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社

其他

上汽荣威,能否翻盘?

DMH、飞凡R7及飞凡F7新能源车型,均可在车辆成交价的基础上,额外申领3000元购车消费券。本次消费券累计发放金额高达5000万元。在消费券之外,上汽集团针对荣威RX5及荣威RX5
9月16日 下午 5:06
其他

营收净利双双下滑,140亿食品龙头怎么了?

张佳儒2006年,央视黄金广告时间,皇上专业户张铁林一句“涪陵榨菜,我爷爷的爷爷都说好!
9月14日 下午 5:14
其他

证监会出手,立案调查超100起

李德林
9月13日 下午 5:12
其他

连续两月销量下降超40%,汽车巨头怎么了?

采用本田中国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在发布会上,本田推出了“烨”品牌的三款新车型,分别是“烨S7”、“烨P7”和“烨GT
9月12日 下午 5:19
其他

徐翔官司败了,赔钱的路才刚刚开始

观看更多Original,徐翔官司败了,赔钱的路才刚刚开始尺度商业已关注Share点赞WowAdded
9月11日 下午 5:12
其他

500亿规模基金公司,净利润下降99%

刘振涛编辑
9月10日 下午 5:10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从新能源汽车崛起,读懂中国经济的新机会与新动力

9月中旬,我国8月宏观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布。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蔡含篇分析认为,8月,稳增长政策发力,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工业需求逐步复苏。回顾7月宏观经济数据,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持续恢复、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这些分析和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韧性依然在,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盛、花旗、德意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也在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从侧面上凸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充满信心。除了国际社会,中国企业界对未来虽然各有预期,但那些“善于发现机会”企业,则已悄然突围与崛起,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亦充满信心。此前,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超大规模的本土市场、极其完善的产业环境、优秀出色的工程师队伍和人才资源,还有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都让企业坚定了信心。中国经济的底气和信心,源于中国产业科技创新带来的澎湃动力,也来源于政策指导下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持续激发的市场活力。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我们要相信中国经济的庞大市场,在任何情况都有机会。也许,中国的企业家应该看到,不一样的经济动能转换,不一样的发展路径,追求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追求硬科技,追求科技创新,以这种高质量发展才是中国新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新机会、新动力。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九年世界第一,2023年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功不可没。在中国经济这片广阔又肥沃的土壤上,除了中国汽车品牌快速崛起,以特斯拉、德国大众等为代表的海外品牌茁壮成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零售额4.8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3%,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市场主体的信心进一步增强,预期更加稳定。中国经济实力雄厚:新能源汽车“链”出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伊始,就坚持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路线,在全产业链深入布局,保证了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回顾历史,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将两辆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运到上海,这是现代汽车首次进入中国,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大新闻。晚清到民国,中国实业家有诸多汽车工业的构想和行动,终因日本的侵华战争而遭破灭。直到1953年7月,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起步。1956年7月15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量产汽车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全球汽车工业沉浸在燃油车的狂欢中,中国就悄然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1992年,新能源汽车研究被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投资1500万元重点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过去的几十年,发达国家依靠先进技术和供应链掌控上游,以供应链为基础,在资本加持下,不断建立行业的价格秩序,进而实现汽车产业的控制。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必不可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产业战略前瞻,以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在供应链深入布局,把握住了这一赛道的全球话语权。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归根结底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强大。在安徽合肥,已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2023年产业集群实现营收近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核心的“三电”(电池、电驱、电控)、“三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领域均有布局。在长三角地区的造车路线图中,形成了高效协同的“4小时产业圈”,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配齐所有零部件:上海提供芯片、软件,江苏常州提供动力电池,浙江宁波提供车身一体化压铸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已形成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本和效率在每一个环节实现优势集成。总结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成长为产品硬、叫得响、市场好的“六边形战士”绝非偶然,而是中国工业、新能源产业链“链”出强大的必然结果。中国汽车“驶”向全球,民营企业有力量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从根本上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亦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十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8.4万辆,销量为7.5万辆。仅过了一年,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3万辆,同比增长3.4倍,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到了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延续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这一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7.9%,达到491万辆,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1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7%。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绿”量,成为中国智造在全球市场的闪闪发光的新名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三样”相关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30.3%、54.0%和22.8%;2023年“新三样”出口增幅高达29.9%,出口额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会见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称,欢迎长城汽车将更先进的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产品带到埃及。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重要配套活动——中非企业家大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已经在埃及、南非、尼日利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肯尼亚等16个非洲国家开展业务,下一步将加大在非洲的投入。除了长城汽车、小米汽车、奇瑞、吉利汽车、比亚迪、哪吒、“蔚小理”等民营车企实现了产品或技术出海,他们从整车到动力电池等领域积极创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历程中重要的创新力量。2023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意见》方向精准,内容全面,举措务实,给当下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风物长宜放眼量,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我国民营车企有望做出更大的贡献。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65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20.3万辆,仅占全球销量的8%。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预计达1700万辆,2030年预计将超过4500万辆。对比可见,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空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大水养大鱼”。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诺伊曼认为:2024年,由于中国经济产能“巨大”,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可能会继续增加。新能源汽车是能源、5G、互联网、半导体等多个超级赛道融合的载体,产业链长、关联度高、附加值大,其高质量发展也将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望进一步增长,中国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多份额,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九连冠”密码: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2024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这是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经营主体自主权、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回顾历史,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销在全球实现“九连冠”,正是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结果。2014年5月,关于“必由之路”的重要论述一锤定音,自此,新能源产业上下坚定信心,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宏观布局,加速铺展开来: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我国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措施70余项,涵盖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投资管理、生产准入、财政补贴、基础设施,构建起全方位、系统化的支持体系。比如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20%、2035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中远期目标。202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下沉市场的渗透。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产业链上下信心与底气十足,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在汽车整车领域,长安、上汽、广汽、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等车企积极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甚至实现对合资品牌技术反向输出。“蔚小理”、小米集团、赛力斯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在智能驾驶、芯片制造等多方面突破,打造全球豪华电动汽车标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亮眼成绩,离不开中国经济这片广阔又肥沃的土壤。一方面,中国工业基础雄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得以“链”出强大。另一方面,规模庞大、层次多样的国内市场为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迭代升级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环境,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增程式汽车百花齐放。IDC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车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8年达到2300万辆以上,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8%。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11500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23000亿元。中国汽车市场除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完备的制造能力,更有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对内,放开新能源汽车投资准入管理,激发市场活力;对外,取消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向跨国企业敞开大门。得益于中国政策环境、产业链和人才的强大支持,2023年8月,特斯拉在3年内实现了生产整车破百万。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承认,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表现最好的工厂。如今,高层发布《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无疑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更加优化。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可以预见,在政策的持续发力下,中国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不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也将催生更多新能源汽车一样引领全球的超级产业。不管是小米的崛起与全球化,还是特斯拉品牌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本土化制造,如新能源这些超级产业的壮大,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动能,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信心。经济总有周期的波动,但中国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供应链,更有庞大的市场,也能链接全球市场。因此,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当下更需要“发现机会”的眼光,更需要重新审视新改革开放格局下的新机会、新动力,转向硬科技、转向中国智造、转向扬帆出海、转向高附加值生产制造与贸易。乐观者前行。未来的中国经济,对于中国的企业家而言,必将淘汰“躺平”的悲观者,也必将会有更多踏实“前行”的乐观者真正崛起。
9月9日 下午 5:16
其他

