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研究 | 贾绿媛 林箐 王向荣 张诗阳 | 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策略

贾绿媛 林箐等 风景园林LAVISION
2024-09-03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2年第9期 P84-91


贾绿媛,林箐,王向荣,张诗阳.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策略[J].风景园林,2022,29(9):84-91.


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策略


贾绿媛

女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林箐

女 / 博士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 本刊编委 / 研究方向为园林历史、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区域景观、乡村景观


王向荣

男 / 博士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刊编委会副主任 / 研究方向为国土景观、现代景观设计理论


张诗阳

男 / 博士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 本刊特约编辑 / 研究方向为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区域景观系统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采石废弃地被修复为城市绿色空间,亟须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研究采石废弃地的植被修复。分析现阶段多种基于土地复垦学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技术的特点与不足,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解读采石废弃地的价值并提出修复原则。结合国内外采石废弃地景观修复的实践案例,总结适合于景观营建的植被修复策略和方法。针对岩壁与裸岩陡坡、边坡、坑口迹地和其他受干扰类废弃地提出15种植被修复策略,并指出其技术、景观与经济特点,以及修复策略的选择依据和修复过程中需要的多学科技术与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采石废弃地的景观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生态修复;景观营建;风景园林学



1 研究背景

采石废弃地是人类大规模采石活动干扰下所形成的一类废弃用地,包含与采石活动直接相关的坡壁、坑口迹地、辅助设施占地,以及其他受干扰类废弃地,如渣场和周边受采石作业干扰后受损的农田、林地、荒地等(表1)。


表1 采石废弃地的构成要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采石废弃地因城市化发展而被纳入城市建设范围,被规划为公园绿地、游憩地和景区。这些采石废弃地的景观建设,需要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结合景观艺术和现代复垦技术,采用符合美学和生态原则的植被修复策略。根据国内外采石废弃地景观修复实例和笔者所在团队在此类项目上的实践经验,本研究针对不同类型采石废弃地提出风景园林视角下的植被修复策略与方法,以期为今后采石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提供参考。


2 复垦理论下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方法

20世纪中后期,在恢复生态学的影响下,各国相继研发了针对采石废弃地的复垦理论与技术方法(图1,表2),包含场地整理、水系治理、土壤改良及植被修复等方面,通过人为适度干预,能够在相较于自然演替更短的时间内形成稳定复杂的植物群落。这些修复技术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重建了采石废弃地的植被,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有效地改善了景观质量,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1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框架


表2 采石废弃地的复垦技术


3 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采石废弃地

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看,采石后暴露出来的岩石节理形成了与原生地貌相异的景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场地的地形变化和景观多样性;采石废弃地虽然缺乏植被,但是现场留存的岩石和水体同样都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并非是要被取而代之的消极因素。因此,采石废弃地的现状岩壁、水体和植被需要在整体景观结构框架内进行评估,确定保留的部分和需要改变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决定植被修复的方案。另外,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需遵从生态性、美学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原则。


4 风景园林实践中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方法

根据景观特征的差异,采石废弃地可分为岩壁(>75°)、裸岩陡坡(>40°~75°)、边坡(>10°~40°)、坑口迹地以及其他受干扰类废弃地5种类型(表3)。


表3 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采石废弃地的类型及其特征


4.1 岩壁与裸岩陡坡植被修复

岩壁和裸岩陡坡的人工植被修复难度较高。现有复垦技术大多对现状岩石破坏大,工程量大,造价高;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岩壁和裸岩是景观中的视觉要素,可以不加干预,或者采取低影响的干预方法。

4.1.1 不干预并维持自然演替

在土壤沉积、自然演替等自然力的长期作用下,停采后的岩壁能够在岩隙和凸起处逐渐生长出一些自然植被。因此,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对观赏价值较高的岩壁和裸岩陡坡可采取不予干预的植被修复方式,任其在自然过程中形成与自然山水中的悬崖峭壁相似的景观(图2)。


2 南宁园博园双秀园中自然修复的采石场岩壁

(岩壁在建园之前已经形成了部分天然植被,设计师保留了原有岩壁和植被,不加干预,并设置平台让人观赏、体会自然修复的力量)


