桐: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下) 

4. 丘成桐、顾险峰:计算共形几何(英文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International Press, 2007.




丘成桐、刘克峰、杨乐、季理真 主编

《数学与人文》丛书已出版 30

欢迎关注《数理人文》杂志微信版

© International Press of Boston

微信订阅号:math_hma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