地产大佬坑了保洁阿姨

Close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尺度商业已关注Share点赞WowAdded
9月6日 下午 5:21
其他

“2008年以来最难的乳业周期”,蒙牛何以能穿越?

8月28日,蒙牛乳业(02319.HK)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2024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实现收入44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6%;实现经营利润31.2亿元人民币,但毛利率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至40.3%,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7%。这一组数字中,既能深刻看到乳品行业的现状,又能解读出蒙牛本身的发展态势。从资本市场视角看,营收和利润代表的是整体大盘,和行业大环境强相关,而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则彰显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质量。去年以来,乳业需供矛盾凸显、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进而导致原奶过剩、奶价下跌、品牌陷入价格战,似乎进入了“至暗”时刻。今年7月份的第十五届奶业大会上,蒙牛集团总裁高飞表示,“当前中国乳业正面临着自200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显然,在这样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下,蒙牛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的提升,让外界看到了蒙牛的基本盘和市场竞争力。这也是财报公布次日蒙牛股价大幅上涨9.65%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当口,蒙牛的中报无疑成为了行业的一面晴雨表,备受各界关注。投资界希望在这家龙头身上重拾对乳品行业的信心,业界则期待在蒙牛的战略和经营上得到镜鉴和启发。而蒙牛自身对这份中报的定位是“穿越周期挑战,拥抱变化迎难而上”,其在行业挑战周期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布局,已跃然纸上。“一体两翼”,穿越挑战周期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8月29日,蒙牛发布年中报的次日,股价迎来大涨,一度涨超10%。这说明尽管营收下降,但从蒙牛在逆境中表现出的韧性来看,资本市场还是对其抱有足够的信心。同日,高飞在香港召开的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首次公开蒙牛未来经营策略——“一体两翼”,即主体业务为“一体”,创新业务+国际化业务为“两翼”。结合中报内容不难发现,在过去的经营理念中,“一体两翼”早就初见端倪,一直以来,蒙牛都在深耕主营业务的同时,寻找、打造新的增长极,一边“守正”,一边“创新”。在常温液态奶、低温酸奶、鲜奶、奶粉等传统品类业务上,蒙牛都持续夯实了原有的市场地位。其中低温酸奶在低温品类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下,蒙牛聚焦品牌产品创新,实现线下卖场份额第一,在便利店、仓储会员等新兴渠道布局实现高增长,整体跑赢行业,连续20年市场份额第一。可以说,在这些长期以来的主体优势业务上,蒙牛始终在践行“更好”的标准。这点从特仑苏的“进化”上就可见一斑。特仑苏作为高端乳品行业的佼佼者,已深耕全产业链,成就品类制高点,但其在践行“更好”上无止境。在2021年推出的标志性产品沙漠·有机奶,更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防沙治沙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典范。该产品的产业链可上溯到乌兰布和沙漠有机奶源基地,从种植、饲养到生产、加工及运输的产业链全程,均实现无污染、无残留、无添加,不仅兑现了品牌的绿色有机承诺,也成为产品品质的保障。而在创新业务上,蒙牛旗下奶酪品牌妙可蓝多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并进一步拓宽多年龄赛道,有望推动奶酪板块成为新业务增长极。6月,蒙牛奶酪和妙可蓝多如约完成整合,标志着蒙牛进一步整合业务发展、巩固奶酪品类领导者地位的信心和决心。冰淇淋业务则堪称创新业务和国际化业务的双重标杆,国内进一步放大绿色心情、随变、蒂兰圣雪、冰+等品牌,持续推进产品创新升级,加速品牌渠道整合营销;而在海外业务上,艾雪销售收入增长强劲,利润率大幅提升,稳居印尼市场份额第一,接下来将持续拓展越南、泰国等中南半岛市场。面对乳品行业周期波动大、消费增长乏力等问题,蒙牛这一轮可谓是谋长远、布全局的调整。总结而言,蒙牛在横向上积极拓展新赛道,优化结构并推动品类创新;纵向上深耕供应链,挖掘乳品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打造不同产品线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乳业品来说,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产品力和品牌力。而产品力和品牌力的背后是生产力,蒙牛的“新质生产力”与智能制造、绿色生产分不开。举一个例子,2023年落成投产的蒙牛宁夏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超级工厂和单体最大的液体奶工厂,经过一年运行已实现全球乳业工厂最高人效比,成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标杆。据了解,宁夏工厂“智”“质”并重,劳动生产率较传统工厂提高近20倍,能源消耗整体降低43%,通过关键质量点实时在线检测等技术实现转型效率提升15%,确保牛奶品质标准统一。乳业的未来必然需要持续绿色转型与数智转型,而数智工厂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提质增效、保障食品安全,还能实现生产链条可视化,增强消费者信任。一旦行业数智化转型进行到一定阶段,产业链上下游持续打通,有机会基于更精准的市场反馈来调节产能,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眼下需供矛盾的发生。因此,数智化会一直是蒙牛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也是度过困境的重要引擎。对于穿越挑战周期,蒙牛既有“一体两翼”的坚定战略,又有打造新质生产力、数智化转型等落地实践和方法论。由此,蒙牛获得穿越周期的竞争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龙头的长期主义,和生态伙伴一起过“万重山”如果说,由外向内看蒙牛的自身业务,其在逆境中能保持经营态势持续稳中向好,值得肯定。那么换个角度由内向外看,营收业绩的回落和行业的低迷依然不容忽视。任何企业都无法在洪流中独善其身,正如高飞在业绩发布会上所说“回归到整个生态圈思考价值链”,言下之意不能只顾自己,而要置身于行业大环境之中,考虑品牌在整个生态中的价值。而乳业周期也并非如想象中那么难以穿越,据尼尔森IQ监测(线下渠道)统计,2023年全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约41.3千克。这仅相当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22.6%至37.7%,而与此同时,全球年人均奶消费各项公开数据都超过100千克。这意味着,眼下乳业供大于求的困境并不是行业遇到了天花板,而是短期的供需矛盾无法得到纾解。当下存在三个长期困扰行业的主观因素,一是品类多元化不足,二是供需均衡性矛盾,三是产业链韧性不足。一旦环扣解开,牵一发而动全身,行业自然会进入新的良性循环。换言之,蒙牛提出的“穿越周期挑战
9月3日 下午 5:14
其他