4.1.2 植被修饰与遮挡

在崖壁顶部种植具有固土作用的垂枝类植物,用下垂的植物枝叶或者藤蔓修饰岩壁顶端;或在岩壁下方种植攀缘植物和高大乔木,遮挡不够美观的岩壁(图3)。


3-1 南宁园博园落霞池的岩壁环抱水面,设计师在岩壁上方种植三角梅,形成岩壁上花叶掩映的效果,并通过水中倒影形成独特的风景

3-2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台地区在岩壁下方覆土种植乔灌木,以遮挡大片的裸岩

3 利用植被进行修饰和遮挡大面积裸露岩壁的修复效果


4.1.3 挂网喷播复绿

常见的挂网喷播技术包括客土喷播和植被混凝土喷播,其中,植被混凝土抗冲刷能力更强,适合坡度较大的陡峭岩壁。挂网喷播能够使植被完全覆盖裸露岩壁,绿化效果好,但工程造价较高(图4)。


4 徐州金龙湖宕口公园岩壁修复效果

(徐州金龙湖宕口公园主崖壁高140多米,采用了挂网喷播技术进行植被修复。随着植物的萌发和自然演替,几年后这片山坡已经一片葱郁)


4.2 边坡植被修复

根据边坡的形态及形成原因,采石边坡可分为裸岩缓坡、渣石边坡和台层边坡3种。在进行边坡植被修复前通常会对裸岩缓坡和台层边坡坡面表层上的浮石、危石和不稳固边坡进行治理,并设置截排水沟,保障修复后边坡的排水与分段截流,减少泥石流、滑坡等安全隐患;若为渣石堆积而成的边坡,则需在对边坡进行加固或者削坡处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植被修复。边坡的植被修复可采用顺应地势的覆土种植修复方法。固定土方的挡土墙可以采用生态种植袋、石笼或毛石挡墙等,前者可消隐于绿色植被之中,而后两者都可以成为空间中的景观要素,产生独特的景观效果。

4.2.1 台层边坡分层复绿

台层边坡可以结合阶地平台进行覆土种植。为防止土壤因冲刷而流失,可在阶地边缘堆叠石块、生态袋、石笼或者砌筑挡墙以固土,挡土材料应选用与原有岩石色彩质感协调的材料,以便融入整体环境(图5)。


5 深圳安托山台层边坡植被修复


4.2.2 挡墙蓄坡复绿

裸岩缓坡可依据地形设置单层或多层挡墙进行覆土种植。单层挡墙通常墙体较高,适用于处理背景和边缘地带的景观;多层墙体有助于营建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也为不同植物生长提供不同的土壤厚度,创造尺度适宜、景观丰富的游赏空间(图6)。


6 南京园博园未来花园旱生花园多层台地

(旱生花园区是在约1∶5的岩石边坡上建造的多层台地花园,为200多种的旱生植物创造了生存的空间,也为游客提供了进入下沉植物花园的台阶和无障碍坡道)


4.2.3 土工格室覆土复绿

考虑土壤安息角的限制因素,坡度大于25°的裸岩缓坡可以使用土工格室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土工格室价格低廉,且覆土复绿施工简单,但覆土厚度受到土工格室高度的限制,只能满足草本和小灌木的生长。

4.2.4 洼地蓄土复绿

若岩石坡面本身凹凸不平,可利用凹陷处填土种植,依据填充土壤的厚度,选取不同的修复植物。如果结合凹陷坑下边缘设置挡土措施,例如石块或者生态袋,还可以提高覆土厚度,种植更大型的植物。这种修复方式能够露出地表原有的一部分裸岩,形成岩石与绿地植物交错的景观效果(图7)。


7 南宁园博园罗汉松园修复绿地中凸显的裸岩


4.3 坑口迹地植被修复

根据山体开采方式与程度的差异,坑口迹地大致可以分为下凹坑式坑口迹地和劈山式坑口迹地2类。二者的水文状况不同,其植被修复策略也不同。

开采深度较大的下凹坑式坑口迹地,通常会因地下水渗出而形成水潭,水体较深但水位变化较平稳,这类坑口迹地中的水体应予以保留并纳入景观结构中;下凹较浅的坑口迹地,会由于周边雨水的汇集而形成季节性水体,水位变化大,干湿情况复杂,植被修复需要因地制宜;而劈山式的坑口迹地排水条件好,有利于植被修复。