Q2的美团:稳健如常,协同求新

来源:格隆汇Q2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商旺季,围绕吃喝玩乐的本地消费需求也迎来高峰。各大平台表现不一,美团再次稳定发挥。根据公司发布的财报,Q2公司营收达到823亿元,同比增长21%;年度活跃买家数和年活跃商家数双双刷新历史新高。美团坚定推进"零售+科技"战略,积极把握行业需求变化,满足本地用户的"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实现了稳健增长。二季报"稳"字当头当前,消费形态向多、快、好、省并重转型,美团继续在助力本地零售实体数字化上取得进展,核心本地商业实现稳中有进。Q2,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实现收入606.8亿元,同比增长18.5%。餐饮外卖方面,用户黏性、用户规模和购买频次继续提升,即时配送交易笔数达到了61.67亿,日均订单量达到6777万,同比增长了14.2%。美团闪购在第二季度通过拓展与各类零售品牌的合作,丰富了其商品供给。合作品牌涉及快消、服装、酒类和饮料等多个领域,使美团能够满足消费者在节日、旅行和露营等多种场景下的即时需求。另外,酒类零售的创新模式"歪马送酒"实现了较强的GTV增长。而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在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了显著增长。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60%,同时年度交易用户数和年度活跃商家数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此外,休闲娱乐品类在交易金额和订单量上同样实现了超过60%的同比增长,丽人和医美服务品类的GTV同比增长超过50%。值得一提的是,新业务方面,美团优选通过增强履约能力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这对新业务整体减亏起到了关键作用。Q2,新业务收入达到216亿元,同比增长28.7%;经营亏损大幅收窄74.7%至13亿元。此外,美团的其他新业务也保持了健康增长,共同推动新业务板块在增强盈利能力的路上持续稳步前行。融合创新加速,协同效应彰显今年以来,美团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不断推动各业务板块之间的融合创新,尤其是重点推进成熟业务中的"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的融合发展。回顾2024年2月,美团进行了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本独立的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以及美团平台、基础研发平台等整合。这一调整旨在加强各业务间的协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组织架构的重新梳理,是基于业务协同与效率提升的逻辑。对消费者而言,到店与到家业务存在较高的重合度,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同类需求,只是通过不同的履约方式实现。例如,消费者既可能选择到店就餐或体验服务,也可能因为时间、地点等限制而选择外卖或闪购服务。这种重合度使得两者在用户需求上形成了互补,共同构成了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满足体系。对商家而言,到店业务积累的线下流量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引导至到家业务,反之亦然。例如,消费者在浏览餐厅信息或进行到店消费时,可能会被推荐外卖服务或闪购商品,从而增加到家业务的曝光度和转化率。同样,外卖或闪购用户也可能因为良好的体验而转化为到店消费者。对美团自身而言,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到家和到店业务通过共享美团平台的大数据资源,美团能够更精准推送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的优惠信息,从而显著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效率。这也助力美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包括调整商家费率、优化配送路线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等,从而确保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在新组织架构下,美团不仅提升了组织效率,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动融合创新实践。第二季度,美团试点推出吃喝玩乐一体的"神会员"体系。相较于针对即时配送的原会员权益,神会员将即时配送、到店餐饮、酒旅等多个业务领域的优惠和权益进行打包销售,实现了业务的交叉营销和用户的深度绑定,并提升了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促进了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发展。截至7月初,参与"神会员"的商家数已达500万家。此外,美团推出了"秒提"服务,允许用户在App上一站式完成附近门店的验券、点单和自提预约等流程,不限堂食与外卖场景。此服务将覆盖茶饮、咖啡等高频消费品类,合作品牌门店超8万家。根据媒体报道,美团在面向成都商家的活动效果宣传页中举了四个案例,这些商家打通到店和到家以后,平均交易订单数/实付GTV/下单转化率分别提升了17%/20%/4%,品牌新客数增长约16%,显示出协同带来的积极效果。美团正在融合中加速创新,不断巩固其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生态体系日益紧密与强韧,核心本地商业基本盘发展愈加稳健。美团"稳"字诀美团一直是稳扎稳打型选手,不盲目扩张、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稳健的经营理念,由其商业基因决定的。从商业模式上看,美团植根的本地服务行业,消费具备高频、刚需、抗周期的特征。无论是日常的一日三餐外卖,还是偶尔的休闲娱乐、旅行住宿,这些服务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经济环境变化,但人们对基本生活服务的需求始终存在且相对稳定。这使得美团在面临市场波动时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业绩增长。此外,用户对本地生活的消费往往具备较高时效性或者较高稳定性特点。比如外卖即买即吃、即买即用,到店酒旅的稳定核销、稳定品质等,这要求平台提供高确定性的服务供给。美团凭借着较高的供给能力与履约能力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赢得用户信赖。这使得美团商业模式具备较高确定性。从消费趋势看,目前,不论是餐饮还是出游领域,各类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势层出不穷,且变化迅速,这非常考验平台的供给能力和运营能力。抓住瞬息万变的消费趋势,且精准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是平台"高确定性"能力的表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稳健"不代表保守。美团求稳,在逆风局里不出错;但美团亦求新,坚持"零售+科技"理念,顺风局里敢创新。在Q2旺季之中,美团积极推动架构调整、业务协同与产品创新。在顺风加成之下,其取得稳健业绩也不奇怪。正是这种对于"稳健"和"求新"的追求,让美团能够长期留住用户和商户,营造信任和健康的平台生态。展望未来,美团各业务板块更紧密配合,使其能秉持稳健经营的理念,积极探索创新,为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同时也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9月2日 下午 5:28
其他

守正、创新、领跑:五粮液中报的高质量增长逻辑

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周期性调整,出现整体承压的情况,但五粮液持续了高质量增长的态势。8月28日晚间,五粮液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506.48亿元,同比增长11.30%,归母净利润190.57亿元,同比增长11.86%。要知道,这是自2016年起,五粮液半年度业绩连续九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双位数高增长。营利双增,不仅展示了穿越周期的实力,更表明五粮液持续处于“上升螺旋”,毫无疑问,这一价值逻辑在当前行业形势下显得尤为珍贵。正因如此,8月29日,即半年报发布后次日,五粮液股价逆势上涨,盘中涨幅最高达5.52%,并重燃了市场对白酒板块的信心。同一天,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国金证券、平安证券等至少18家机构纷纷发布五粮液半年报相关研报,认为五粮液产品和业绩表现“稳健”,利润超市场预期,维持“买入”“推荐”“强推”评级。其中,华创证券维持的目标价为215元每股,较目前有接近翻倍的上涨空间。对于五粮液,市场看好、看多、看涨情绪浓厚,而行业和外界好奇的是,五粮液何以能锚定高质量发展?其实,答案藏在五粮液的布局和行动中,正如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所“剖析”的:“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是‘传承’与‘创新’的积聚,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拆解来看,守正是传承之本,创新放大价值,释放势能,加速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五粮液领跑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换言之,守正、创新、领跑,可谓五粮液的高质量增长逻辑。亮眼半年报的底气:守正实现稳健发展透视五粮液半年报,业绩亮点颇为明显。首先,前文提到五粮液半年度业绩连续九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双位数高增长,这是在高基数上再增长,在近年行业形势下,难度更大,但五粮液一年年拾级而上,不断登高,持续刷新着业绩。其次,登高的五粮液整体运营相当健康,活力迸发。数据显示,今年1-6月,五粮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4.28亿元,同比增长18.52%,是上市以来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最高的一次。另外,截至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高达1287.15亿元,同比增长39.07%,环比增长11.13%。对于公司的生产经营,充足的现金流和货币资金不仅起到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也为开拓更大市场积蓄了势能。而在终端,专卖店数量稳步提升亦是不容忽视的亮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五粮液专卖店数量达1749家,半年新增87家。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市场环境下,五粮液专卖店数量仍然显著增加,充分体现市场对五粮液产品、品牌的高度肯定与良好预期。预期上的笃定,从合同负债即可一窥端倪。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五粮液合同负债81.57亿元,同比增加123.55%,环比增加61.62%。这些数据的增长表明,五粮液经销商打款意愿仍然很高,背后是渠道健康,品牌向心力强,和经销商对五粮液的长期信心。诸多亮点展现于半年报,根基来自五粮液在产品品质和结构上的守正。从产品品质来说,守正体现于坚定的技艺传承和全周期的质量保障:五粮液拥有行业独有的“1366”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统酿造技艺,中国白酒大师、中国酿酒大师、中国白酒工艺大师达到
9月2日 下午 5:28
其他

长城汽车高端车,靠智驾突围?