4.3.1 覆土复绿

表面没有积水的采石迹地,通过引入客土就可以实现各类植物的种植。可塑造缓坡自然地形,形成不同土层厚度的区域,种植不同规格的植物;也可以设立不同高度的挡土墙,形成不同土层厚度的种植区,满足乔、灌、草等植物的生长需求。

4.3.2 湿地植被修复

水体较浅的或者有部分浅水区域的采石坑水潭,可以在底部覆土,种植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创造人工湿地。根据水位的深浅和土层的厚度,可以种植从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到湿生乔木的不同湿地植物(图8、9)。


8 南宁园博园水花园采石坑原貌(上)和修复后景观(下)

(设计师结合坑底地形和水环境特征,覆土形成从坑塘底部到水岸的缓坡土层,并根据植物对水分和土壤的需求程度,种植了40多种水生和湿生植物)

9 南宁园博园飞瀑湖的水上森林

(设计师采用垫土的方式将采石坑底部两片开采深度相对较浅的区域抬升至常水位高度,并种植耐水湿的高大乔木,形成水上森林)


4.3.3 蓄水造景

在地势较高没有积水的采石迹地,为了丰富景观,可以利用地形筑堤蓄水,建造人工湖,并依据设计,在湖岸内外覆土,种植水生、草本、灌木、乔木等各种植物,形成丰富的山水和植物景观(图10)。


10 徐州金龙湖宕口公园

(公园利用两侧崖壁夹峙的山谷型迹地建造了2处水潭和飞流而下的瀑布。山、水与修复后的茂盛植被一起构成了秀丽壮观的风景)


4.3.4 建造温室花园

地形水文条件较好的采石迹地,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建造温室花园,结合光照、地形、坡向等因素在室内营建小气候环境,合理布置阴生花园、沙漠花园等展现不同生境的专类花园(图11)。


11 英国康沃尔郡伊甸园(the Eden Project in Cornwall, UK)

温室花园鸟瞰(上)温室花园室内(下)

(设计师在废弃采石场中建立“潮湿”“温暖”“凉爽”三大主题温室,种植了来自全球5000多种、100多万株珍奇植物,形成了以世界植物观赏为特色的植被修复景观)


4.4 其他受干扰类废弃地植被修复

采石活动对坡壁、迹地以外的区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产生了废土废渣堆放场、制砂作业场、宿舍工棚区等其他受干扰类废弃地,这类废弃地同样存在着生态和景观等问题。在对采石废弃地进行修复时,需将这些受干扰类废弃地进行统筹设计。

对于场地中遗留的废弃渣石,可以就地利用,如作为地形塑造的基层材料、混凝土的骨料、场地的铺装材料或者种植区的地表覆盖材料等(图12)。


12 南宁园博园岩石园

(设计师利用场地上的废弃渣石塑造微地形骨架并在其上覆土,形成从干到湿、具有水分特征差异的不同生境,充分考虑当地喀斯特地貌和乡土植被资源,确定了多个岩生植物主题分区,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岩生植物景观。碎石基层良好的排水性,也保证了岩石园中大量耐旱植物的健康生长)


对废弃地中遗留的设备、建筑等采石遗存进行评估并适当保留作为场地的记忆,通过周边地形塑造与植物种植,丰富其景观价值(图13)。


13 南宁园博园台地园场地原貌(上)和修复后景观(下)

(南宁园博园台地园保留了场地上原有的整套制砂设备,围绕设备布置种植区、路径、休息平台和小剧场,种植80多种植物,形成绚丽丰富的植物花园。生机勃勃的植物与锈迹斑斑的机械设备形成视觉上的对比,提醒人们场地的历史)


其他受干扰类废弃地,一般而言并不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水分和肥力,只要清除原有的破坏因素并辅以人工土壤改良和植被重建,生态系统就能够得到修复。此类废弃地更多的是需要根据立地条件以及景观艺术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植物(图14)。


14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观花台

(这里原为其他受干扰类废弃地,设计师结合地形设计与植物围合,塑造以水杉林为背景的制高点,形成一处可登高眺望的景观)