TOPS的英伟达
9月1日 下午 5:12
其他

从数智化到健康中国,迈瑞医疗稳增长背后的创新与初心

8月30日,迈瑞医疗(股票代码:300760.SZ)股价跳空高开,盘中强势涨超11%,收盘报价250.8元,总市值3040.8亿元。股价气势如虹的表现背后,是迈瑞“中考”业绩稳增长的强力支撑。8月29日,迈瑞医疗发布2024年半年报,业绩一如既往地稳健,营收205.31亿元,同比增长11.12%,归母净利润75.61亿元,同比增长17.37%。对比A股医疗器械同行,迈瑞医疗业绩数据排行第一,依旧是那个迈瑞。在这份稳健增长的财报中,迈瑞医疗三大核心业务稳中有进,其中,体外诊断(IVD)业务是最大的“看点”,业绩增速突出且成绩显著,比如高敏肌钙蛋白试剂性能与IVD仪器水平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对于体外诊断业务而言,迈瑞医疗亮眼的业绩数字只是结果,其背后是迈瑞医疗的战略与初心。在战略上,迈瑞医疗坚持创新与国际化,走出“设备+IT+AI”的数智化转型之路。在初心上,迈瑞医疗以患者和医院需求为使命,助力基层诊疗,从而也开拓了更广的市场空间。透过这次中报,再一次看到,创新植根于迈瑞医疗的基因中。凭借持续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迈瑞医疗构建智慧医院生态,打破学科边界,领跑行业“数智化”转型,成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守护人类健康”的核心力量。再交稳增长答卷,IVD试剂跑出世界“冠军”每逢财报“交卷”,迈瑞医疗总能带给投资者“稳稳的幸福”。上半年,迈瑞医疗再次交出稳增长的成绩单:营收同比增长11.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37%,剔除汇兑损益影响后同比增长22.1%。同时,营收、归母净利润两项数据再次刷新半年度历史新高。2018年10月上市以来,迈瑞医疗连续23个季度稳增长,这在A股市场极为罕见,公司也成为价值投资者追求的典范。这就不难理解,半年报发布后,迈瑞医疗股价一度强势涨超11%。“迈瑞式稳增长”背后,上半年,体外诊断业务引领增长,成为公司增长引擎,并有望成为第一大板块。迈瑞医疗主要产品覆盖三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以安全、高效、易用的“一站式”产品和数智化解决方案满足临床需求。上半年,体外诊断业务营业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28.2%,营业收入占比37.3%。目前的第一大板块为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营业收入80.1亿元,营业收入占比39.0%。近几年,迈瑞医疗体外诊断业务持续高增长,成为公司业绩持续稳增长的一支“奇兵”。2021年至2023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27.1%、21.4%和21.1%。2024上半年,体外诊断业务同比增长28.2%,夯实全年高增长的基础。在体外诊断细分业务中,化学发光业务是最大的亮点,上半年营收增速超30%。据公司披露,今年公司化学发光业务的国内市占率有望再超一家进口品牌,试剂性能与设备水平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以试剂性能为例,今年,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在更新的全球主要IVD厂家肌钙蛋白试剂性能参考表中,迈瑞在全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I)试剂中排名第一。高敏心肌肌钙蛋白试剂成为世界“冠军”,这是迈瑞医疗战略收购海肽生物结合自主创新而带来的技术成果。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I)结合了海肽生物高亲和力异源抗体和迈瑞医疗全新的试剂开发技术,可以更灵敏地检测出极低水平的心肌肌钙蛋白,从而检出早期心肌损伤,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国内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人士表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如何推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有效干预、提升心血管健康管理能力等问题亟待解决。”迈瑞医疗hs-cTnI试剂为心血管健康注入“心”能量,也为化学发光业务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公司超前战略收购的敏锐度和预判性也再次得到验证。领跑行业数智化转型,迈瑞的底色是“创新”“迈瑞式稳增长”是如何炼成的?答案是——创新。在迈瑞医疗官网上,公司就“我们如何改变世界”?给出答案——“创新植根于迈瑞的基因中,我们相信创新是让更多人分享优质生命关怀的关键。”迈瑞医疗的创新,不止体现在体外诊断业务在内的产品和设备性能的“点状式”领先,更在于数智化生态系统的“面状式”硬核实力。上半年,迈瑞医疗积极推进“设备+IT+AI”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同时注重“三瑞”生态与设备融合创新。截至上半年末,“瑞智联”生态系统在国内实现装机医院数量累计超过900家,2024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超过200家,其中三甲医院达165家;“迈瑞智检”实验室解决方案在国内实现了近330家医院的装机,2024年上半年新增装机115家;“瑞影云++”项目实现累计装机超过13000套,上半年新增装机近2400套。“三瑞”生态系统装机量“冲劲”十足,迈瑞医疗的数智化转型稳扎稳打,有望推动相关设备滚雪球式增长。半年报显示,迈瑞医疗的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在国内外高端客户群中积累了大量的成熟案例。过去三年,“三瑞”数智化方案实现的累计销售额、以及带动的设备销售额共计约45亿元。数智化被认为是医疗器械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迈瑞医疗正在跨过“全面赋能临床的数智化生态系统”的数智化第三阶段,在行业中形成领跑优势,这也将带给公司新的“增长底牌”。迈瑞医疗数智化转型成绩,得到机构的点赞。半年报披露后,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数智化转型将带动公司产品保持品牌竞争力,看好公司在医疗器械行业的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端器械如同科技界的珠穆朗玛峰,科研创新是“增长内驱”。迈瑞医疗科技创新不仅有“让更多人分享优质生命关怀”的一腔热血,还有“板凳坐穿”的耐力和“韧性”。长期以来,迈瑞医疗在研发上持续高投入,上半年,迈瑞医疗研发投入19.4亿元,占营收比例9.5%。自2018年上市以来,迈瑞医疗研发投入累计168亿元,是领先行业的“研发标兵”。科技研发投入转化为企业成果最直观的数据便是专利数量。截至上半年末,迈瑞医疗共计申请专利11128件,其中发明专利7958件,共计授权专利53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14件。在高科技行业中,专利打造出的技术“护城河”,已成企业突围和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正是由于长期坚持研发高投入,迈瑞医疗的增长才成为具备扎实动能的“可持续增长”。迈瑞的健康中国梦,“高端平权”助力基层诊疗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毕生在追问一个终极问题:“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德鲁克研究发现,单一维度追求商业利益的企业往往昙花一现,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总是重视社会责任,致力于让世界更美好。创新决定企业走多快,责任和初心决定企业走多远。当前,全球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的局面依然存在,市场也亟需更多创新性产品和技术来帮助改善行业现状。迈瑞医疗的愿景是“成为守护人类健康的核心力量”,凭借持续创新的产品和数智化转型构建的智慧医院生态,迈瑞医疗助力基层诊疗,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今年6月,四川泸县第二人民医院依托区域检验信息化解决方案,2个月内快速构建了“1+N”县域医共体上下联、信息通的区检新局面,实现了百姓常去市里看病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巨大转变,该方案获国家卫健委高度评价。泸县第二人民医院依托的区域检验信息化解决方案,正是“迈瑞智检”区检方案。据了解,迈瑞智检通过“检验设备+信息化软件+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困境,提高区域检验运营管理效率,助力高质量检验结果互认。迈瑞智检-区检方案具有设备齐全、闭环管理、灵活落地等独特优势。目前,迈瑞智检-区检方案已落地和建设中的医共体有20多家,帮助基层享受“高端平权”的就医体验。2023年12月,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地目标。未来,县域医共体检验中心的建设有望加速,迈瑞医疗有望在基层开辟另一片增长空间。除了助力国内基层诊疗,迈瑞医疗体外诊断业务下的TLA(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流水线装机放量,带动业务进入更多国内大医院/机构和国外中大样本量客户,为全球带去优质诊疗和高效管理方案。上半年,体外诊断流水线装机持续提速,其中MT
9月1日 下午 5:12
其他

“下有韧性、上有弹性”,从中报看供应链龙头建发股份的价值底色

8月30日晚间,建发股份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公司总资产达到9023.09亿元,规模进一步扩张,实现营业收入3190.1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99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的净利润保持了持续盈利的趋势。客观而言,受到行业环境,以及大宗商品下行周期的影响,建发股份的经营业绩短期出现波动,但详细研究完财报后,发现其依然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可以总结为苦练内功、蓄势待发。供应链业务和房地产业务是建发股份的两大主业。供应链业务方面,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的多种大宗商品经营货量实现增长,同比增长近9%,多个核心品类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国际业务发展较快,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大格局。房地产方面,在上半年行业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金额同比降幅达到41.4%的情况下,建发股份紧抓库存去化,加快回笼资金,销售额达742.68亿元(全口径),子公司建发房产行业排名提升至第7位,财务安全稳健。拉长时间视角,建发股份自1998年上市以来,绝大多数年份的合并报表中的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利润数额从数亿增长至超百亿;两大主营业务,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亏损;整体业绩保持稳定,可以说,“下有韧性、上有弹性”。观察建发股份的发展,之所以能穿越周期,背后有三层逻辑。首先,两大主业双轮驱动,均保持着行业的龙头地位,成为长期发展的底层基本盘;其次,建发股份具有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基因,这成为推动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动力,使得企业形成强而有价值的品牌力;最后,站在产业视角,建发股份所处的产业赛道未来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谓“长坡厚雪”,未来成长预期充足。从主业到自身基因,再到所在产业赛道的发展趋势,建发股份一步一脚印地前进,龙头企业的韧性十足。双主业稳步前进,龙头企业有韧性建发股份是以供应链运营和房地产开发为双主业的现代大型服务企业。供应链运营业务是建发股份的基本盘,是建发股份业绩的重要支撑。2024年上半年,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35.6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21亿元。毋庸讳言,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建发股份的供应链运营业务造成了影响。但是从建发股份供应链业务的市场地位和业务规模来看,其供应链运营业务依旧较为平稳,彰显了龙头企业的韧性。作为国内较早对供应链业务进行转型升级的企业,建发股份连续多年在大宗商品供应链运营行业占据领先优势。《财富》“世界500强”的供应链企业排名数据显示,在供应链行业内,建发股份的母公司建发集团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2024年上半年,建发股份经营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品、农产品、浆纸、能源化工产品等主要大宗商品的经营货量10500万吨,同比增速近9%,多个核心品类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其中:钢材经营货量3300万吨,同比增长超13%;农产品经营货量2000万吨,同比增长超28%。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业务经营规模保持行业前列,源于其供应链业务贯彻“专业化”与“国际化”两大战略,在保持国内市场领先情况下,积极布局全球化资源采购和销售网络,构建了全球化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国内方面,2024年上半年,建发股份在深耕华东、华南市场之下,积极开拓中西部区域,上半年对中西部客户销售的签约规模1000亿元,同比增长9%。国际市场,建发股份加快供应链业务海外布局,从东南亚走向美洲、欧洲、非洲等远洋市场。上半年,建发股份进出口和国际业务额达到186.58亿美元,占供应链运营业务的比重约40%。建发股份已在RCEP成员国、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设立超50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关系。今年上半年,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转口销售规模同比提升5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口销售规模同比提升近43%,与
8月31日 下午 5:12
其他