5 总结与思考

在风景园林视角下,采石废弃地具有景观的价值,设计师在对其进行植被修复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场地现有条件、修复预期效果和工程建设投资等方面,综合地质学、农学、林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等多学科技术与措施,针对采石废弃地的不同类型和特征,选择多种不同的修复策略(图15)。


15 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策略


6 结语

风景园林学视角的采石废弃地植被修复策略结合了景观艺术与生态修复技术,充分尊重场地的复合价值和历史信息,因地制宜地为不同类别的植物营建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创造多样的生境。这些低干预的修复方式不仅对修复受损严重的生态系统、营建新的景观以及带动地区产业和社会转型发展等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推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示范价值,有助于带动采石废弃地转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文化意境的独特风景。




注释:

① 本研究仅涉及露天采石废弃地或其他类型采石废弃地的露天部分。



图表来源:

图1-1由黎寒池摄,1-2引自《深圳市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指南》,1-3引自北京阳光育坡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yangguangyupo.com/cp/html/?201.html),1-4引自北晚新视觉(www.takefoto.cn/viewnews-1513777.html),1-5引自德州博晨新材料有限公司(www.lvhuacailiao.com/html/news/ynzx/1364.html),1-6引自北京中瑞环保(www.haotugongmo.com/a/chanpinzhanshi/tugonggeshixilie/ 2016/0613/80.html);图2、3-1由孙国栋摄;图8-2、9由张铭然摄;图4、10引自参考文献[23];图5由陈冠宏摄;图7由渝帆摄;图11引自Eden Project;其余图片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表1、3由作者根据参考文献[2][3]整理绘制;表2由作者根据参考文献[3][16][32]~[34]整理绘制。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崔庆伟.美国斯特恩矿坑公园的景观改造再利用研究[J].中国园林,2014,30(3):74-79.

[2] 崔庆伟.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中国采石干扰土地修复治理现况反思[J].中国园林,2017,33(5):18-23.

[3] 杨冰冰,夏汉平,黄娟,等.采石场石壁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5(2):181-186.

[4] MILGROM T.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Rehabilitating Abandoned Quarries: Israel as a Case Stud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8, 87(3): 172-179.

[5] 周连碧,王琼,代宏文,等.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6] 吴欢,周兴.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32-35,42.

[7] LI W. Study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ies of Abandoned Mines[J]. Journal of Plant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8, 3: 10.

[8] HU Z Q, WANG P J, LI J.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Mine Land in China[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2, 3(4): 289-296.

[9] 杨振意,薛立,许建新.采石场废弃地的生态重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32(16):5264-5274.

[10] 李晓艳,刘松,桂柳柳,等.巢湖石灰岩采石场废弃地植被特征及修复建议[J].环境生态学,2021,3(2):69-76.

[11] 全威,唐岱,许晓岗.(长江下游)废弃采石场石壁植被自然恢复序列及景观重建探索[J].中国园林,2013,29(6):106-110.

[12] 袁剑刚,周先叶,陈彦,等.采石场悬崖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初期土壤和植被特征[J].生态学报,2005(6):1517-1522.

[13] DUAN W J, REN H, FU S L, et al. Natural Recovery of Different Areas of a Deserted Quarry in South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0(4): 476-481.

[14] YUAN J G, FANG W, FAN L, et al. Soil Formation and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on the Cliff Face of Abandoned Quarrie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Natural Colonization[J]. Restoration Ecology, 2006, 14(3): 349-356.

[15] 唐欣,向佐湘,倪海满.植被混凝土在采石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2011,28(1):74-76.

[16] 李富平,贾淯斐,夏冬,等.石矿迹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金属矿山,2021(1):168-184.

[17] 沈彦,沈文雅.藤本植物在深圳采石场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2,24(2):40-41,56.

[18] 陆勇,刘晓宇,陆炳炎,等.江阴市花山废弃采石场生态复绿效果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4):16-20.

[19] MA H, ETTAGBOR H E, KANG W, et al. Revegetation of Rock Slopes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in an Abandoned Quarry in Jinju, Korea[J]. Journal of Geography and Geology, 2016, 8(3): 26.

[20] WU C Q, LAI S H, XU Y Y, et al. Application of 17 Wild Plant Species in Afforesting the Abandoned Quarry[J]. Acta Horticulturae, 2008, 769(3): 501-508.