380亿AI巨头,又亏了24亿

8月31日 下午 5:12
其他

苏州天脉IPO,实控人夫妇频繁对赌、取现

由于人数较少、金额较大,且实际控制人认为借款买房不属于保密事项,因此以银行转账方式向员工本人或其亲属转账共计
8月30日 下午 6:22
其他

年内市值跌超500亿,眼科巨头被冷落了

Baviera.S.A、东南亚ISEC
8月29日 下午 5:21
其他

谁是深市“尖子生”?4大重点行业表现亮眼

每到半年报披露季,上市公司迎来一场“中考”。投资者关心的一个话题是:谁是A股业绩表现“尖子生”?截至8月23日,深交所已有776家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经营业绩,合计实现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超2371亿元,同比增长7.33%。表现亮眼的行业包括新能源、电子、通信和消费等。这些行业中的“优等生”是谁?他们的业绩表现又如何?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深市公司,透过深市这些公司的表现,既能看到中国经济微观主体展现的韧性,又能看到以深市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力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电子行业景气度提升:42家公司净利增速翻倍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迎来了显著的复苏迹象。在过去两年里,随着产业链库存的持续调整,从年初度开始,“补单”需求显现,市场重新活跃,电子行业的景气度持续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主要装备行业中,电子行业增长14.3%,增速较6月份加快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连续两位数增长,7月份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5.9%,居各工业行业首位。电子行业的良好业绩表现也为深市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注入活力。截至8月23日,深市已有127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通过半年报、业绩预告或快报披露上半年经营业绩,合计实现净利润超263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京东方A、江波龙、TCL科技等42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100%,立讯精密、北方华创、三环集团等7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以面板巨头京东方A为例,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3亿元,同比增长11.09%;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增长20.38%;扣非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增长19.35%。东兴证券研报认为,京东方A业绩符合预期,在外部压力下依然保持业绩稳步增长,经营能力较强,公司BC端订阅业务双轮驱动,持续布局AI产品及国产生态。长川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8月22日,长川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8亿元,同比增长100.46%;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949.29%。上半年,长川科技的营业收入倍增,主要归因于市场回暖、销售需求提升引起的本期销售规模大幅增长。尤其是公司应用于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的产品覆盖度不断拓宽,市场占有率持续稳步攀升。半年报显示,长川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前6个月研发经费投入达4.2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7.91%。经过多年技术创新,长川科技已掌握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的相关核心技术。微电声领域龙头歌尔股份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82亿元,实现净利润12.25亿元,同比增长190.44%;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00%至0.36元。公告显示,公司的智能硬件主要产品包括VR虚拟现实产品、MR混合现实产品、AR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产品等。上半年,该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增长了3.37个百分点。财通证券研报称,在XR领域,歌尔股份具有丰富的光学产品解决方案和深厚的研发制造能力,并与众多行业头部客户开展合作,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浪潮。随着AI行业蓬勃发展,电子行业景气度或将继续提升,有望打开A股电子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新能源行业欣欣向荣:新能车月销量首超燃油乘用车7月,国内新能源车景气度再创新高,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6.9%,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最新数据,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87.8万辆,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2.8%,市场渗透率51.1%。比亚迪稳居榜首,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24万辆,同比增长30.6%,连续5个月销量突破30万辆。持续的创新性技术赋能下,一众深市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不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纷纷交出半年报亮眼答卷。截至8月23日,深交所已有23家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报,合计实现净利润超252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宁德时代实现净利润228.65亿元,同比增长10.37%;捷佳伟创实现净利润12.26亿元,同比增长63.15%;博俊科技实现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143.66%。7月26日晚,宁德时代发布2024年半年报,以一系列亮眼数据彰显了企业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与市场领导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7.67亿元;净利润228.65亿元,同比增长10.37%;扣非净利润200.54亿元,同比增长14.2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447.09亿元,同比增长20.61%。特别突出的是,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26.5%,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显示出卓越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与此同时,公司产能利用率达到65%,6月产能更是达到73%,继续排在行业前列。在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明确表示,公司下半年排产和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预计会进一步提升。捷佳伟创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22亿元,同比增长62.19%;净利润为12.26亿元,同比增长63.15%;扣非净利润为11.79亿元,同比增长71.48%。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为高速增长。从单个季度看,今年第一、二季度,捷佳伟创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79亿元、40.44亿元,同比增长33.53%、87.90%;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6.48亿元,同比增长71.93%、56.04%。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为高速增长,环比也有明显增长。针对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大幅增长,捷佳伟创解释,公司订单持续验收带来收入增长。作为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代表企业,博俊科技2024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23亿元,同比增长68.73%;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143.66%;基本每股收益0.57元,同比增长110.26%。对于上半年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的原因,博俊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订单充足,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幅较大。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快速上量,受益于核心客户销量强势,主力客户均处在强车型周期,公司新能源车身模块化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较快。欣旺达的业绩预告也同样彰显了行业的景气度,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7.67亿元至8.99亿元,同比增长75.00%至105.00%;预计扣非净利润7.38亿元至8.70亿元,同比增长99.79%至135.38%。欣旺达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上升,主要原因为经营计划有序开展,随着市场营销力度加大,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提高。此外,云南能投披露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5亿元至5.8亿元,同比增长84.50%至94.57%。对于业绩的大幅增长,云南能投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紧紧围绕年度经营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随着永宁风电场、涧水塘梁子风电场全容量并网发电及金钟风电场一期工程项目30万千瓦风机陆续并网发电,报告期公司新能源发电量24.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07%,推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依然是星辰大海,A股新能源公司的业绩未来可期。通信行业捷报频传:5家公司净利增速超50%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1.1%,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941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固网宽带业务和新兴业务收入保持增长,三大运营商互联网宽带业务同比增长5.4%,实现收入1365亿元,而新兴业务上半年共完成业务收入2279亿元,同比增长11.4%。行业景气度的回暖,给深市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和利润贡献。截至8月23日,深交所已有25家通信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经营业绩,合计实现净利润超80亿元,同比增长12.92%。其中,天孚通信、海能达等5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50%,中兴通讯等3家公司净利润超5亿元。天孚通信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56亿元,同比增长134.27%。实现净利润6.54亿元,同比增长177.20%。扣非经净利润6.41亿元,同比增长184.24%。基本每股收益1.1824元。天孚通信公告称,公司营业收入变化主要得益于因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和算力需求的增加,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对高速光器件产品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带动公司有源和无源产品线营收增长。作为专用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和全球专用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先企业,海能达布2024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21.3%;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09.8%。海能达表示,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主营专业无线通信业务国内及海外渠道的深化拓展,此外,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数据显示,海能达在海外市场布局稳固,上半年公司国外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42.12%,营收占比48.95%,与国内市场平分秋色。中际旭创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1.5亿元—2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0.3%—307.33%,扣非后净利润
8月27日 下午 5:11
其他

打出“组合拳”,中基协放大招,助力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私募基金作为一种资产配置管理工具,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资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资管产品相比,私募基金交易策略高度多元,投资范围较广,能够开展较为差异化的投资,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7月末,存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07万家,存续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达到19.69万亿元。庞大的规模下,由于私募基金行业参与者众多,鱼龙混杂,部分私募基金内部管理松弛,显著增加了监管难度,甚至一度出现一些私募基金及“伪私募”发生风险事件。然而,随着私募基金行业规模扩充,对于私募基金的管理和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2023年,中基协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多项配套机制,明确登记备案标准和办理流程,同时持续升级优化登记备案服务。中基协今年以来,推出了登记流程“一图通”、建专栏发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动态》、面向律师举办专场培训在内的一系列重要举措。通过这一套“组合拳”,中基协以服务质效提升来助推私募基金行业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以“用户思维”视角,打出服务“组合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规定,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中基协的规定,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并报送相关信息。不过,在实践过程中,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包括市场主体登记、从业资格注册、材料提交等多个环节,涉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证监局、地方金融管理局、协会等多个部门,各个环节虽然有相关指导用户手册,但是缺乏贯通式的有机整合,申请机构难以一次性掌握全部信息。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需要提交哪些材料?信息变更怎么办理?有哪些常见问题?为什么登记备案总不成功?这些问题成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时遇到的困难。为了方便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解决困难提升效率,中基协从实际出发,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业务“一图通”,并在近日发布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信息变更业务“一图通”。两份“一图通”涉及到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到信息变更的各个流程,融合市场主体登记、材料准备、账号注册、材料提交、协会办理、结果查询等全部流程节点,明确各环节用时,公示沟通咨询和监督渠道。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图通”模式,用图文清晰明了地展示了管理人登记和信息变更业务具体的办理流程和相关要求,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大便利申请机构业务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流程得到优化解决,这是基础性的一步。然而,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实际登记备案的时候,往往也出现较多的问题,有的对于规则不了解,有的甚至钻规则的空子,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发生。为此,中基协建立专栏发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动态》,通过案例并配套分析说明的形式,明确业务办理标准,帮助行业正确理解规则,引导行业筑牢信义义务基石,提高规范运作水平。8月23日,中基协发布了2024年第1期《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动态》(下称“《动态》”),在第1期《动态》中,中基协总结“提供虚假登记材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高管专业性”三类典型问题,涉及六大案例。充分详细讲述了登记备案规则和业务标准。这种先进的动态案例分析,是对行业存在问题的总结,同步配以案例分析进行规则和结果运用的解读。可以说对行业来说具有较强的警示教育意义,能够更清晰准确正确的感受违规成本,从而倒逼私募机构更自律合规,以及持续自律合规。据了解,《动态》除了典型的案例分析外,中基协后期还会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引入问答、情况通报、政策解读等形式。这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明标准、促沟通、优服务”的常态长效机制,提升登记备案透明度和行业满意度。登记备案的过程中,除了主体私募基金管理人、相关登记的机构外,还会涉及到中介机构。2016年起,中基协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中引入法律意见书制度,律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在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行为、促进私募行业规范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发挥中介机构“看门人”作用,2024年6月,中基协举办法律意见书业务的律师专场培训,共有来自150余家律师事务所的近300名律师现场参加。根据中基协介绍,培训系统全面地介绍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的查验要点,结合协会核查经验剖析法律意见书出具过程中的难点和常见问题。参与的相关律师都给出很高的评价,对律师业务具有很强指导作用。事实上,一家律师事务所往往服务数个甚至近百个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得到了培训、提升了执业规范,也就相当于抓住了“牛鼻子”工程。从私募基金管理人到中介机构,从登记备案到典型问题披露分析,再到中介机构业务培训,中基协打出“组合拳”,从服务角度出发,有效提升透明度,有效传导自律合规要求,从而有效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服务与监管并举,助力私募基金发展提升资本市场质量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稳步发展,私募基金管理人达2.07万家,管理规模达19.69万亿元。私募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阵地,亦是提升资本市场质量的重要力量。私募基金尤其是私募股权基金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就业、推动高科技领域创新发展、提高资本市场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引导和推动私募基金行业有序、合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023年7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出台,解决了行业长期面临的基础法制供给不足问题,这是私募基金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我国募市场将迈向更专业、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作为由‌中国证监会主管,促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发展的自律组织,中基协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在《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通过自律监管与用户服务来推动私募基金行业深度发展。从实践来看,自律监管更为长牙带刺有力度。一些管理松弛、不具备展业条件甚至是“伪私募”被拦在市场大门之外,有力地保护了投资者权益。据了解,在杜绝“劣币驱逐良币”,建立正向生态后,目前,行业整体质量较前期有较大提升,具体体现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实控人专业性更高、资本实力更强、高管专业性更丰富。在打牢制度的藩篱之下,中基协亦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用。登记流程“一图通”的发布,方便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以及信息变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动态》专栏建设发布,也让私募基金管理人明确了规则,更加规范化;面向律师举办专场培训,则为市场“看门人”提供了专业的服务方向。站在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基协的服务提升,势必促进私募行业健康发展,亦将推动“耐心资本”活水涌入,有利于资本市场引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可以说,自律性监管与服务性并举,中基协在推动私募基金行业自身深度发展,进而提升资本市场质量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8月27日 下午 5:11
其他

证监会警示:新华锦操纵案恶劣

观看更多Original,证监会警示:新华锦操纵案恶劣尺度商业已关注Share点赞WowAdded
8月26日 下午 5:08
其他

史上最强半年报背后,吉利汽车以创新驱动跑出转型“加速度”

近年来,在新能源浪潮下,汽车制造业迎来了百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传统燃油车地位受到挑战,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爆发。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高达51.1%,月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在这个变革时代,传统燃油车企均面临着新能源转型的重大课题。考虑到部分国家将在2030-2035年前后禁售燃油车,传统燃油车企们或将只剩下5-7年的转型窗口期,如何平衡燃油车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节奏,成为一众燃油车车企必须慎重应对的课题。在这方面,吉利汽车成为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的典型样本,已位居新能源车自主品牌第一梯队、燃油车国内销量自主品牌第一。可以说,吉利汽车的转型表现远超其他传统车企。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半年报中,吉利汽车创出历史新高的业绩表现,无疑展示出了其新能源转型的卓越成果,为其他车企提供了具有极大参考价值的突围路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创出历史新高,堪称吉利汽车”史上最强半年报“。具体来看,吉利汽车营收达到1073.1亿元,同比大增4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吉利汽车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33.7亿元,同比大增114%。对于投资者来说,固然吉利汽车高增长的业绩数字十分亮眼,而数字背后呈现出的吉利汽车在应对行业变化时展现出的综合实力,亦更加值得关注。01
8月26日 下午 5:08
其他

净利润或下滑63%,消费巨头怎么了?

董武英编辑
8月24日 下午 5:10
其他

意大利血统斯威汽车,销量颓势迎转机?

年,东方鑫源全资收购意大利SWM品牌,同时还收购了宝马在意大利的工厂,斯威汽车在官网上称,“融入宝马血液之后,SWM斯威汽车正重整旗鼓,焕发新的生机”。2016年
8月17日 下午 5:07
其他

证监会立案:52家公司被调查

李德林
8月16日 下午 5:03
其他

深交所怒了:IPO底稿公章是P的

李德林
8月14日 下午 5:14
其他

4只基金任内亏超50%,又一老将卸任

刘振涛编辑
8月10日 下午 11:58
其他

享界S9上市,北汽蓝谷却跌停了

3.0,搭载192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视觉感知摄像头及超声波雷达等27个感知硬件,宣称可以实现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辅助,实现“车位到车位”智驾。同时,享界
8月8日 下午 5:52
其他

“韩国宾利”,卖不动了

Henne),其曾担任过梅赛德斯-奔驰台湾地区市场及营销副总裁、梅赛德斯-AMG品牌大中华区负责人。2023年10月,何睿思离职,捷尼赛思中国CEO职位由捷尼赛思中国首席协调官李哲(Wells
8月6日 下午 5:35
其他

降价5万,比亚迪想破局

董武英编辑
8月1日 下午 5:08
其他

泸州老窖,失守“市值前三”

亿元,国窖1573为首的中高档酒类(含税销售价格≥150
7月31日 下午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