[21] 郑涛,车伟光.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以及景观再生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废弃采石场为例[J].草原与草坪,2009(3):65-68.

[22] 贺丽洁,程凯,王珂钰,等.生产性理念下矿业废弃地的绿色更新探索:以北京门头沟区王平矿废弃地为例[J].规划师,2021,37(23):53-58.

[23] 刘晓露,于丽华,秦飞.徐州市金龙湖(东珠山)采石宕口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J].园林,2019(8):32-37.

[24] 王向荣,林箐.景观的发现与重构: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设计[J].中国园林,2019,35(7):24-33.

[25] 孟凡玉,朱育帆.“废地”、设计、技术的共语:论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的设计与营建[J].中国园林,2017,33(6):39-47.

[26] ZHU D D, SONG Y S, LI L. Study on Sustainable Landscape Design of Abandoned Quarries an Example: Zhushan Ecological Park in Xuzhou[J]. 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2009, 1(1): 1107-1113.

[27] 陈波,包志毅.国外采石场的生态和景观恢复[J].水土保持学报,2003(5):71-73.

[28] 刘敏.山地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与再利用规划模式探索:以《重庆四山地区关闭采石场再利用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14,30(12):117-120.

[29] 慕晓东.辰山矿坑花园:一个多重性体验的风景容
器[J].中国园林,2021,37(4):36-40.

[30] 桂露.秦岭太平河冲积平原区临水聚集型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1] HANDLEY S J, HANDLEY J.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o Land Reclamation Practic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01, 44(6): 765-782.

[32] 方星,徐良骥,黄河,等.矿山土地复垦理论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33] 汤惠君,胡振琪.试论采石场的生态恢复[J].中国矿业,2004(7):40-44.

[34] 陈法扬.城市化过程中的废弃采石场治理技术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2(5):42-43.

[35] 秦品光,柏明娥,李树一.废弃矿山硬质陡坡种植槽绿化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3,33(1):1-6.

[36] 陈冀川,辜彬.论植生袋在岩质边坡上的景观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4(5):32-35,73.

[37] 彭礼孝,王向荣,林箐.对话王向荣&林箐[J].城市环境设计,2019(1):1-3.

[38] 王欣,陈明明,张斌.绍兴东湖造园历史及园林艺术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3):109-114.

[39] 朱光文,陈铭新.“南越封疆之华表”:明清以来广州府番禺县“莲花山”之山、塔、城名演变考[J].文化遗产,2017(1):125-134.

[40] 林箐,王向荣.原型、场所、体验[J].中国园林,2022,38(5):6-13.

[41] CULLEN W R, WHEATER C P, DUNLEAVY P J. Estabishment of Species-Rish Vegetation on Reclaimed Limestone Quarry Faces in Derbyshire, UK[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98, 84: 25-33.

[42] 常江,李灿坤,冯姗姗.采矿迹地景观重构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22,29(3):58-64.

[43] 袁兴中,张超凡,张冠雄,等.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模式[J].风景园林,2022,29(3):52-57.

[44] 陈跃中,董丽,高翅,等.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研讨会[J].城市环境设计,2019(1):136-143.

[45] 周岚娇.徐州珠山宕口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分析[J].园林,2012(4):34-37.

[46] 佚名.生态印记之英国伊甸园[J].北京农业,2014(11):38-41.

[47] 王向荣,林箐.从断崖残石到山水画卷: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采石场花园设计[J].风景园林,2019,26(4):61-72.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2-09刊首语 | 郑曦:风景园林的认知与感知

《风景园林》2022-09目录 | 数字技术与景观感知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2-09 数字技术与景观感知

《风景园林》2022-09专题导读 | 数字技术与景观感知

LA专题 | 刘滨谊 | 走向景观感应——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的传承发展

LA专题 | 周详 刘子玥 施佳颖 | 网络照片能否用于景观视觉感知评价?

LA专题 | 张洋 葛梦婷 董孟斌 沈熙为 | 数字化背景下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影响LA作品 | 唤醒城市空间下的滨水记忆:成都麓湖穿水公园设计LA研究 | 何梦瑶 赵纪军 | 历史分期是个好主意吗?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9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王一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LAVISIO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